劉奮林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甘肅隴南 746400)
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講,學習語文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中,引入文字、文言文、國學等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切感受中國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學生文科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文化知識引入到實際的課堂中,加強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對民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一直以來,傳統文化受人矚目和重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知識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其作用數不勝數,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絕大原因是因為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依然是機械化的教學形式,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厭倦的心理。另外,中職學校大部分都是很多學生坐在下面教師在講臺上上課,課時量不充裕,學生沒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語文知識較為困難。這和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著很大的關聯,在初中時期,學生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上了中職學校就更加叛逆,認為學習文化課程并不重要,學習技能有所收獲,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對自己的發展沒有利處,這一系列的因素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在世界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依然要深刻意識到現在如果稍有松懈,就會退步。在中職階段,我們要對學生展開文化自信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信心,深化社會主義價值觀念。
文化自信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代表,在國際交流與溝通中,文化自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中不能松懈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創新教育形式,促使文化產業能夠朝著更加蓬勃的方向走動。讓傳統文化知識步入課堂中,教學內容和國家政治有機結合,制造活躍、靈活的課堂氛圍,促使我國獨有的文化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并進行宣揚與傳承,增強學生愛國和熱愛民族的意識,建立學生自信心,提高國際競爭力,促使我國更加繁榮昌盛。
文化傳承和建立文化自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語文結合進行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底蘊,讓學生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教師為學生選擇適合中職學生閱讀的國學經典,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并且有韻律感,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國學書籍,誦讀一般分為三種形式,學生可以自己單獨進行誦讀,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由結合,小組進行誦讀,最后是全班學生一塊進行誦讀,教師要創新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地投身于誦讀活動之中,并且能夠帶有感情地進行誦讀。有些景點素材看似沒有難度,比如家書,情感真摯,蘊含的哲理豐富,能夠引人深思,耐人尋味,能夠幫助學生暴躁的心慢慢地冷靜下來,在學生進行誦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帶有哲理的句子,并能夠對其含義有充分的理解,學習傳統文化,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誦讀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學習到各種類型的語文知識,夯實自身基礎,健全學生的人格,能夠正確地評價或者看待某些事物,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提起傳統文化,大家的腦海中肯定會浮現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介質,學習文言文有利于中職學生學習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課本中的內容,或者照本宣科地對其進行講解,教師要掙脫課文的束縛,從整體上著眼。將課文內容作為基礎,不斷開拓中職學生的眼界,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作者的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和文章的寫作背景等,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樹立。
比如在學習《勸學》這一文言文時,教師讓學生先通讀文章內容,查閱生僻字,標注詞義,對學生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學習,讓學生有尊師重道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其實尊師重道不單單在古代時被提倡,在現代化的教學中,這也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學生只有尊師重道,才會受到教師的喜愛,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學生的品質得到了提升,還能夠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促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中職學生學習壓力較小,語文教材所設計的內容也是極少的,有些學生是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但是依靠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深化是不能提升自我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引入課外的知識,雖然有的文章在初中時期就必須要求學生學習,然而有的學生處于初中時語文基礎薄弱,對語文學科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文章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對文章的主旨也沒有良好掌握。另外,教師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情操,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知識中的內涵,增強其記憶力,掌握重要的知識。比如,教師為中職學生專門建立關于傳統經典文化知識學習的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交流、探究,和學習伙伴一塊討論最感興趣的古典文學作品,最后讓學生寫讀后心得,或者讓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心得討論,這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并有效幫助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僅傳承了千年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古往今來人類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書法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俗話說,字如其人,是指看一個人的字跡,能夠通曉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為人處世等。中職的學生文化課程學習落后,知識基礎能力較差,在寫作時出現錯字和錯句是普遍的現象,同時,他們的書法學習也是落后的,教師也并不重視學生的書法能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培養中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抽出時間,讓學生練習書法,陶冶情操,通過書法學習,培養學生養成細致、專心、沉著的良好學習品質,能夠在今后的課堂中集中自身注意力,更加專心致志地進行學習,通過書法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運用書法表達自身情感和描寫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習書法還有助于維持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等,每一個漢字都是我國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民族睿智的代表,因此中職教師要注重學生書法的練習,讓學生辛勤練習書法,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播都很重視,在電視中也有很多專門弘揚傳統文化的頻道,相關的綜藝節目也是層出不窮,比如中央頻道《中國詩詞大會》,主要主持目的就是為了宣揚傳統文化,加深人們傳統文化意識,一般來說學生們都對看電視視頻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性,在日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搜集相關的視頻,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與價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并將視頻分享給學生,構建系統化、完整的文化數據庫,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能夠進行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要想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就要在中職語文課堂中引入傳統文化知識,教師要選擇和時代相對應的內容,讓學生不斷對文章進行閱讀并深入理解其中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將傳統文化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并且教師要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能夠對國家和社會有客觀的認識。總之,不管處于什么教育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自信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中職的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促使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在未來發展中能夠取得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