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清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楊那小學 甘肅隴南 748507)
掌握閱讀與寫作能力是對當前小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兩者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閱讀為寫作提供前提和基礎,寫作則是對閱讀效果的呈現和延續。“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充分說明了閱讀教學與寫作之間的緊密聯系。閱讀的關鍵在于運用文字語言來獲取相應的信息,并能夠在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而寫作則是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的事物[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能進行有效的探究,對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然而現實的教學效果往往并不如意,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并沒有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就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契合的路徑進行探究,為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方式。經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滿堂灌的知識輸出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的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另外教學方式的單一性沒有為學生帶來思想上的有效轉變。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無非就是畫段落、各段總結、歸納中心思想等。單純地為了教學任務而開展教學。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是否能做到知識上的遷移?能夠運用到實踐中?教師思考更多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對語文的學習就會喪失興趣。
閱讀與寫作兩者相輔相成,高質量的閱讀和高產的素材是寫作的源泉。在當前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想象是學生的生活范圍較小,在生活觀察方面做的不夠到位。大部分的學生每天就是學校和家庭的兩點一線的軌跡,即使有了一些課外的時間也都被奉獻給了各種各樣輔導班的課程。藝術源于生活,好文章的創作需要生活中獲取靈感,進而進行加工。生活范圍的縮小,屏蔽了學生對生活事物進行觀察發現的機會。另外學生閱讀量少也是當前普遍的現象。每天被各種各樣的課程和作業所充斥,即使有時間進行支配,也會被大量的電子產品所誘惑。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無法提升,更不用說為寫作提供更多優質的素材。素材源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源于生活實踐,而間接經驗則源于大量的閱讀。倘若缺少實踐的機會或者在閱讀中不能夠做到有效閱讀,不能夠積累素材,則最終就會影響寫作能力的提升。
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小學語文課程中,也被當作兩個獨立的課程。部分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做到了涇渭分明,將兩者完全分開進行授課。雖然有的教師在閱讀課程結束后就會留一些寫作方面的小作業,但是純粹為了寫作而寫作,并沒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進行感受和體驗。閱讀課上專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傳授學生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技巧。在寫作教學中專門教學一些寫作技巧。明顯的劃分,并沒有將兩者之間的聯系對學生進行闡明,從而學生也就沒有了這方面的意識,更不用說在閱讀中探究寫作的技巧。教學中即使有以讀促寫這種意識,但是很難有效地開展。
興趣是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若想要提升學生相關方面的能力,首要做到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有效手段,在教師的期許在,學生就會努力去做以求達到進步。時代在不斷變化,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師理念的轉變同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事物充滿一定的探索精神。教師的觀念應能與時俱進,明白兩者之間的關聯,從而有意識地去指導實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能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采用創新有效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
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引導學習能力的提升。與以往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敞開心扉、溝通交流的機會。例如效仿古人的“講會制度”,同樣可以定期舉辦講會活動,在特定的時間內,參會者需要能夠虛心聆聽,會后彼此進行相互探討。閱讀并不是閉門造車,交流與討論同樣重要。通過闡述彼此的見解和心得,能夠進一步強化對閱讀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為以后的寫作提供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四年級《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感悟所蘊含的情感?!白x一讀第四段,看看圓明園里有什么?“金碧輝煌的殿堂,珍貴的文物讓學生感到自豪,”現如今再也看不到了,我們一起讀一下第五段“在朗讀中憤怒的情緒油然而生。通過教師的朗讀指導,學生情緒的表達就會更加飽滿。通過一遍遍有效的閱讀,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向作者,學會作者表達情緒的方法,為以后寫作中情緒的表達提供經驗,不斷培養學生以讀促寫的意識。閱讀向寫作的轉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需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不斷成長。
閱讀與寫作需要兩手抓。單純的閱讀和單純的寫作教學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教師應能有意識地兩者并舉。比如在閱讀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經驗。被選入教材中的文章從行文結構上都是比較合理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首先可以在讓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去關注寫作的結構和特征。對一些精美有內涵的文章,要求學生能夠做到精讀,主題怎么呈現的?結構怎么安排的?例如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被長期收錄在教材中。該文中不僅僅寫出了水的清、凈,也寫出了山的秀、險。在對這些描寫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方式和修辭手法。通過語言的賞析和寫作模式的學習利于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掌握。在教學環節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續寫、改寫。不論是順著文章思路進行補寫,還是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續寫,都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
另外在日常的閱讀中培養學生做閱讀筆記的好習慣。讀書筆記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模式,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多了,積累的也就多了。在平時可以多推薦一些書籍。讀書是一個過程,培養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有利于幫助學生內化書中的精華,多看書看好書是積累最基本的閱讀要求。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每周都留一份作業,讓學生將這周所接觸到的好詞佳句摘抄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就為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時也提升了寫作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較淺,缺少一定的生活經驗。在開展閱讀的過程中,有時學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和風土人情。因此教師應能有效采取相應的措施,突破學生的閱讀障礙。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想象,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從而激發其寫作的欲望[2]。
比如在《秦兵馬俑》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兵馬俑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價值和意義并不是很理解,更不用說能夠真情實感地去感受文章的魅力。在教學前,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兵馬俑規模之大,可以引導學生去發揮想象“同學們,都見過籃球場吧,想象一下,將籃球場慢慢擴大到50倍,場地會有多大?如果在站滿了8 000個兵馬俑,那兵馬俑的規模則是多么龐大!“通過運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龐大的規模。隨后教師可以運用一些信息手段,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梢灾谱饕恍┮曨l,在視頻中對歷史背景、事件進行更加清晰的闡述,讓學生對兵馬俑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赐暌曨l錄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開展一些主題寫作。情景創設的方式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更多的靈感,同時借助寫作抒發情感。
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需要教師不斷探索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用多樣化教學模式不斷提升閱讀寫作的契合度,為提升學生語文成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