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俊
(甘肅宕昌縣興化學區郭家莊小學 甘肅宕昌 748507)
思辨能力的意思就是思考和辨析的相統一,思指的是思考某一事物時,進行分析推理的認知活動。辨指的是對客觀事物的辨析和分析。綜合這兩點思辨能力就是對外界事物進行分辨的一種能力,所以思辨能力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該著重加強小學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教學就是將批判性思維融入教學過程當中,養成學生用新的讀寫方式學習思維掌握知識和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思辨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讀得更細致,更加自主,讀的時候要融入自己的經驗和情緒,將這些與文章相結合,形成自己的思考,找到和文章作者的共同之處,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勤于思考、敢于質疑作者,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形成最正確最合理的判斷。
思辨教學其實也是批判性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批判性更能讓他們從文章中得到新的思想,能夠讓他們將自己的人格建立的更完全激發他們對于事物的批判性,并且提高他們自我素質,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害怕教師,所以從來都不敢對教師提出任何質疑,以至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限制,思辨教學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學生也可以在質疑的過程當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思維教學是建立在問問題的基礎上,由于發展學生思辨能力的需要,很多小學教師會在授課過程當中設置很多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和分辨,這一點是非常提倡的,不過在教學當中卻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很多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難度要不然就很大,讓學生難以理解,要不然就很小,讓語文課堂沒有辦法得到相應的效果,如果語文課堂上長期沒有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問題出現,那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辦法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又怎么樣才能促進學生更深入的思考辨析呢?所以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小學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克服自身困難,在設置問題的方面多下苦功,既要設計出符合教學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現階段發展能力的課堂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更好的思考和交流,以便更好的養成學生的思辨能力。
要想培養思辨能力就要讓學生一直用思辨能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每日積累才能夠形成思辨能力,所以想要發展思辨能力。小學教師就應當主動幫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很多小學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會干涉學生的自主思考解答的過程,這樣做很嚴重的后果就是讓學生沒有辦法進行自己的思考,思考過程完全被教師給替代,所以思維能力自然沒有辦法得到提高,所以在平常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盡量引導他們進行思考,而不是讓老師代勞,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思辨能力提高的更為明顯。
比如,在學習關于“景色”這一單元的時候,有一個學生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本單元的主題都是圍繞景色這一主題那么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一樣的嗎?”針對這個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我并沒有影響到他的思考,而是想要聽聽他自己是怎么想的。“能看到你將整個單元的課文相結合,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是值得讓人學習的,但是我想聽聽你關于這一個單元的看法。”這位學生回答道:“雖然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景色為主,但是他們所表達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怎么會這么想呢?”在我的提問下,該同學繼續說道:“每一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都不一樣,有的是在抒發山河美景,有的是在紀念友人,有的是在歌頌父母的恩情。”在我的指引之下,學生僅憑著自己的思考能力,就總結出了三篇課文,各講了不同的感情,在這一過程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長此以往可以激發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只有思辨能力發展得更好,才能讓他們更快的學習到新的知識,能讓他們在習慣的過程當中善于總結,善于積累。
如果要求學生們在對課文內容進行品鑒實施對思考的訓練,那么語文課文中的留白就是對變的培養留白是我國藝術作品當中最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南宋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之秋景以及音樂作品中貝多芬的名曲都給人留下了有豐富想象的余地,在語文的文章當中也經常看到留白的現象。
例如《假如》,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不會在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好多好吃的谷粒,鳥媽媽再也不用到遙遠的地方去覓食,讓小鳥待在家里苦苦等待,餓的哭泣。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再也不用只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小燕,而是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我要……這里的省略號就是讓學生進行充分想象的空間,在對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舉一些例子來進行全方位的想象,將認為比較滿意的句子寫在紙上,同學們之間還可以進行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以便更好的學習,巧用課文當中的留白,能讓學生在思辨能力的發展上突破自身的局限,還能夠促進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可以說是有多種益處。
在閱讀的同時也要注意寫作的重要性,不動筆怎么能夠學好課文呢,不僅要多讀書也要多寫一篇文章,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在讀書過程當中,如果看到某些觀點或者是討論引人深思或者是非常好奇,哪怕是會對學習造成困惑和疑問,如果不及時用筆寫下來的話,這些疑問的瞬間可能就像靈感一樣轉瞬即逝。讀書并不是簡單的接受新知識的一個過程,其實讀書本質是思考,如果不將這些問題及時寫下來,那不是白讀書了嗎?讀書和寫作自古以來就是分不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督促學生們多讀書多思考,更要讓學生們將讀書中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讓同學們的腦力一直在運轉,還可以讓學生們養成動筆的好習慣,不僅能夠幫助學業,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們日后的讀書習慣,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讀書的過程當中,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紙上,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也可以將寫作的文章和長輩或者是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討論,或許能夠聽到一些不一樣的意見或者是寶貴的改進性,意見可以進行第二次創作,相信一定會有所建議,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提升寫作的能力。多多進行自我反思和思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僅能夠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和印象,增長技能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重新認識。人的認知是在不斷改變的,隨著生活閱歷和經歷的增加,可能在閱讀同一篇課文的時候,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一樣的見解,所以多多進行反思,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也能了解到課文的真實含義,自己想得多了就會產生自己的一種判斷能力,也可以增強自我辨別是非的一種能力,多寫多看多讀能夠鞏固思路,了解的更多,所以我們更應該多讀多寫,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全都記錄下來,不要吝嗇寫作,隱藏自己的想法。
小學生是學習的一個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是比較豐富的,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對思辨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想象能力變得更加豐富,還能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在學習思辨過程當中,教師要時刻謹記,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要尊重學生的創造力和發展的水平,不要干預過多學生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有探索的欲望,也能讓他們的身心素質發展的更加全面,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