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龍
(河北省樂亭第二中學 河北樂亭 0636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此種教育背景下,高中美術美術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藝術素養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體現出來,成為了高中美術教育體系中的重要課程。美術鑒賞作為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能讓學生在對不同作品的鑒賞過程中,讓學生對藝術有深層次、獨特的理解,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美術教育者,必須要正確看待美術鑒賞教學的價值,要對其開展的創新、有效之策進行不斷的探尋,如此才可以將美術鑒賞課程的教育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通過對現階段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果的分析,發現其中仍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大方面,下面對其問題進行分析[1]。
高中生即將面臨著高考,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每一位學生的終極目標。所以,在高考的重壓之下,學生們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高考科目中,很多學生都形成了美術課程學習用處不大的錯誤觀點。在此種想法的引導下,學生不會也不愿意參與到美術鑒賞課的學習中,給美術鑒賞課的開展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老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對教學的整體影響極大。高中美術鑒賞內容具有抽象性、理論性的特點,老師要想高質量開展鑒賞教學,就需要有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現階段,很多學校的高中美術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都比較低,難以游刃有余的開展鑒賞教學,增加了鑒賞課教學的難度,影響了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要想保障其鑒賞教學的效果,第一步就是要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這點十分重要。根據高中美術鑒賞知識的抽象等特點,學生對其鑒賞時沒有頭緒,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創設鑒賞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有方向的體驗,讓其沉浸在美術作品中,對鑒賞作品的藝術魅力進行感知、理解和感悟。比如在鑒賞《最后的晚餐》美術作品時,先利用多媒體對作品進行立體性的呈現,之后利用多媒體的放大、切換等功能,讓學生們對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微表情等進行細致、全面的觀察。在此基礎上,老師在為學生展示此鑒賞作品的創作背景,讓學生置身于作品所處的情境中鑒賞作品,利用體驗情境開展的鑒賞教學,其效果會更加理想[2]。
傳統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由于學生未真實參與其中,其鑒賞教學的質量不高。對此,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老師要將“以生為本”理念貫穿整個鑒賞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鑒賞的主體,發揮其鑒賞的作用。具體而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引入,能讓每一位學生都進入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出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觀點,并在組內討論,更有利于美術鑒賞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學生們在組內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們美術知識等方面的不足,在鑒賞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無法解決的困境,此時,老師必須要主動參與到各小組的討論和互動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啟發和點撥,從而幫助各小組對鑒賞作品進行有深層次的鑒賞,提高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
新課程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作為鑒賞學習的主人,只有將鑒賞教學與體驗、鑒賞和實踐進行完美結合,才可以真正實現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促使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具體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老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在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做好對體驗活動的創設工作,促使其在全身心的參與和體驗學習中,對鑒賞作品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理解,達成預設的鑒賞教學目標。比如在鑒賞蒙克的《吶喊》作品時,此作品用極度夸張的方式對一個變形、尖叫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刻畫,如果采取傳統的鑒賞方式,學生之時對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等進行了記憶,并無法達成真正的鑒賞。對此,引入體驗式鑒賞教學模式,先讓學生想想自己的孤獨苦悶生活經歷,之后鼓勵學生將此種情感遷移到對作品的鑒賞中,在融入情感體驗的鑒賞活動中,學生的鑒賞會更加貼近作者情感,也更能夠感知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并且能從中鑒賞到作者表達以外的積極內容,提升了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效果,并促使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十分重要,有利于學生美術鑒賞興趣、鑒賞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質的人才。因此,高中美術老師要明確自身肩負的教育職責,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創設情境、互動中鑒賞和體驗式教學,構建全新的美術鑒賞教學體系,提高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