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將軍
(重慶市云陽縣養鹿初級中學 重慶云陽 404512)
通過實際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學生表示電學這部分知識難學,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采取哪部分知識解決,進而產生了電學學困生。電學學困生的產生是因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不了解、沒有掌握相應的方法,加之教師一直采取灌輸式方法,長時間下去學生便失去了興趣。基于此,教師要提升對學困生的重視,從他們的內心需求出發,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逐步縮小班級學生的差距。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在內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部分初中生對電學知識缺乏興趣。我們通過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有如下兩點:一,電學知識抽象、公式眾多,由此加劇了物理基礎薄弱學生的學習難度,長此以往的下去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二,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無法讓他們在物理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進而提不起興趣。
通過實際研究可以發現,很多學困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沒有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形成了一種“能力有限”的片面認知,進而阻礙著學生的有效學習。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學生成績差,于是便放任不管,本身對物理沒有興趣的學生自然造成他們缺乏學習的動機。另外,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無法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造成心理的空缺,缺乏對物理學習的動機。
學習是一項體力、腦力并存的活動,而部分學生意志力薄弱,單純依靠教師40分鐘的課堂講解,沒有做好課后復習,進而遇到問題便退縮,無法自主的解決問題。另外,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弱,無法以最佳的狀態開展學習,所以很容易回避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也是意志缺乏的表現[1]。
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助推力。物理電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在實驗開展中掌握知識。實際上,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有效手段,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電學知識很大部分都需要依托實驗才能完成,所以教師要抓住電學教學的特征,指導學生開展實驗,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滑動電阻”的實際學習中,待完成這部分基礎知識講學之后,教師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班級學生進行了小組劃分,鼓舞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滑動變阻器進行實驗,通過改變連入電路電阻線長度改變電阻,進而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強度,以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們熟知的生活出發,告訴大家臺燈就是利用了這一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聯系,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也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教師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教學,也可以降低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樣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親近感。特別是班級里面的學困生,更容易被教師的風趣語言感染,進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知識的價值,由此學生自然會產生興趣。另外,教師也要發揮現代化教學技術的作用,巧用希沃白板的繪圖功能讓電路教學更清晰、直觀,進而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如上的這些改變都可以給教學課堂帶來新鮮活力,都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之所以大部分學困生對物理學習提不起興趣,缺乏動機,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為此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而從他們自身情況出發幫助其制定學習目標,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目標,只有明確目標的引領才能有學習的動力。比如在完成電學知識教學之后,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系統體系,之后再查缺補漏完成針對性學習,進而強化學生的信心。此外,雖然學困生是班級的一個特殊群體,但教師要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積極引導他們,讓學困生也具備進取心。學生只有基于自身學習情況,制定目標,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才能積極的進入到學習中來。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講究方式方法,電學知識也是如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基于電學特征,指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比如學生熟記了電學概念、定理,但卻無法將其應用于解題中,這便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體現。所以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不單要開展基礎知識講解,還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電學中的串并聯的學習就存在很大的難度,此時教師要了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再結合電路圖開展講解,讓學生掌握串并聯的技巧,進而將其應用于解題中去。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2]。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產生是學生自身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只有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總之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困生,尊重他們,并通過教學方式的優化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