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重慶市巫山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新時代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越來越重視德育教育,以將德育教育放于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一方面,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立德樹人已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契合時代和教育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高中體育教學的本質就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塑造學生的品質。因此,加強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視,有利于體育課程教學作用的全面發揮,進而促使學生們獲得全面的發展。要想科學合理地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將德育滲透全方位地滲透體育教學的各環節,即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運動習慣、教學實踐等,提高高中體育德育滲透的質量。
高中體育老師在德育滲透的過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才可以保證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效果。高中體育教學設計并不是隨意進行的,對于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進度等,都有其詳細、明確的要求。因此,在德育滲透背景下,高中體育老師在教學計劃設定時,要將德育放于重要位置,讓德育貫穿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也能有強大而健康的內在靈魂,促使其個人素養的提高,以更好地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1]。
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設計中的滲透,可以從如下幾點入手:第一,德育和教學內容的融合。比如在“武術”教學設計中,老師除了要關注其技能性,還要對其中蘊含的武術精神進行挖掘。在具體教學中,要將武術精神為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深入學習中對武術精神帶給人的積極力量進行感知,將德育教育體現在教學設計中。第二,體育教學設計中要體現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也只有在教學設計中注重這一點,才可以在各項運動中貫穿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第三,教學設計中要對德育與體育的關系進行正確把握。德育和體育看似無關聯,而在體育教學中,兩者相互促進。無論什么體育項目中的運動員,如果他們的技能水平和道德水準較高,那么他們就可以獲得長遠發展,如果他們的技能水平高、道德水準低,那么只能是“曇花一現”。因此,只有正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將兩者相互促進的作用發揮出來,才能實現對高效化體育課堂的構建。
高中體育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滲透時機,老師要注重對其把握,提高德育滲透的質量[2]。第一,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需求,以案例的形式進行教學,將德育科學合理地滲透體育教學中。比如在羽毛球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林丹和李宗偉的故事引入教學。林丹和李宗偉既是對手的關系,又是彼此敬重和珍惜的朋友。通過對案例的合理融入,可以讓學生對體育運動中的德育之美進行感受。第二,在展示體育運動內涵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如老師可以對馬拉松比賽的由來以趣味故事的方式呈現,讓學生被故事所吸引,聽中對其堅韌品質與信守承諾精神進行感知和感受。此時再讓學生進行長跑,不僅能消除學生對長跑的不良情緒,還可以加深對長跑的理解,促使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通過在理論知識、室外技能等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在整個教學中都體現出德育的色彩,在體育學習和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身體,成功塑造學生的人格,并為其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奠基。
高中體育老師對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過程中,要明確其中蘊含的德育滲透教學契機。體育是一門為學生學習和生活服務的課程,所以要堅持“健康第一”理念,注重對學生體育學習和運動習慣的培養,以增強其身體素質,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要想實現此理想的教學目標。首先,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讓其發揮體育學習的主體作用。高中生的學業壓力較大,會讓學生形成體育課程學習無必要、浪費時間的觀點,所以很難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因此,老師可以從挖掘學生喜歡運動項目入手,以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讓其在興趣的滋養下,逐漸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以性別差異入手,男生喜歡運動量大的運動,所以老師要多設計一些大球類的運動,女生喜歡運動量小的運動,所以老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小球類的運動。相信在老師技巧性的教學背景下,能讓學生在長期的運動中,喜歡上體育學習和運動,不僅能形成良好運動習慣,還能向學生滲透敢于面對挫折、戰勝挫折、團結協作等內容,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貫徹和落實樹人的要求。
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老師對各類活動精心設計。比如在年級籃球比賽中,讓學生在參與個人、班級和年級競賽中,對其體育道德、競爭面貌和精神品德等進行教育,促使學生良好品德的樹立。當然這類活動有很多,老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對其活動探索和開展,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德育滲透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符合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高中體育老師不僅要從思想中重視德育滲透,還要付諸實際行動,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運動習慣培養以及體育活動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德育滲透計劃,在有序實施中,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為高中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