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蕉生
(云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能力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21世紀是信息化發展的快速時期,在全新的發展背景下,各個領域都在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生產生活效率,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并且信息化發展將成為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特殊學生因生理缺陷造成了信息接收的途徑缺陷,而信息化技術通過強化信息接收渠道、增加信息接收方式,有效彌補了特殊學生在信息接收途徑缺陷方面的問題。因此,特殊教育教師要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一方面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強化信息接收強度、增加信息接收方式,從而提高特殊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用教師的信息素養影響學生,為學生提供接觸信息技術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信息素養,使特殊群體的學生具備操作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為高職特殊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保障。
提高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光靠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從不同角度出發,制定階段性的培養計劃,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克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阻礙,從而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學質量,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特殊學生群體的就業保駕護航。
學校是高職特殊教育學生群體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在高職院校的辦學中,要努力為教師和學生配備齊全的信息化教學設施,這是實施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要準備的前提[1]。因此,學校要引起高度重視,貫徹“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理念,立足于特殊學生群體的長遠發展,注重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能力,既要解決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用人需求,又要教會特殊學生真正的生存本領,從而提高高職特殊教育院校的就業率。例如,借助互聯網打造網絡教學平臺,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保障教師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及時進行計算機系統的升級和軟件的更新,進一步確保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活動的穩定進行。
教師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一直以來教師都被喻為辛勤的“園丁”和無私奉獻的“蠟燭”,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犧牲自己,照亮所有學生,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進行角色的轉變,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做好教學研究工作,不斷的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高職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學中也應如此,秉持“終身學習”的教育精神,遵循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進行自助強化和學習,明確信息化教學的意義,掌握信息化教學的流程,積極探索、勇于實踐[2]。例如,在互聯網上搜索先進的教學手段,結合自身積累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提升信息化教學的專業能力;再如,加強與其他院校特殊教育教學的溝通和交流,相互探討,有利于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促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考慮到特殊教育面向的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教師要從特殊學生的發展層面出發,根據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策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下,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特殊學生的學習知識聯系在一起,培養特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特殊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的參與到信息化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計算機辦公軟件操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特殊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滲透進來,不僅可以起到幫助特殊學生強化專業知識的作用,還有利于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比較考驗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培養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有效性途徑。
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根本,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社會要加大對高職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呼吁社會人士提高對特殊學生群體的重視,給予他們支持與關注,盡可能根據社會發展實際的情況,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建議,幫助教師明確特殊學生群體的發展方向,這樣在制定信息化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3]。例如,國家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對特殊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具有顯著的培養效果。再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從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以此來保障特殊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讓他們能夠在進入社會后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專業能力和信息素養開展全新的人生旅途。
綜上所述,實施信息化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計劃,配合學校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強化與其他教師的互動,在交流中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從而逐漸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達到特殊教育對教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