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霞
(重慶市武隆區實驗小學 重慶武隆 408527)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立德樹人”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在平時教學中如何讓數學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下面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忽略了課程所特有的育人價值和學生的長效培養目標,不符合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生關鍵品質的形成和重視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讓我們的課堂有品質、有深度,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地“活”起來[1]。
首先,要深鉆教材,努力挖掘課程中所蘊涵的核心素養功能。樹立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意識,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不讓自己的課堂只有知識沒有文化,只有技能沒有思想,真正做到讓自己的數學課堂有深度、有品質、有活力。
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入理解數學核心素養各要素的內涵、特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并結合特定教學任務,思考相應素養在教學中的孕育點、生長點。同時,關注數學核心素養與具體教學目標的關聯,既要體現它們之間的相互交融,更要體現素養目標的統領作用。
教材上的資源是靜態的、意圖和理念是隱藏的。我們要學會解構與重構教材、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為基本線索和原型,將“靜態的資源動態化,簡略的資源具體化,隱形的資源顯性化,分散的資源綜合化”。例如:在上“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這一課時,很難找到56個相同的長方體盒子,于是我讓孩子們把早上在學校食堂吃的牛奶盒子收集起來作為操作的材料。教師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分別包裝8個牛奶盒。學習過程如下:設想與擺放——記錄與計算——交流與比較——發現與思考。學生發現,應該把長方體最大的面拼在一起,使暴露在外面的表面積最小才最節約包裝紙。
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研究。有的通過測量度數求得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有的是把三角形上的三個角撕下來發現能拼成一個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還有的是用折一折的方法以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這樣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體驗、感悟的基礎上,多元表征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同時,建構起任意一個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樣的一個模型思想。
在具體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數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邏輯性、形式化特點,引導學生在內容的聯系、融合中體會內容的本質,在知識結構以及數學思想的層面提升對數學的科學認識。比如:針對學生最愛錯的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怎么對比呢?教學時要突出乘法分配律的本質,即它是針對乘法和加減法的運算定律,而乘法結合律呢是針對連乘的,這就好理解了。
教學時要瞻前顧后,將具體知識點置于整體內容結構中,明晰邏輯走向及相互關聯,找到知識的生長點,努力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把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的知識,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要關注知識本身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注重數學化的涵育。讓學生所的知識結構化,網格化,發展其認知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后,數學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中。所以在平時教學中,能挖掘的要盡量挖掘,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
“四基”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沃土,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為有效支撐素養目標的達成,需注重“四基”的協調整合。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感悟數學基本思想,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數學思想是課堂的靈魂,是課堂的生命所在,它需要“悟”。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要素,并以適當的方式使學生感悟教材中的基本思想。
任何知識的發生、發展都有它特定的情境脈絡,附著于情境知識就會“鮮活”起來,情境是學習的源頭活水,是素養教學的載體。
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借助一種學生熟悉的元素幫助其了解教學內容。因此,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場景,以此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一要盡力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二是設法使生活問題數學化。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借助學生感知的基礎,實現兩者的緊密結合,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
數學實踐應用作為培養應用意識這一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為完成實踐性數學任務,有效溝通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也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實現“溝通”。比如:讓學生課前搜集素材;讓學生用實際問題說明結論;讓經驗與常識參與問題解決的檢驗等。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于我們來講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我們要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實施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經歷一個學數學,做數學的過程。不斷積累活動經驗,提升數學核心素養,這樣才能生出教育的智慧,開出燦爛的教育之花!老師們,讓我們一路同行,一路學習,一路探索,一路成長!
參與文獻:
[1]曹培英.跨越斷層,走出誤區:“數學課程標準”核心詞的解讀與實踐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