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恩
(福建漳浦第三中學 福建漳浦 36320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轉變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語言分析與運用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習主動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為學生學習過程指明方向,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了解課本知識。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會直接將文本中包含的語言知識灌輸給學生,忽略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問題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轉變教學方式,同時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識,豐富學生閱讀學習經驗,提升學習效果。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時,需要對課本知識與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制定符合學生基礎的學習任務,以此保證課堂教學活動順利實施[1]。
例如,進行《濟南的冬天》內容教學時,在教學活動凱斯前,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學習任務:第一,熟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及結構層次。第二,對文章中使用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感受文章的寫作情感。第三,深入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明確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了解文章描述內容,為教師文化知識講解提供保障。當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基礎知識學情況,并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通過與學生的互動,發現學生對對文章的寫作方式與文章主旨的理解不透徹。課堂活動中,則對這兩方面進行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強化學生閱讀理解效果。問題驅動教學方法的運用,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由于學生生活經驗與情感經驗的匱乏,對課本中情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想法與情感,實現高質量教學。角色扮演方法的運用,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可以更好的理文章的主旨與作者的情感。該方法的運用,豐富學生情感經驗,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后的更多的快樂。傳統教學中,閱讀學習并沒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師很少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多數以理論灌輸的方法進行課堂互動,忽略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角色扮演方法的運用,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效果,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形成朗讀學習,深入分析文章的學習態度,促使學生語文能力與閱讀能力提升。
例如,進行《皇帝的新裝》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小聲閱讀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并且能夠熟練的朗讀文章[2]。閱讀學習后,則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如皇帝、大臣、兩個騙子,以分角色閱讀的方式,利用聲情并茂的方式進行閱讀,感受文章中任務的語言、動作與心理描寫方式,體會每個人在這一情境喜愛的心理情感。當學生閱讀結束后,對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這篇文章中哪一個人物?或者最討厭那一個人物呢?學生1:我最記憶最深的人是皇帝,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可笑的皇帝,他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居然能被被人的花言巧語欺騙,我覺得他非常的可笑。學生2: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兩個大臣。在他們看到“皇帝的新裝”時,不僅沒有戳破騙子的謊言,還附和,充分體現出大臣趨炎附勢的特點。學生3:我最喜歡的人是說真話的小孩子,他非常的純真,體現出兒童真實的心理。通過角色扮演閱讀方法的運用,提升學生學習理解能力,使學生掌握人物分析方法,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多媒體具有視頻、音頻、動畫播放的功能,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將抽象知識直觀化,提升學生閱讀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建學習情境,為學生展示直觀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情境中探索課本知識,理解教材內容[3]。通過多媒體情境的運用,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提升閱讀理解效果。
以《安塞腰鼓》這一課為例,若課堂上只是單純的運用口述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學生無法感受到這一民間藝術的歡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與安塞腰鼓有關的信息,并將此轉化成視頻。在導入環節呈現給學生,借此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為學生高效率閱讀學習打下基礎。在課堂活動中導入教學視頻,并對學生問道:在這一視頻觀看過程中,你內心有什么樣的情感,覺得這一藝術給人什么感覺。視頻播放后,則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情感,分享自己的觀看情感。討論互動后,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結合視頻內容感受文章情感,思考作者寫作意圖。通過多媒體的技術運用,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學習興趣、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并在實踐中養成主動學習、閱讀文章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驅動、角色扮演及多媒體情境教學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