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華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中心小學 江蘇蘇州 215155)
隨著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新課改教學政策的不斷落實推進,我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包括中醫在內的多種傳統文化迎來了“大復興”,我國的教育部也十分重視對于傳統文化的發揚與推廣,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逐漸開始了傳統文化的滲透與融合,讓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小學生抓起,規劃傳統文化發揚的長遠目標。而中醫文化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學習中醫文化更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好處,讓小學生掌握一些正確的醫理和藥理,懂得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算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能促進小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這在我國小學生肥胖、近視、營養不良頻發的當今社會中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讓中醫文化走進小學校園,一定能夠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傳承起到深遠影響。
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中醫文化的起源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就像中醫中運用的草藥,很多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或者野外路邊的“雜草”。而且對于小學生而言,中醫文化看不見摸不著,仿佛沒有實體。那么將中醫文化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一來能夠拉近小學生與中醫文化之間的距離,二來能夠讓中醫文化走進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覺中醫沒有那么神秘和遙遠,這對小學生學習中醫文化的幫助非常大。
例如,小學教師會為學生準備一些在實際生活常見的東西,這些東西有可以成為中醫中的中草藥,但還摻雜了一些不能成為中草藥的東西。比如教師準備了柑橘、蒲公英、馬齒莧、韭菜和韭菜籽等物品,請學生自己來判斷哪幾種是中草藥?為什么?有的學生一開始就指出蒲公英是中草藥,教師問他為什么呢?學生回答:“因為有看見過爺爺用蒲公英泡水喝。”有的學生指出馬齒莧也是中草藥,但是其余學生都不認同,覺得馬齒莧只不過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雜草罷了,教師就讓這名學生講一講為什么認為路邊隨處可見的馬齒莧是中草藥呢?學生回答是媽媽這樣講的。顯然這個回答不能讓大家都信服,于是學生又借用了教師的電腦,在網上搜索到了關于馬齒莧的記載,證明了自己的觀點。這下學生都被震驚到了,沒有想到這么普通的馬齒莧也是中草藥,可以用來治病救人。而學生的這種反應正是教師想要看到的,通過與實際生活的結合來拉近了小學生和中醫文化之間的距離,打消了小學生覺得中醫神秘又遙遠的疑慮,并且對于從實際生活中搜尋中醫的痕跡更加有興趣了。
應新課程教育政策的要求,現在小學學校每一個學科都會構建與之相應的教育環境,比如小學語文會為學生提供閱讀室,小學數學會為學生提供實驗室和自習室等。中醫文化走進校園就要走進小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尤其是在小學生對中醫文化沒有絲毫學習基礎的大前提下,創建中醫文化探究學習的相關環境,能夠促進小學生對中醫文化的深入了解,在針對性的環境下也能夠讓學生的中醫文化探究學習事半功倍。因此,小學教師還要針對中醫文化來為學生創建相關的探究學習環境,輔助學生的中醫文化探究學習。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在學校的花園中開辟出一小塊土地,專門用來帶領學生種植中草藥,撒下蒲公英、天麻、紫花鼠尾草等中草藥的種子,不同地區的學校還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來選擇種植的草藥種子,通過親手種植的方式來讓學生參與到中醫的探究學習中來,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除此之外,教師在帶領學生種植草藥種子的時候還會適當地向學生提問,比如“有沒有同學知道種植草藥種子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我們種下的蒲公英種子多久才能發芽?”“在不同季節為什么要種植不同的草藥種子呢?”等等。不能光讓學生動手,還要讓學生動腦。如果在學校的花園中種植草藥種子不方便的話,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窗臺上,用廢棄的飲料瓶、泡沫箱等物品來種植,廢物利用讓中醫文化的學習更加具有意義。另外,小學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多多觀察種下的草藥種子,記錄草藥種子何時發芽?何時開花?何時結果?何時可以收獲?對于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知道他們用繪畫和拍照的方式來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找尋興趣愛好和發掘天賦的重要時期,教師的這些舉動很可能會引導學生走上中醫的學習之路,對小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至關重要。
讓中醫文化走進校園是為了保障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與發揚,但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醫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中醫文化知識以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將中醫文化走進校園作為一個教育機會,利用中醫文化的教育過程來調劑小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等,這樣才能夠將中醫文化走進校園的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對中醫文化學習的感興趣程度和動手能力進行合理分組,同時要傳輸給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思想觀念,引導小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中醫文化學習的這段過程中,彼此之間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能達到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進行中醫文化學習探究來培養小學生團隊意識與合作學習能力的目標。同時,小學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員分配,以此來保障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與質量。比如這一次的學習目標是觀察人體不同穴位所在的位置及其作用,那么教師就會讓小組中學習能力較強、行動力較強的學生來擔任組長,在督促自己的組員進行探究學習的同時,還能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這樣大家就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另外,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有學生想要渾水摸魚、濫竽充數。面對這些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來進行監督,讓學生對本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表現進行評價,教師也會要求學生寫一份合作學習感受,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在此次合作學習過程中收獲了哪些知識,務必要保證學生真正進行了中醫文化的學習探究。
學校的教師畢竟不是中醫專業的畢業學生,對于中醫文化的了解只能算作是“知道”而不能稱得上“了解”。為了保證小學生能夠學習到正確、專業的中醫文化相關知識,小學學校會邀請一些中醫專家來學校開展知識講座,讓專業的人士來打消之前部分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中醫知識的疑慮,并且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中醫文化探究學習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中醫文化的探究學習中來,這樣才能保障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與發揚。
例如,小學學校可以邀請當地的中醫診所和中醫醫院的醫師前來為學生介紹中醫文化,學校也會組織學生與家長一起來參加,聽專業的中醫學者談一談中醫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同時還能傳授給在場的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一些關于中醫的保養之法。比如中醫崇尚未病先治,也就是不要等到生病再來治療,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養生。那么怎么養生呢?專家給出回答,蜂蜜有著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的作用,是春季的最佳營養品,每日用溫水飲用一至兩勺蜂蜜可以滋補身體;紅棗補脾益氣、養血安神,常食用紅棗可以降低患膽結石的概率;梨清熱生津、潤燥化痰,冰糖燉雪梨這道特色甜點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口味,能夠幫助小學生在秋日治療咳嗽和咽炎。除此之外,專家還給大家介紹了一些人體的穴位,比如位于虎口的合谷穴,常按合谷穴可以大大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避免小學生在秋冬環節感冒、發燒;膝蓋窩下方的足三里穴位是幫助人體治療脾胃的重要穴位,學生出現不消化、沒胃口等癥狀時,按壓足三里穴位可以大大緩解這種問題;手腕上側的內關穴關乎心臟血液的流動,如果成人出現心絞痛和胸悶失眠等癥狀,按壓內關穴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最后,專家還告誡大家生病一定要及時就診,并不是所有病痛都能自己解決。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因此中醫文化不僅要走進小學校園中,更要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家庭中,讓中醫文化滲透到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只是在學校里面需要學習的一門課程、一些知識。所以,小學教師要采用家校合作的教學方式,將中醫文化與學生真實的生活連接起來,讓學生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醫文化、探究中醫文化、學習中醫文化。除此之外,小學教師還要號召家長參與其中,為學生的中醫文化探究學習而提供充足的機會和幫助。
例如,小學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等途徑來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如果今天為學生布置了觀察生活中的草藥的作業,那么教師也會聯系家長,請家長從旁協助,帶領學生去中藥店看一看已經加工完成的中草藥,在草坪上找一找有沒有看著像雜草其實時中草藥的植物,發揮出父母以身作則的帶頭作用,調動小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中醫文化的積極性。除此之外,讓學生的家長明白學習中醫文化的價值,讓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中醫文化,這樣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聯動,對小學生的中醫文化學習十分有幫助。
綜上所述,中醫文化其中的醫理和藥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中醫文化的走進校園,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對中醫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學習在不同的季節該如何調整飲食作息,身體出現某種反應意味著什么,運用中醫文化來養生健體,同時還能把中醫文化傳授給自己的家人,這樣一來讓中醫文化走進小學校園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發揮。除此之外,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醫文化的過程中還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了許許多多相關資料,從這些資料中找尋與中醫文化相關的內容,并且結合實際生活與動手探究來進行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思考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不斷的鍛煉提升。因此,讓中醫文化走進小學校園,既能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還能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