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瑜
(江蘇省南通開發區中南熙悅幼兒園 江蘇南通 226000)
生命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1]。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把保護幼兒的生命,促進幼兒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說,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通過課程教育的實施,要讓幼兒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成就生命。為此,本文就幼兒園生命課程教育內容進行了初步研究,解讀了生命課程構建的意義、原則和有效實施策略。
幼兒正處于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與生俱來喜歡大自然,對大自然的奧秘充滿了探究的興趣,喜歡實踐、探索,具有發展性和創造性的特點[2]。在幼兒園生命課程構建中,是基于幼兒視角建立的有關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課程,它不是簡單的口頭說教,而是通過真實的生活活動參與、實踐體驗等,積累的感知,繼而激發對生命的熱愛,在課程構建的過程中,將會遵從生活中學習、生態中實施的基本準則,既可以有效促使幼兒在真實體驗感受中,建立其生命平等、尊重、合作、公平的民主意識,還可以使其對肯定、欣賞和理解他人和自我生命,培植生命情懷。
幼兒園生命課程的構建和實施所傳遞的是教師賦予幼兒以生命關懷,促進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發展[3]。因此,在構建生命課程的時候,教師將會以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有機融合,遵從幼兒生命的自主性,從幼兒發展出發,制定多元課程內容,提高幼兒對生命的認識。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實施生命課程,既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讓幼兒有敏銳的自我意識和對他人情感的感受能力,還可以建立對整個生命世界的關懷,使其做有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實現自己的生命成長,建立生命信仰。
幼兒園生命課程的構建要遵從生活性的原則,圍繞幼兒生活實際,從幼兒視角出發,建立生活與生命教育的聯系。要知道,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有生活經驗的教育內容,對幼兒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其認識生命,建立正確的生命意識,激發生命情感。為此,在構建生命課程的時候,要根據幼兒日常生活所習得的經驗為教育引導,從幼兒熟悉的生命教育內容入手,激發探索興趣,使其更容易接受,從而發揮生命教育的育人價值。
幼兒是教師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幼兒園在構建生命課程的時候,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原則,從幼兒視角出發,結合幼兒所思、所需,建構內容、豐富活動,結合幼兒自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設計讓幼兒滿意的課程內容,在真實參與、動手實踐、學習體驗的過程中,使其學習到有關生命的知識、認識生命的價值,從而建立起生命信仰,促使教育回歸生命本真,打造一套關注幼兒生命靈性、教育生態的幸福課程。
幼兒園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其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幼兒園教育中構建生命課程,教師要打破以往說教式的教學方法,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幼兒視角出發,基于生活、生命、生態建構課程內容,以培植生命情懷、建立生命信仰、提升生命智慧、提高生命能力為目標,建構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生命課程。例如,在構建生命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幼兒視角出發,建構特色生命課程,從日常生活出發,借助安全教育和生存技能等內容的建設,引導其認識生命,如,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有關安全標志,通過場景模擬,讓幼兒說一說各項標志的用途以及意義,在提高幼兒安全意識的同時,使其學會保護生命,保護自我;或者也可以開展實踐模擬活動,為幼兒講解一些急救措施,如手燙傷了應該怎么辦?讓幼兒進行實踐模擬,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通過真實參與,使其感知生命、珍惜生命;從幼兒發育、成長的歷程軌跡入手,在觀看自己成長過程的同時,感知生命,認識自我,或者設計親近自然等多種趣味活動,在感知動植物生命、他人生命、自我生命的過程中,提高幼兒對生命的認識。通過教育理念的轉變,從幼兒視角出發,提高教師生命課程的建構能力,增強幼兒園生命教育質量。
幼兒園生命課程內容的建構將會回答“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如何尊重生命?”等問題,最終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生命課程內容的學習,以及生命活動的真實體驗參與,以健康的思想情感、行為生活、與人交往、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為此,在構建生命課程內容的時候要重視生活素材的融合,建立生活與生命的橋梁,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使其認識生命、感知生命。例如,在建構生命課程內容的時候,可以融入此次疫情素材,從生活實事入手,就疫情期間,如何保護自己、尊重生命為專題,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見解,在此期間,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會,讓幼兒針對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疫情防護期間自己應該如何做進行交流,如“要勤洗手、打掃衛生,出門要戴口罩,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通過交流互動,讓幼兒學會保護生命。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疫情素材,制作生命課程相關專題,如“生命的力量”搜集人們共同抗疫的視頻,使其感受生命的力量,展示疫情期間,醫護工作人員和病人共同抗擊疾病,珍惜生命的視頻,在真實素材的融入中,從幼兒的身邊實事入手,豐富幼兒生命課程內容,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讓幼兒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從而使其學會健康生活,珍惜生命。
在幼兒園教育中構建生命課程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健康成長,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如果運用口頭說教法,根本無法使其感受生命的價值,也無法提高生命能力。為此,在構建課程的時候,要豐富生命課程教育形式,以體驗式學習為主,開展符合幼兒成長發展的活動,在真實參與、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知生命的神奇,實現生命教育內容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例如,開展生命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打破傳統的說教法,開展趣味活動,設計有關生命教育的主題活動,圍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內容優化學習資源,如可以以平時的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等方面入手,開展生命主題教育活動“沖突紅綠燈”在活動開展的時候,鼓勵幼兒自由結組,讓幼兒將自己想想成一名具有超高駕駛技術的小小駕駛員,然后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為其提供紙板、彩筆、木柜等教具,讓幼兒小組制作紅綠燈指示牌,建設場地,在優化活動環境的過程中,以教師指令為核心,當教師出示紅燈指示牌的時候,幼兒停止前行,出示綠燈的時候繼續通行,同時在此過程中,為提高幼兒對生命的認識,還可以在沖突紅綠燈過人行道的時候,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人、小孩子、學生、匆忙上班的打工人、殘疾人”等不同角色,讓幼兒在沖突紅綠燈駕駛的過程中,通過文明駕駛認識生命,使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最后,讓幼兒就此次活動體驗的感受進行交流溝通,說一說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在傾聽幼兒對生命認識的基礎上,為教師開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在創新幼兒園生命課程形式的同時,促使幼兒健康生活、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環境是影響幼兒感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幼兒園生命課程構建的過程中,要關注幼兒周圍的環境,將生命課程和生態教學建立關聯,營造健康的生態環境,促使環境感染人、誘導人,在優化教學環境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更多接觸自然、認識生活的機會,在生態探索、生態學習的同時,使其熱愛生命,熱愛自然,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彰顯幼兒園生命課程活力。例如,可以為幼兒開辟生態園,為其準備不同種類的植物,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愛好,為其準備各種花草樹木,讓幼兒就生態園進行裝扮,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態園進行劃分,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對自己的生態園區域進行點綴,照顧自己的花草,在澆水、施肥、松土、拔草的過程中,讓幼兒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然后讓幼兒就此次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參與進行記錄,發放觀察表,讓幼兒就自己照料下的植物生命的成長進行觀察記錄。最后開展評比活動,就“我的生態園”為主題,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生態園區,說一說自己裝扮的理念,以及植物成長歷程,在講解、交流的過程中,讓其他幼兒對此進行點評,從生態環境的科學建設、植物保護、植物生命值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師幼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彰顯幼兒園生命課程活力,真正發揮環境育人的效果,使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習慣、思想情感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在幼兒園生命課程構建中,要重視家長資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過家園共育,實現家長生命共成長,在親子互動、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增強生命課程教育質量,從而促使生命課程教育更具價值。例如,在構建生命課程的時候,要善于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參與其中,在共同教育的過程中,提升生命課程教育質量,與時俱進,促進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發展。如家長可以為幼兒講解自己懷胎十月時幼兒生命成長過程,通過觀看B超照片,在感知生命成長軌跡的過程中,知道我從哪里來,讓幼兒認識到父母的不易,感知生命的力量;或者家長還可以帶領走進社會,參與社會工會活動,到養老院做幫扶,嘗試照顧老人,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上自己的愛心,捐助書本、衣物等,在參與社會性公益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善待生命、善待他人,這樣既可以實現生命的升華,也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同時,在此過程中,當家長和幼兒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完結后,可以各自表達自己的感悟,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活動參與時的感受,在了解幼兒對生命看法和認知的基礎上,互相表達自己的講解,在傾聽交流中,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然后讓家長就自己和幼兒的參與歷程,在家長群中進行共享,暢談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教育經驗,在彼此交流溝通的過程,根據家長教育方法和幼兒成長所需及時調整幼兒園生命課程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在整合家長資源,共同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幼兒園生命課程教育質量,呵護幼兒生命健康成長,使其關愛生命、善待生命。
基于幼兒視角的幼兒園生命課程的建構,對培養幼兒綜合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在建構課程內容的時候,要遵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通過轉變教育理念、融入生活素材、參與活動體驗、營造生態環境、整合家長資源等,提高生命課程建構的質量,促進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