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在興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梅山第二小學 江蘇南京 210012)
俗話說:“教學模式不是唯一的,它是導向、是引領,是為課堂高效、為學生成長、為教師發展服務的。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需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地主動地吸取知識。微課作為一種深受廣大教師喜愛的教學模式之一,其在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微課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運用有著顯著的優勢,主要是因其具有時間短、目標明確、知識具體、突出重難點以及便捷性等特點。第一,時間短。盡管微課的制作時間往往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但其講解的時間一般保持在10分鐘左右,既可以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又不至于只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而引起學生的反感;第二,目標明確。利用微課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有利于明確教學主題與目標,從而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使數學教學順利進行;第三,知識具體形象。利用微課,不僅使數學知識更加具體與形象,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除了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關注之外,還可以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的要求;第四,突出重難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的開展,除了包括微課件之外,還包含微視頻與微教案等,因此,微課教學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擴展。通過微課教學突出重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重點;第五,便捷性。微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方便快捷的,再加上其容量比較小,不僅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還能夠讓學生通過網絡任意下載所需內容,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與數學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便捷性,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小學數學微課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便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1]
高效課堂主要強調的是教學效率與質量能夠達到課堂效益最大化,并能夠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其中高效課堂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通過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教學任務量與教學效果。首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般分為課前復習、知識理解、練習鞏固、小結拓展四個環節,而微課的運用,不僅能夠銜接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利用微課將典型例題與重難點知識進行匯總,便于學生的理解與交流,而在練習鞏固環節,便可以利用微課將知識框架、思維導圖等直接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小結拓展中,利用微課將課堂的重點知識進行匯總,進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總結習慣,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其次,增加課堂趣味,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微課教學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利用微課能夠把所需教學內容進行匯總,使一些比較抽象復雜的知識更加具體與形象,有利于為學生創建更加生動的教學情景,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中往往都會有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內容,再加上數學本身會涉及到抽象性的知識,導致小學數學教學難度的增大。所以,教師就需要利用微課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有利于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增加,進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數學知識;再次,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知識單憑講來進行教學的話,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很多疑問,還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再加上學生本身數學知識的儲備也不是很足,不能通過對某個概念的學習便可以掌握數學知識,而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微課教學,能夠讓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以微課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方式開進行展示,既可以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又能夠讓學生直觀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對語言教學中的不足進行了有效的彌補,使課堂教學也更加的豐富多彩;最后,實現數學知識的拓展。微課設計使備課不再僅局限于數學教材與參考書中,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網絡的方式來搜索更多關于數學教學資源,增加了教師備課的豐富性,使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不再單一化,極大地擴展了數學教學空間,讓學生的學習也更加便利,能夠隨時對自己所需的資料進行下載,有利于數學學習的延伸,提高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3]
對于小學數學中新授知識的教學,教師一般會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的方式來讓學生初步了解所學知識,而微課在預習環節中的運用,對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以往的預習中,學生需要自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預習,而數學教材中知識點的抽象性會增加學生的預習難度,進而影響學生的預習積極性。為此,通過在預習環節設計微課的方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助于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此外,微課除了可以運用于課前預習之外,還可以借助微課視頻來設計導入環節,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得到明顯的提升。
例如,“混合運算”教學,教師便可以借助微課開展預習,提高導入效率。教師在針對該節內容進行微課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先明確教學目標,之后再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對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運算順序等進行自主探究,以便讓學生能夠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概念、運算順序等,之后教師再開展課堂數學教學,針對學生不懂的或者是不能理解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為學生所學知識進行加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即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在促進學生數學素養養成的同時,還有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除此之外,教師除了可以利用微課在課堂開展預習之外,還可以將微課上傳至班級群,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新知識的預習,以便為課堂教學留有足夠的教學時間,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是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是不可或缺的?!皢柶鹩谝桑稍从谒肌?,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便會主動地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所以,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設計數學問題,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來讓學生自主探究,尤其是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既能夠讓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掌握,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而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3]
例如,“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中,主要涉及到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以及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出現的平行四邊形圖形,如,書本、樓梯扶手等,并設置問題,讓學生找出相對應的圖形,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便會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通過微課讓學生以數方格的方式來對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分別進行面積的計算,并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何異同?如何通過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方式進行面積的計算?并讓學生借助現有的道具,如紙條、鉛筆等親手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通過剪、平移、拼的過程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教師利用微課課件出示問題: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面積有何變化?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利用微課設置問題進行引導,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學習中,并通過讓學生動手試一試的方式,也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與思維的開闊,即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又能夠發揮微課的優勢,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對所教內容的重點知識進行微課設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利用微課進行重點知識的明確,還可以有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以便取得更高的學習成效,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發揮到最大化。
例如,“小數的意義”的教學,其教學重點為理解小數的意義,并對小數的計數單位即之間的進率進行理解,教學難點為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之間的進率,教師可以將其以微課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便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與目的性。之后教師利用微課出示數據: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天壇中心“天心石”四周有厚約0.9米的圍墻。長城城墻平均高7.8米,最高達14米,頂寬5.8米。通過讓學生對這些數進行分類的方式來初步建立起對小數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與具體,便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在課堂上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并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課下對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但是,由于教師在課下不可能像課堂一樣隨時對學生的復習效果進行關注。所以,教師就需要借助微課來開展課后鞏固任務。教師可以把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整理,并制作成微課課件,發布到班級群里,以此來確保小學生課后復習的效率。[4]
例如,“分數除法”教學,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將分數除法的計算方式以及推導過程以微課的方式分享到班級群,以便讓在課堂上存在疑問的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鞏固與復習,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分數除法進行數學問題的計算。
總而言之,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等顯著特點,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為學生創建新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并通過微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掌握,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