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睿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模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大力推進“互聯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課程思政”為專業課指引方向,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通過“基因式”融入所有專業課程,讓所有專業課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價值,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能力提升相結合,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展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立德樹人;地方高校;課程思政;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24—0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和中心環節,是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與中華民族特色的專門概念[1]。旗幟鮮明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領導大學的優勢之一。要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廣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的“拔節孕穗期”,是他們成長、成才的關鍵起點,地方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不得半點松懈。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并明確指出:“只要我們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上有作為、有成效,我們的大學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話語權”[2]。為此,地方本科高校應充分利用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確定這一關鍵階段,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筑牢“課程思政”主陣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向同行。
一、立德樹人視域下旗幟鮮明地做好“課程思政”工作,是地方高校歷史使命所在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以“隱性思政”的功用,與“顯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道,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3]。立德樹人視域下地方高校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必須要立足于新時代這一大背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課題和新要求。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結共識、匯聚力量,立德樹人,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4],這早已為地方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國高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一大優勢,進入新時代,地方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如此才能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新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作為地方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始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并一以貫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了、抓好了,就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松了,丟棄了,就會迷失方向。地方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工作,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走好我國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
二、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經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樹人明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9年3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蘭州文理學院黨委全面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打造黨委統一領導,師生共同參與,具有長效機制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一)堅持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工作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6]。”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7]。堅持黨對高校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高校做好“課程思政”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高校“課程思政”工作,就是動員和引領師生在思想上堅決維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辦學使命。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全校師生力量,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打造開放互動的育人生態系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證全體師生始終在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與改革創新中形成的,扎根于中國基本國情。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工作,旗幟鮮明地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的頭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師生,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師生之心、在學校落地生根。
(二)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自覺承擔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在辦好思政課的各種因素中,教師是最積極的主導性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9]蘭州文理學院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做到“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充分發揮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引路人的責任,為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團隊,使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10]。新時代蘭州文理學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以教師為中心,把握教師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不斷引領教師的思想發展,最終促進學校“課程思政”工作的全面進步。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授課技能大賽,不僅鍛煉了教師隊伍,也掀起了開展“課程思政”的熱潮。要求教師從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道德素質、人格素質等方面下功夫學習,努力朝著“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目標努力。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堅定教師的自信,牢固樹立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信、教學內容自信,只有教師擁有自信,才能將自信傳遞給學生。學校全力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堅持強調教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勇擔時代責任,牢記使命,堅持服務立德樹人。引導教師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將自身發展同祖國、人民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相結合,努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和重托。
(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引領師生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向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的要求,升華“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的意境。蘭州文理學院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從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度,進一步提振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工作“中心環節”的自覺性、彰顯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立身之本”的自信力,將立德樹人融于新時代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全過程。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工作,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己任,為學生全面發展打好精神底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鑄魂育人。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作用,提升課程質量,增強課程吸引力,努力培養合格的、有信仰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課程思政”工作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實,進一步鞏固高校意識形態戰斗堡壘作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蘭州文理學院“課程思政”工作,始終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目標,將廣大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國家發展、民族未來有機聯系起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精神引領,是“課程思政”工作的價值訴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12]。”因此,學校“課程思政”工作,積極順應新時代國家戰略需求,積極主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向同行,全力把當代青年大學生培養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圓夢的中堅力量。
(四)“互聯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為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充分發揮學生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優勢,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以“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協同育人,以“互聯網+”作為技術支撐,“課程思政+”為專業課指引方向。“互聯網+課程思政”,通過協同育人推進“課程思政”改革,不是簡單增開幾門課程,也不是增設幾項活動,而是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通過“基因式”融入所有專業課程,將思政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價值。通過探索課程結構化改革,構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有效優化課程體系,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價值引領中的核心地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內容,整體、科學、有序地融入專業課程,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教育導向,以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為重點的課程內容體系構架,使德育與智育無縫銜接,呈現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同時,推進課程評價方式改革,構建以理想信念、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為主題的三維評價模式,從而促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能力提升相結合,切實實現育人為本、教書育人相統一的教育教學過程。引領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寫入教案,編入教材,帶進課堂。進入新時代,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做好“互聯網+課程思政”工作,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優勢。(圖1)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牢固樹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把思政貫穿專業教學全過程,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專業課程、緊密結合經濟現實展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依托各專業課程的基礎,堅持把有效銜接、分層實施、循序漸進、整體推進作為“課程思政”根本要求,在專業課堂上切實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根據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互聯網+課程思政”改革,將專業教學與“互聯網+課程思政”有效融合。課程思政需要精于設計,又要巧于融通。不同的專業、課程都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專業教師既要有明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職業道德教育目標,使學生銘于心、成于行,又不能將專業課上成專門的思政課。提倡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有計劃、有側重地開展思政教育,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有效實施精準課程思政。授課教師從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過程框架設計、教學評價與預測三個維度,構建了基于“課程思政”導向的精準專業教學模式,實現了“互聯網+課程思政”的線上線下、課程、教師協同育人。(圖2)

根據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互聯網+課程思政”改革,將專業教學與“互聯網+課程思政”有效融合。比如,在學校經管類專業課程中,專業課教師積極就中美貿易戰、敘利亞危機、房地產調控、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及時結合理論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意識、有計劃、有側重地開展思政教育,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網絡教學手段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實施精準課程思政。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項目研究,將應用型課程改革、課程思政、基于學習成果反推學習結果的方法通過微課、智慧學習APP平臺、慕課等積極地運用在所教授的課程中,通過數據驅動來構架每一門課程的精準教學,為應用型課程的改革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強化“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理念,增強“課程思政”內容融合,創新“課程思政”方式方法,提升“課程思政”教師自身素養,最終實現大學生“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互聯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將思政貫穿專業教學全過程,致力于解決“誰來培養”“怎樣培養”“如何實現長效培養”等問題。
“互聯網+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不斷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廣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積極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局勢,引導廣大學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今中國、冷靜理性看待外部世界,才能始終做到立場堅定斗志強,“亂云飛渡仍從容”。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搶抓青年人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積極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蘭州文理學院通過全力推進“課程思政”,筑牢思政工作陣地。保證基層黨組織全覆蓋,穩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積極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為一體的思政工作模式,逐步構建重心下沉、陣地前移、重在學院、根植班級的精細化、網格化、規范化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學院通過舉辦思政課程教學競賽,鍛煉隊伍、選拔先進、樹立典型,通過典型和榜樣起到示范作用,培養廣大教師“對標追趕、轉型發展”的意識。大力支持思政教師外出進修訪學,積極提升“課程思政”工作隊伍的能力素質,全力配齊配強“課程思政”工作隊伍。將課程思政與革命文化、傳統文化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弘揚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總之,地方高校做好“課程思政”工作,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鄭永廷.論社會意識形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5(06):18.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6):64.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5]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
[6]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7-07-28(1).
[7]新華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N].人民日報,2017-10-19(1).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10]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11]習近平給北京大學學生回信勉勵當代青年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N].人民日報,2013-05-05(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