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玲
【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備受關注。為了將小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小學教師必須要將勞動教育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通過多種形式向小學生滲透勞動觀念,構建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新模式,提高小學生對勞動的認識,進而全面提高勞動技術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重要性;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59—02
新的歷史時期,小學生在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勞動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小學勞動教育中堅守育人初心,不斷創新勞動教育內容,探索勞動教育方式,已成為每一個小學教師肩負的責任。然而,目前學校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地位與實施一直是學校素質教育教學的薄弱環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為此,小學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思想,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從小培養學生創造性實踐意識,賦予勞動教育新的內涵。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豐富道德情感。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部分小學生的勞動意識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參加勞動,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的教育階段,教師要創新勞動教育方式,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1]。通過勞動教育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勞動最光榮”的道理,豐富小學生的道德情感;還能使小學生了解勞動并不是單純的體力活,而是應該手腦并用,形成初步的職業意識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
2.有利于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形成良好風尚。自古以來,勞動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通過全面的勞動教育要讓小學生尊重勞動,崇尚勞動,弘揚勞動精神,為社會形成良好風尚作出自己的貢獻。當代小學生所處的環境十分優越,有些學生沒有過多的勞動機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勞動能力的增長。因此,教師要強化勞動教學特色,引導小學生創造性地勞動,這樣長大以后才能夠腳踏實地、勤奮勞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
3.有利于實現全面育人目標,強化人格教育。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通過勞動教育有利于落實全面育人的目標,鍛煉小學生的意志,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從而實現人格教育。當小學生親身體驗了勞動以后,他們的責任感就會增強,進而激起小學生內心的動力,爭做最美勞動少年。因此,小學教師要努力傳承勞動育人初心,讓小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勞動,以勞樹德,以勞增智,大大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二、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校內勞動教育課程的構建
1.打造勞動教育教學新課堂。學校是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教師應肩負起勞動教育的重擔,將正確的勞動觀內化并滲透在勞動教育的點滴中,使小學生接受到科學高效的教育,從而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利用好學校的資源,打造勞動教育新課堂,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值日打卡活動,對傳統的值日模式進行創新,由小學生掌握勞動的自主權,獲得切實的勞動體驗,學會主動承擔勞動責任。其次,教師還要積極創建勞動教育校本特色課程。將勞動教育與小學語文、數學、信息技術等學科融合起來,以勞動實踐為載體,突出勞動教育課程的育人作用[3]。最后,開發小學生的愛好和興趣,使小學生融入集體中,打造勞動教育的生動課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突出勞動的核心理念,避免機械式地講述理論知識,應該活學活用,構建具有開放性和時代性的勞動課程體系。
2.建立勞動實踐基地新矩陣。要想小學勞動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須給小學生帶來印象深刻的活動,因此,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教師可以在基地里開展“生態、生產、生活”等主題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和延伸,拉近小學生與大自然的感情。在勞動基地,除了進行傳統的種植和飼養外,小學教師還要開拓思維,引入創意勞動,將勞動教育與紅色教育、科技教育等相結合,打造一個勞動教育新矩陣,這樣就使得小學生有了更多的實踐選擇,便于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勞動教育。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小學生的勞動過程錄制成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這樣,一方面能讓小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每一個細節,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能起到激勵作用。此外,學校還可以聘請勞動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強化教師隊伍。
(二)家庭勞動教育課程的構建
1.開展親子微互動活動課程。家庭勞動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勞動習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小學勞動教育必須要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促進勞動教育常態化實施,加深小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學生的勞動能力。如,可以開展親子微公益活動,家長帶領孩子到附近的社區或者敬老院等地獻愛心,讓小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參與勞動,這樣有利于引導他們自主解決問題,進而滲透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也可以開展家庭勞動小能手活動,讓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務,這樣就能改掉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4]。此外,家長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與孩子共同勞動,增強親子關系。學校要定期開展親子勞動課程,先為家長講解孩子參加勞動的意義,再聽取家長對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組織家長與小學生進行勞動比賽,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寓教于樂、家校共育的目標。
2.家長布置科學的勞動作業。“強制性”的勞動會讓小學生反感,但是如果家長轉變一種方式,就可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家長可以給孩子布置諸如拿抹布擦桌子或者往垃圾桶里倒垃圾等任務,當孩子完成這些任務以后要對孩子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在孩子的內心里建立起勞動的意愿。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家長可以布置諸如拖地、幫廚等作業。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通過勞動可以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分擔家務的思想,讓小學生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也可以與孩子共同學習勞動技能,并且將這些技能帶到班級上進行展示。小學生一般都非常樂于參與到技能展示的活動中,因而,教師要對學生的展示進行評價,并且給學生提出切實可行的提升策略。
(三)社會勞動實踐課程的構建
1.構建勞動教育社會大課堂。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小學教師要抓住社會中的有利資源,因地制宜地建設社會勞動實踐課程,發揮出社會的育人功能,實現樹德、增智、強體的目的。小學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成長特點,鼓勵小學生去社會崗位上充當小小志愿者,發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進行勞動體驗。小學生們組成支援服務隊,利用休息日去充當志愿者,他們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崗位職責,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民意識。小學教師還要將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融合起來,讓小學生們深入到企業或者生產現場去參觀,感受到不同職業的辛勞,從而實現勞動教育的動態化和科學化。
2.通過假期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小學階段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把握契機,持之以恒地推進勞動教育,使小學生具備迎接挑戰的素質。寒暑假是小學生參與社會勞動的最佳時間,勞動教育可以讓假期更有溫度,為此,小學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群或者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家長發放《學生勞動指南》,里面列舉了很多小學生可以在假期進行的勞動,也給家長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家長要配合孩子進行勞動,同時拍攝照片或者視頻等,在班級群里進行分享和交流,使小學生在假期里也可以過得很充實。同時,要為孩子制定假期勞動表,將家務勞動、手工活動、美食烹飪等都融入到孩子的假期里,家長要教給孩子勞動的方法,并且大膽地讓孩子去操作。此外,家長還可以帶領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勞動,讓孩子成為家長的小幫手,增加孩子的滿足感。
總而言之,小學素質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倡小學生在勞逸結合中獲得健康和發展。小學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幫助小學生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勞動本領,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同時,也要注重家庭和社會等對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全面創新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讓小學生在勞動中求知,在勞動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宏亮.教育新時代下小學生勞動教育再出發[J].求學,2020(08).
[2]陳忠銀.略談小學生勞動素質教育[J].成功,2011(06).
[3]周朝倫."勞動"也是素質——素質教育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0(12).
[4]焦愛梅.淺談小學勞動教育與實踐[J].好家長,2015(42).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