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可
(懷化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南懷化 418000)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是電氣自動化專業(yè)本科三年級的一門專業(yè)課。它以電路原理、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發(fā)電廠電氣部分等專業(yè)課為先修課程,并且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具有很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又與生產實踐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但是,針對該門專業(yè)課的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對于不同崗位或領域的人來說要求相差很大。對專門從事繼電保護設計、研發(fā)、運維的技術人員來說,要求很高。但對其他崗位或領域的人,比如變電運行崗位,并不需要在理論上理解很深入,而是更多地將繼電保護基本概念或者分析結論與電網、變電站生產運行實踐結合起來,側重對結論的應用。
我們的本科電氣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專門從事繼電保護設計、研發(fā)、運維的人員比例相當小。也就是說,大部分同學其實并不需要對繼電保護掌握得那么深入,而是更應該側重于與實踐相結合。而我國國內目前常見的繼電保護本科教材,內容編寫相當多的篇幅用于原理分析、計算。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內容不多,教學也以理論授課為主,相當一部分知識存在學生學習有難度、不愿意學,學了之后也用不上的問題。因此,對于這門專業(yè)課的教學,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它對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發(fā)揮更高的價值,是值得我們專業(yè)課教師深入思考地問題。
目前國內的本科教材大多以賀家李、張保會兩位教授編寫的經典教材為主。這兩本教材內容廣而且深,其內容對大部分本科學生來說(尤其應用型本科)有點偏難了。比如,距離保護各種動作特性分析、變壓器保護整定計算等內容,課時少了講不透,課時用多了又占用了其他更重要更基本的知識點比重,學生花了很大力氣學會了,大部分可能畢業(yè)工作后也用不上。因此,老師應該深入思考對于經典教材的重新取舍,教學大綱和教案的重新設計。
此外,繼電保護是與生產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一門專業(yè)課,很多知識點單講理論十分枯燥。但傳統的繼電保護實驗課受課時與實驗條件的局限,通常也都是與繼電器的簡單操作相關。近幾年增加了仿真實驗,對于實驗內容有了些擴展,但仍然與實踐應用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有沒有可能在不增加實驗環(huán)節(jié)工作的情況下,從其他方面去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電力系統生產設計的實踐相結合,值得深入研究。
傳統的授課方式仍然是課堂理論講授,輔以少量課時的實驗操作,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造成錯過的知識點越積越多,最后干脆放棄學習的結果。近幾年,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出現,有些老師采取了翻轉課堂的新的教學方式,對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繼電保護涉及的專業(yè)知識面相當廣,而且跟生產實踐聯系的點特別多,翻轉課堂對于相當一部分選修課掌握不夠好、對電力生產實踐了解不多的學生來說,在自學的時候可能會無所適從。
繼電保護課程跟大多數本科理論課程的考試一樣,通常采用標準化命題統一考試。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一些需要記憶的基本概念是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對于繼電保護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知識點的考核就明顯不夠合理[1]。近幾年高等教育領域興起的非標準化答案考試的研究和探索,對于繼電保護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可以考慮從考試形式和內容入手,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
我院在去年嘗試對繼電保護專業(yè)課的教學進行初步的非標準化答案考試改革,期望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的實施,以考促學,帶動學生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考核方式嘗試期末統一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大幅增加平時考核的比重。考試命題嘗試客觀與主觀相結合、基本理論與綜合應用相結合,大幅增加無唯一答案的主觀題和結合實踐的綜合應用題的比重。將教學重點目標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嘗試對教學大綱和教案重新設計,對經典教材和教學方案重新作取舍,舍棄了部分較深的內容和對先修課程要求較高的內容。同時,增加了教材中缺失的但在繼電保護領域又是屬于基本的知識點以及近些年技術進步帶出了新的知識點。比如斷路器保護、操作箱、智能保護與傳統保護的區(qū)別等。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當前電力系統生產實際,縮小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的差距。
首先,加強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結合以往教學大綱和教學紀錄,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提前布置預習題目。在講授過程中,對預習題目進行抽查和討論。
其次,加強課堂提問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在同學們對授課內容已經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刪減一些淺顯的理論講解,增加對實際生產環(huán)節(jié)的介紹。同時通過對同學們的提問,隨時把握學生的短板,調整課后習題和后續(xù)的課前預習題。
再次,從課程初始就布置幾個模擬繼電保護領域典型工作場景的綜合課題。比如模擬設計人員進行二次系統初步設計,或者模擬調度人員對電網突發(fā)事故作出分析處理等。并將此課題參照章節(jié)內容分解為一系列小問題,指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點一點尋求合理解決方案。
對學生最終成績的評估方案中,大幅增加了平時成績的比重,督促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將以往的以平時作業(yè)為主的平時成績構成,改為平時小論文成績、課堂討論答辯成績、平時課堂發(fā)言的加分成績以及考勤成績綜合評估。
考慮到該門專業(yè)課仍然有相當部分基本理論是需要記憶的,在考核方案中仍然保留了期末考試環(huán)節(jié),而且期末考試命題也仍然保留了部分。但是本期考試的主觀題和綜合應用題分值大大超過了客觀題分值,重點改為考核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相當大程度的避免了學生采用考前突擊背誦和考試過程中相互抄襲。
通過教學過程中跟學生的交流以及期末試卷的評估結果來看,學生對于應用繼電保護基本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比往屆大大提高。期末考試中主觀題回答較好的學生跟平時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認真撰寫小論文的學生是相一致的。
仍然有部分同學綜合應用問題解決得不夠理想,說明平時分組討論和撰寫論文的工作中,可能還是有渾水摸魚的情況,對于分組方式下如何考查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況需要有更好的應對辦法[2]。
由于本課程課時少,又安排了多次課堂專題討論,理論課的講授時間較少,因此,本學期減略了計算的內容,著重于基本概念、原理和綜合應用。而本次考試前沒有給學生劃考試范圍和重點,但是從考試結果看,對基本概念的答題情況并沒有較往年退步,說明平時教學著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并不會影響學生對基本概念的記憶和掌握。
對于本學年實施的針對繼電保護課程的非標準化答案考試改革,總的來說是初步成功的。實踐證明,通過考核方式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增加自學工作量,提高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是有效的。對于這樣一門涉及知識面廣、專業(yè)性強、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課程,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出素質高、專業(yè)強的新型應用型人才,還值得我們專業(yè)教師更進一步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