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玲
(廣東省羅定市羅定中學城東學校 廣東羅定 527200)
英語本身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所以在組織開展英語學科教學的時候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之外,也要能夠根據英文教材和教學活動深挖其中的德育元素,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獲得道德思想方面的發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目前山區高中因為大部分學生缺少一個必要的監督指導,所以在德育教育方面呈現出了較多的問題,本文針對山區高中英語學科中德育滲透策略進行全面探究。
在山區的高中教育中更加側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在落實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照德育教育的相關標準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基本都是選擇口頭方式講解,所以無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德育教育的內容,德育教育缺乏一定的實效性。而且山區地區交通閉塞,文化傳播速度較慢,素質教育理念滲透不徹底,教師把德育教育和日常的道德行為畫上了等號,認為只要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行為規范就是完成了德育教育,這樣就使得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在山區高中開展德育教育中,教師所采用的仍舊是單一說教的模式,這種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并不能夠激發學生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德育知識并不能夠主動學習,對于德育的理解也不夠深刻,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很多的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和說教,有的時候會因為無法理解從而無法認同教師的觀點,因為出現了一些抵觸情緒,這樣一來就更不利于教師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
在農村的高中德育教育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的時候往往習慣將道德和學生的成績聯系在一起,覺得成績好的學生自然道德素質就高。成績不好的學生道德素質就偏低。這樣不夠健全的德育評價的方式,使得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出現了一些道德方面的問題后教師也不會太過于追究,但是一些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出現了道德方面的問題時,教師往往會比較嚴肅地批評,因此呈現出了一種不公平的評價的方式,也并不利于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的形成。
山區地區的一些父母目前都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學生從小都是爺爺奶奶照管,這些學生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愛,也缺乏父母必要的監管。所以很容易出現性格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性格方面比較孤僻,紀律意識淡薄等等。而且還容易和社會上一些不良青年出現沖突,存在打架斗毆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山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目前已經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所以留守兒童長期積累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阻礙了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
目前山區高中教育中存在著較大的隱患。一方面山區的師資水平還比較薄弱,很多教師的學歷不夠。另外就是山區生源減少,而且一些學生減免學費使得教師的福利較差,教學方面缺乏一定的積極性,有的教師面對孩子存在的違規違紀的情況不敢管,一旦學生和老師發生矛盾,一些家長沒有文化只會到學校鬧事或者找老師索賠,所以很多的教師想管但是不敢管。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老師正常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人文傳記類的課文,比如愛迪生的文章還有居里夫人的文章等等,借助這些動人事跡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通過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感悟人生,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通過這種課文中德育的滲透一方面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英語知識,另一方面學習課文中人物的優質品質,從而讓學生能夠付諸行動。[1]所以說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人物傳記類的課文開展人格教育,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四“Women of achievement”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居里夫人的英文片段,然后可以順勢提問學生幾個問題,比如“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 a inventor?”或者是“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come a scientist?”通過思考讓學生去領悟在逆境中奮發的一種精神,培養學生不畏艱辛好對科學視野追求的品質,進而鼓舞學生,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形成很好的品格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和禮貌用語還有交際用語相關的內容,也會介紹西方人的交往方式還有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守時還有排隊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尤其是對于山區的高中學校而言是比較新穎的教學內容,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可以很好地幫助糾正學生日常中一些不文明和不禮貌的行為,提升學生自己的語言修養和人際交往的能力,也能夠借助語言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除此以外因為很多山區的高中生都是留守兒童,因為從小缺少關愛所以也不太懂得如何關心和愛護別人。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去激發孩子的愛心和他們的社會責任心。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節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師節或者母親節、父親節時候讓學生通過英文的方式寫一些祝福語,比如:“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或者“I love you,Mum.Have a happy Mother’s day. ”等等,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多去關心和愛護同班同學。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感恩教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父母的不容易,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另外教師也要關注對學生學習態度還有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學習的方法進行交流,讓學生之間能夠取長補短,形成互補。另外在涉及關于個人理想這部分教學時,也可以講述一些社會名人的成功經歷,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學生可以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
進入到高中階段后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多進行一些英語學習活動,比如開展英語墻報或者一些英語比賽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夠豐富英語學習的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將德育滲透其中,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完成英語墻報的制作,準備一些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內容或者感恩教育還有環保教育的內容,通過圖片和文字共同呈現的方式吸引學生去觀看和學習。[2]另外也可以借助一個德育話題讓班上的學生開展辯論賽。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準備工作,通過這個比賽活動的開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學生也能夠在辯論中領悟一些德育的思想,有效地落實德育的滲透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環保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隨著目前生態環境逐步惡化,更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從小生態環保意識的滲透。我們要讓山區的學生認識到目前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問題,能夠樹立保護自己家鄉環境的一種信念。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Wildlife protection”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環境惡化和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相關的紀錄片。視頻和照片中呈現出了有的曾是風景如畫的草原而如今卻是戈壁荒灘,有的曾是碧波蕩漾而如今卻是魚蝦不見的死湖等,還有瀕臨絕種的一些珍稀動植物的圖片。通過這些內容給學生形成強烈的震撼,讓學生充分了解到生態問題,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3]
總而言之,面對目前山區高中德育現狀,開展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英語學科的德育過程是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與健全人身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所以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德育素材和資料,做好必要的教學引導和教學活動組織。教師要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積極創新德育滲透的方法,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新時代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