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蘭
(南京市天景山小學 江蘇南京 211100)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在記,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知識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也抑制了學生的求知欲。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是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可以清楚、直觀、形象地將所學知識呈現給學生。通過講解和動畫結合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面前,能輕而易舉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微課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師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一個完整學習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課前預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占重要部分。有效的預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而為學生掃除聽課障礙,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預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這節課所講的內容有個了解。傳統的預習,學生只是盲目翻書,并未掌握到知識的重點,達不到預習的效果。微課的加入剛好可以避免這一點,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創設情景,將所學內容加入其中,并將本節課的重點給學生羅列出來,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快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從而達到預習的作用。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時,教師可以制作這樣的微視頻,通過情景創設,將知識融入微課:古時候,有個農夫年紀大了,不能再勞作了,就把兩塊地分別分給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分到了一塊正方形的地,小兒子分到塊一長方形的地,大兒子覺得自己正方形的地大,小兒子覺得自己長方形的地大,于是爭吵了起來,為了終止這場爭吵,農夫請來村長幫忙量地。將村長量地的數據及村長計算面積的式子給學生呈現出來,從而引出面積的定義及計算公式,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再詳細講解講面積的定義其公式。將微課教學運用到課前預習中,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新課改背景下強調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借助微課實施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例如,學習“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知識量的儲備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基礎層和提升層兩個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基礎層次的學生可以設計為: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了解相應的結果特點和數據的表達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對提高層的學生可以設計為:1.可以補充完整統計圖,了解數據分析和處理的大致過程,初步掌握數據處理的能力;2.統計圖和統計表的區別,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下?面對高層次的學生還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根據上述分類,將微課做成兩個板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不同的板塊進行學習。最后教師要結合微課的內容,給予學生有效的學習指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完整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讓基于微課的分層教學更有針對性,也促進課堂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數學學科素養的關鍵,因為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有所不同。基礎好的學生,在課下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進行對知識的鞏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運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和知識鞏固。例如,學習“垂線和平行線”時,教師可以將知識點整理起來,制成思維導圖,用微課呈現給大家,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和教材相關的內容進行知識拓展。小學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既可以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進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信息化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將微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能讓數學課變得豐富多彩,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