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上明
(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第二中學 廣東湛江 524100)
在素質教育模式下,成績并不能作為衡量一個班級管理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班集體的團結和諧、凝聚力、班風建設等都是班級管理的衡量因素。因此,班主任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改進傳統的班級管理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管理模式,提高班級管理和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對教育領域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但很大一部分初中班主任缺乏相應的工作和管理經驗,無法有目的地針對青春期的初中生開展相應的管理和疏導,有可能會適得其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班級的教學和管理任務。而一些工作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大多數有自己專屬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手段,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化,他們并沒有與時俱進,依舊使用著傳統的管理方法,這對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初中班主任往往還有授課任務,除了正常的備課、教學、批改作業,還要管理班級中一些瑣碎的事情和活動,還有學校的一些評優、匯報等工作。在這些重壓下,班主任很有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班級管理質量。由于壓力過大,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可能會出現打罵學生的現象,這也不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班級群體[1]。
初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和組織者,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班主任和學生的聯系也是最密切的。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和學生將心比心,關愛和愛護學生,遇到一些犯錯誤的學生,不能第一時間就很嚴肅地批評學生。應該循循善誘、以理服人,積極與學生交流,多鼓勵學生。這樣學生才會逐漸打開自己的心扉,愿意主動和班主任交流,遇到一些問題也會向班主任尋求建議。此外,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在日常學習和班級管理中發揮好榜樣作用,言行舉止文明,衣著得體,不以權謀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素養,為學生起到好的感染和帶頭作用,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2]。
對于一個班級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它的組成部分,班主任應該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獎罰分明,以此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要公平對待每位學生,不能戴著成績的有色眼鏡去看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其作為學生發展的基礎。如對于成績并不理想,好動活潑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與體育教師溝通,讓其開展體育訓練,為學生以后的發展負責。也可以在班級中實行民主責任管理制度,讓每位學生管理班級的紀律和衛生一天,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滿足這個時期學生喜歡被別人關注的心理[3]。
面對外界的壓力,班主任應該及時排解壓力,并且不能將壓抑、消極的心理傳達給學生,應該將自己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給學生,以此加強和學生之間的聯系。班主任可以通過一些冥想法或者運動法,幫助自己疏導心理困擾,排解壓力。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通過加強自身對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和深造,提高自身心理疏導方面的能力,在日常管理中也可以用于疏導學生心理。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一環,班主任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素養,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積極同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要制定明確的班級規章制度,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