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元雄
(貴陽市女子職業學校 貴州貴陽 550000)
中等職業教育本是良心教育,其首要的目的是減少初中畢業生直接流入社會。十五六歲就參與就業,或者在三觀不完善的情況下見識社會的各種陰暗,人格會發生扭曲,影響人生,甚至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其次的目的才是為社會相關行業培養初等層次的技術人才。當然,也有一些本身各方面素質過硬,人生目標堅定的學生,在三年的中職學習生涯中不斷參與各種大賽,得到實際鍛煉和提升后進入社會,進入職場時游刃有余,繼續提升自我,成為各行業的頂梁柱和中堅力量。但總的來說,職業學校的教學形勢不容樂觀。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各個專業中,由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招收的學生素質最為堪憂。多年來,中等職業學校的旅游專業所面臨的客觀困難是相當大的,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有專家說,中職學生素質差,不是中職教育的失敗,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失敗,這句話很是反映了實際情況。但中職學校和教師,卻也不得不無奈地承受中國基礎教育失敗所帶來的后果——必須得把差生教好。曾經有一位中職校長說過:能把好學生教好不是本事,能把差生教好才是本事。可見中職學校的教學形勢不容樂觀。
不得不說,選擇專業也是看印象的。學生和家長到校后,本就沒什么門檻的中職校在專業選擇上繼續沒門檻,唯一的目的是留下學生。學生在看了簡章上的專業介紹后,發現其他專業都要求自己具備各種基礎知識,甚至很多專業都在課程設置方面客觀地要求他們中職三年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本就無心學習的學生,便把目光投到了“旅游”專業上,認為旅游本來就是玩,于是,部分不學習、品行差的學生就到旅游專業報道了。
教師專業不過硬,可以歸結為客觀困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學校本身就缺少旅游類的專業教師,由其他專業過剩的教師兼上旅游專業課。這些教師因為沒有行業經驗,所教的內容基本是書上照搬。有些做得稍微好一點的學校,旅游專業課教師是由其他專業課教師轉崗而來的,這部分教師有導游資格證書,也經過一些專業培訓,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企業實踐經驗較少,對旅游行業了解不多,在講課時難免無法有效結合實際,也無法拓展并深入生動地講解。這部分教師大都是大專本科院校旅游專業畢業,有理論知識,但卻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我們稱這部分教師為學院派。可以說,受各種因素影響和限制,企業專家變身旅游專業教師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因此,就目前來看,學院派教師占比是相當高的。
很多中職學校雖未明確旅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但或多或少都會以導游證考試過關率作為一個指標。而現實情況卻是,即使加上大專院校和社會考生,每年由各省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的導游人員從業資格證考試的過關率都是相當低的。原因多種多樣。社會考生固然無法抽出大量時間來準備考試,而時間相對寬裕的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的過關率也慘不忍睹。其中,高職高專旅游專業考生的過關率明顯高于中職考生的過關率,原因是中職旅游專業的考生為初中畢業生,知識結構差,學習習慣差,缺乏人生目標及職業規劃,自制力差等。在此情況下,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將導游資格證考試過關率作為單一的人才培養指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中職旅游專業應該開設什么樣的課程呢?就目前的大多數學校來看,依然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地方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政策法規與職業道德作為主要專業課程,外加一些現場導游、旅游地理等與旅游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學來學去,依然是與導游考試有關,依然將導游從業者、從業證書考試作為最主要的課程設置方向。當然,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從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的方向來看,學生畢竟是要畢業的,畢竟畢業后是要從事旅游行業的,沒有導游證會大大削減學生的就業范圍。但問題是在中職階段開設這些純知識性的課程(這些導游考試書籍從頭到尾都是知識點,沒有任何的作業問題等課后習題),這樣的書籍僅適合成年人學習用,即使專業課教師拿到這樣的教材,都會覺得枯燥乏味,力有不逮,更何況尚處于少年時期卻學習習慣不好的中職生。
就近幾年中職旅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來看,只有較少一部分畢業生從事與旅游有關的職業,如景區講解員,旅行社工作人員等。極少數考取導游證的實習學生,只能從事實習導游,僅個別畢業生能獨立帶團。大部分畢業生要么去酒店當服務員,要么一年實習期結束后,選擇升學到高職院校深造。綜上所述,中職旅游專業已經處于一個瓶頸期,主要表現為:能招收到學生,但無法招收到素質優秀的學生。招生情況也是只能勉強維持生源情況,無法將自身做大做強,成為學校的好專業、名專業。
那怎么才能打破此瓶頸呢?很多專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在這里,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和愚見。
我省是旅游大省,尤其近幾年在高鐵網基本布局完成,高速網在全國領先的情況下,在政府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刺激下,如高速路過路費減半,景區門票減半等。政府宣傳也做得到位,將藏在深閨無人識的原生態景區展露在世人面前。另外,政府對旅游的開發也是手段和理念不斷更新,層出不窮。比如,做大我省旅游產業理念的鄉村旅游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及具體方案的實施,讓我省旅游人才短期內出現相當短缺的現象,這給我們中高職大專院校旅游專業畢業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就業大環境。
開設一個專業,首先要考慮的是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即我們到底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生畢業后的去向是哪里,我們能為哪些單位培養他們需要的人才等。就目前的教學環境和社會環境來看,培養學生成為導游的唯一認知肯定是行不通的,畢竟每年的導游證考試過關率在那里,能在中職期間就考過導游證的學生畢竟屈指可數,寥寥無幾,所以,培養能從事旅行社工作的相關畢業生才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旅行社門市、外聯、計調等工作以及景區講解員,以及線上旅行社相關工作等畢業生,才是當前中職學校旅游專業需要考慮的方向。
確定了人才培養方向,就可以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上進行大范圍的修改。可以將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地方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政策法規與職業道德這幾門與導游證考試相關的課程弱化,將與線下旅行社和線上旅行社相關的課程設置為主要專業課程,將與景區講解員相關的現場導游設置為核心課程。
這個事提得比較多的了,也有些中職學校與地方旅行社的名導游聯系較多,但真正讓專家走進課堂的學校卻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這種情況有待于各個學校從學校層面予以解決和支持。
總之,打破中職旅游專業瓶頸的各種措施可以由學校領導、教師結合當地的社會環境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總結,辦法總是可以想到的,關鍵是學校層面的重視程度和相關人力物力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