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鳳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桃城第二小學 廣西崇左 532300)
微課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利用信息技術把課堂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整合,集聲音、圖像、色彩、動畫等于一體[1],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加所描述物體或場景的生動性,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它可用于知識的講解,過程的演示,可使課堂內容得到延伸和拓展,開闊學生的眼見。它能增加教學的活動,把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起來,使學生“動”起來,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微課的作用,忽視學生的需求,習慣于自己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愿接受新事物。有些教師認為,微課的應用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微課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愿用在自己的教學中。還有的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由于對信息技術掌握得不熟練,制作微課耗時過長,由此產生畏難情緒,不愿花費精力制作。
一是過度使用微課。有的教師在應用微課時,為了增加課堂的生動性而過多使用微課,學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觀看微課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二是盲目使用微課。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微課的使用與所學課程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而是目的不明確地使用微課,造成無效果的使用。
部分教師對微課的使用還只是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延伸到課前和課后中使用。微課應用到課前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背景,也可使學生預先掌握一些通過自學即可掌握的知識,從而節省課堂上學習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微課應用到課后,可延續和擴展所學知識,使學生深入了解應掌握的內容,也可增加學生的練習形式和檢驗學習效果。
有的微課設計過于簡單,與課本的區別只是動態和靜態之差,雖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但與微課的真實功能還有較大距離。有的教師微課的制作整合能力不強,信息量不夠全面,應用到課堂教學時,還需進行補充,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產生了興趣,才能深深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學階段,學生大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直觀和鮮明的色彩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時,應用微課技術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彩虹》這篇課文時,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彩虹出現在天空中的畫面描述出來,但這么繪聲繪色描繪出的彩虹美麗景象,還是無法使學生深刻地體會。而教師利用微課把彩虹出現的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不由自主地發出:“多漂亮的彩虹啊!”微課技術的應用,把學生的思緒帶入到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靈性,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之門。
小學語文知識內容所包含的信息量有的不夠豐富,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進一步擴展。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微課時,可以充分地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時,教師應用微課展現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能讓學生領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真實情感。教師還可應用微課把傣族人民的其他風俗習慣、傣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場景展現給學生,拓展所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傣族這個少數民族。這樣能豐富課程內容,增大學生的知識容量,有利于學生養成對知識更深入探究的習慣。
新課改理念倡導雙向教學活動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把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情境可以是圖片、視頻,也可以是漫畫或文字,讓學生“看一看”。然后教師在情境中設疑,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2]。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后把問題呈現出來:1.老虎讓誰通知大家開大會呢?2.又是哪幾個動物來提醒呢?3.發布通知需要說明哪幾個要素呢?接著教師讓學生互相討論一下,然后試著說一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展現了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結合課文議一議,然后說一說,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整個課堂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思維,課堂教學氣氛愉悅,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快樂。
語文知識豐富多彩,許多內容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利用微課創設情境,學生觀看后積極打開思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對情境的想法。而后他們會不由自主地與同伴分享交流,教師再引導學生積極展開交流和討論,并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思想觀點,由同學們共同評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接著教師設置幾個疑問,如:如果你是曹沖,你會怎樣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呢?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學生說出這樣那樣不同的做法,訓練了學生積極的思維。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微課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展開互動式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出現,點亮了課堂的精彩。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采用不同的方法突破重點難點。根據小學生還不完全具備抽象思維的特點,利用微課可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幫助學生利用形象思維,通過觀看直觀的事物,達到消化重難點知識并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篇課文時,作者把“世界”當作人來寫,使讀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作者筆下,世界萬物都富有了生命,太陽、月亮和水都成了天真活潑的孩童。教師利用微課把這些事物直觀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親眼可見太陽發光,月亮的圓缺變化和水的流動,這些直觀的形象,有利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完成對課文的續寫。在這節課中,教師應用微課增加了直觀性和生動性,幫助學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突破了難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世界萬物都有生命的現象,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則,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善于發現每位學生的優點,精心創設問題,努力使每位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更多地考慮后進生的心理,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一匹出色的馬》這篇課文時,教師應用微課展現課文中的一些場景,春天郊外碧綠的小河,隨風擺動的柳枝,農民在田野忙碌的身影……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直觀感覺,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找一找“這匹出色的馬在哪里”“妹妹前后心情的變化有哪些”,教師鼓勵學生自由討論,然后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師應允許學生出錯,即便學生沒有回答正確,也要對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給予肯定。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體現出的民主和平等的態度,能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教學方式的應用對提高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豐富他們的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