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的必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形式多樣的作業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協同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發揮好自身教育引導作用,著眼于學生的知識需要和能力需要,根據課程目標靈活設計多種作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縱觀現階段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可以發現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優化作業設計流程,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文章將結合實際圍繞“淺析設計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策略”等問題,展開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設計策略
一、初中數學作業的功能
(一)鞏固功能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要想達到高效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反復開展練習活動。只有不斷進行鞏固反思,才能切實增強學習效果。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的課堂學習時間有限,與知識常常只是“一面之交”,腦海中還沒有多少印象,如果不及時加以鞏固復習,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遺忘。對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作業設計。當學生自主投入作業活動中來,能夠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理解,并加以靈活運用,從而達到鞏固效果。
(二)發展功能
學生的作業時間是靈活自主的,在此期間,他們會減少對教師的依賴,需要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對相關問題展開思考探究。當學生獲得自主學習時間后,能夠有效運用所學知識,用以解答問題。因而可以說,作業對于學生成長發展來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加強對問題的理解,使其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增強對知識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會得到有效發展。
(三)反饋功能
在教學中與學生積極展開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順利實施教育活動的重要步驟,能夠有效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制訂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通過指導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學習的薄弱項有確切的把握,進而制訂具體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及時查漏補缺,對學生進行鞏固提升。可以說,數學作業具有良好的反饋功能,能夠在師生之間無形中進行對話交流,從而切實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整合功能
學習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生活化知識,“學以致用”是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學習,同樣也是為了促進其更好地運用知識。生活之中處處皆數學元素,這就意味著數學作業具有整合功能,除了引導學生對知識加以鞏固,還需要指導學生從生活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豐富的數學元素,從而有效增強教學效果,全面推進教育活動質量。
二、作業設計遵循的原則
(一)基礎性原則
要想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基礎思想和基礎活動經驗的培養,只有穩固底層基礎,才能構建上層建筑。對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注重引入基礎題目,以此幫助學生回顧和總結基礎知識點,促使學生的學習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遵循基礎性原則進行作業設計,能夠使教學面向不同能力的學生,從而促使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二)多樣性原則
1. 作業內容生活化
生活處處有數學,也常常會用到數學知識。對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活動期間,教師要從生活化角度出發,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重難點,設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幫助學生真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夠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2. 作業內容趣味化
興趣是支撐學生開展學習探究的主要因素,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從“趣”出發,靈活設計趣味性較強的作業。比如,把數學知識以游戲、謎語等形式展現出來,以此深化學生記憶。同時,可以指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在實踐參與中感受數學知識的豐富性,當學生真正體會到完成作業的樂趣,會不斷提升參與數學課程的熱情。
3. 作業形式多樣化
數學作業不僅使學生針對知識重難點完成練習題,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開展,比如運用數學知識點解決生活問題、開展實踐活動。當學生能夠在多樣化作業引領下進行數學探究活動,可以更全面地感受數學知識、記憶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多層次原則
設計數學作業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但是考慮到學生主體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遵循層次性原則,靈活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其中要包括一些基本練習,重在指導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吸收和基本技能的操練上,比如簡單的計算、基本作圖、熟練地運用公式等。同時,還要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開放性練習,以此方式促使學生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提高其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三、作業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要牢牢抓住每一個教育機會,對學生展開正向引導,在設計數學作業過程中也是如此。首先,要避免作業的隨意性,教師要綜合課標要求、學習目標和學生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精心設計每一次作業,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期間可以有效調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從而全面深化對知識的吸收,并實現學習能力的發展提升。
其次,數學作業有豐富的功能,對學生起著積極助推作用,如果只是單純地設計一些基礎練習,難以促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上的進步與發展。對此,教師可以轉變陳舊的作業設計理念,并能夠從提升學生知識技能、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促使學生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等多個角度出發,靈活設計多樣化作業,避免作業內容的一刀切,促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需要,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感受作業過程的多彩性,還可以真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全面促進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得到發展進步。
同時,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感受到鮮明的層次,需要避免作業難度的不合理性,在安排不同難度的題目時,還要考慮題目數量,不能使簡單的問題和難度中等的問題過多,要進行綜合考慮并合理搭配,以此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加以靈活運用。
此外,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還要立足于新課程改革方案,遵循“輕負高效”的原則,促使學生正確理解作業的價值,并通過作業靈活調動自己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運用能力等,進而真正幫助學生感受數學作業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
四、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教材內容,精簡作業內容
在“輕負高效”教育大背景下,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要注重保持創新理念,遵循時代教育要求,合理規劃作業內容,要看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綜合素養,精簡作業內容,而不是只注重采用題海戰術。對此,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項,并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有清晰的認知,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促使學生能夠實現自我成長。
比如,在學習《實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了解本課的學習重難點是:使學生全面掌握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運算。接著,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難點,為學生設計精簡的作業內容。比如,已知2a+6與a-9是一個正數的平方根,①求a的值;②求這個正數;③求這個數的立方根。精簡的作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所學知識,并實現自身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注重因材施教,設計分層作業
一個班級內的學生由于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不同,因而數學學習成績也各不相同,為了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對作業進行分層,按照較低、中等、較高難度的梯度,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尤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面對的學習內容紛繁復雜,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更需要凸顯以人為本的特征,使其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靈活設計分層作業,如簡易作業: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a,b,周長c=2(a+b),其中常量是( ),變量是( )。
中等難度作業:一次函數y=-2x+2的圖像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_____,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_____。
難度較大作業:
快、慢兩車分別從相距180千米的甲、乙兩地同時出發,沿同一路線勻速行駛,相向而行,快車到達乙地停留一段時間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慢車到達甲地比快車到達甲地早12小時,慢車速度是快車速度的一半,快、慢兩車到達甲地后停止行駛,兩車距各自出發地的路程y(千米)與所用時間x(小時)的函數圖像如圖所示,請結合圖像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請直接寫出快、慢兩車的速度;
(2)求快車返回過程中y(千米)與x(小時)的函數關系式;
(3)兩車出發后經過多長時間相距90千米的路程?
在分層作業引領下,促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獲得有效提升。
(三)結合學生學情,設計自選作業
為了增強學生參與作業的主動性,降低學生在面對作業時的心理疲勞感,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核心目標,設計“自助餐”式作業,促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作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減少因“一刀切”作業模式使學生產生的厭煩心理,并能夠幫助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與發展。
比如,在學習《因式分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出示如下題目,并使學生自主選擇:已知9x-6xy+k是完全平方式,則k的值是_____;已知a2+14a+49=25,則a的值是_____;9a2+(_____)+25b=(3a-5b)……通過這樣的方式,設計自選作業,能夠讓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有趣,逐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并有效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四)設計實踐作業,提升綜合能力
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多彩,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可以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在優化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完成基礎訓練題,還要使其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與其他同學展開良好配合。在實踐中深化理解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感受獨具生活化氣息的數學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核心素養。
比如,在學習《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動手,通過平移、旋轉等方式,設計一些精美且富有創造性的圖案,并將其運用于班級墻飾、家庭美化中,在這種富有創造力的數學作業活動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感受生活中豐富有趣的數學知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可以看到,作業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注重對作業的優化設計。在初中數學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靈活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對知識加以運用,以便增強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使其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東超.新課程下的初中數學前置作業設計[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29).
[2]蒲娥.生本背景的初中數學前置作業設計探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2).
[3]金英.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
作者簡介:
林順增,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