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司,廖元剛,王貴文
1.凱里學院大數據工程學院;2.凱里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3.凱里學院大數據工程學院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由于是工科類專業,所招收的學生都是沒有繪畫底子的理科生,所以《繪畫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就需要對學生的繪畫技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繪畫基礎》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將影響到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又不同于藝術類設計專業,所以在課程教學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繪畫技能的講授等都需要進行靈活調整,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繪畫基礎》課程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也是學生進校后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的開設不僅能為學生后續《色彩構成》《二維動畫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角色設計》《分鏡頭設計》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能提高學生的前期草圖繪制能力、設計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該課程又對學生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學計劃的制訂。
《繪畫基礎》課程由于專業不同,所學內容會有些許的差異,例如工業設計專業主要側重于學習產品結構圖的繪制和表達,服裝設計專業主要偏向于人物速寫和服裝造型的設計,環境設計專業主要側重于景觀草圖的繪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并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透視的基本原理后能繪制物體的結構圖,能理解物體與光影的關系,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具備一定的平面構成能力,并對點線面的應用有一定的理解。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造型基礎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學習以上技能對學生的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新專業,舊課程。課程學習內容不能滿足社會生產需要,致使學生畢業后不具備職場競爭力[1]。加上數字媒體技術又是純工科專業,其生源基本上是沒有繪畫基礎的理科生,而《繪畫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素描繪畫能力。對于零基礎的理科生來說,一開始就直接學習素描對學生來說不僅難度過大,而且容易造成學生厭學的情況發生,學生一旦喪失學習興趣,整個課程就很難順利進行。
雖然設計類專業之間都有一定的交叉,但由于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在培養方向上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就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繪畫基礎》課程的開設目的是讓學生為后續的動畫設計或影視后期方向的學習打下基礎。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繪畫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光想著用“拿來主義”是不行的,不能一統而論直接搬用別的設計類專業的相應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教材)制宜具體分析后才能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一定要有所兼顧,不能光想著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而不顧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繪畫基礎》這門課程不能只注重技能的掌握,雖然技能的掌握很重要,但是設計思維的形成和培養更為重要。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學生后續可以選擇動畫設計或影視后期的方向。要學好這個專業光有技能是不夠的,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設計思維,只有這樣,設計或制作出來的東西才能有靈魂,才能更加容易引起觀眾與設計者的共鳴。但是設計思維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設計思維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情況進行慢慢引導,循循善誘,持之以恒,長此以往,方能有所成效。
《繪畫基礎》雖然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為主,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習并掌握技能背后的設計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光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每一門專業課程的開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和整個專業所有的課程都是緊密聯系的,它是為何課程而開,開是為了承接哪門課程都是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由于學生都沒有相應的基礎,一味地追求技能上的掌握和表達效果,而忽視技能背后的理論知識,是比較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以至于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是很不樂觀的。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因學而學”,而應該是讓學生知道“如何學,學后如何用,用后如何思考”,教師要主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繪畫基礎》是數字媒體基礎專業必修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習后續專業基礎課程的先導課程,本門課程的開設可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的是除了理論和技能的教學,更要著重對學生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光掌握設計的表達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后續要想創作好的作品除了要掌握相應的技能和理論知識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設計創造性思維。技能只能讓學生畫好別人的作品,但卻很難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好作品,而注重對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就不一樣了,它不僅能指引學生在設計初期怎樣去將自己的設計想法更加清晰完整的實現,還能指導學生如何去優化自己的作品。
對于零基礎的學生,由于之前沒有學過相關的課程,所以在正式講授課程之前,要先向學生進行透視相關的內容講授,學生對透視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透視的相關特征后,才能更好地進行后續知識的學習。例如一點透視怎么畫,兩點透視和三點透視的易錯點在哪?一點透視、兩點透視和三點透視之前有何區別都要求學生能提前掌握。對于零基礎的學生來說,如果不了解和掌握透視的基本規律,后續進行繪畫創作時出錯的概率就比較大,即使學生能夠照葫蘆畫瓢式地把作品臨摹出來,但是學生如果不了解為何要這樣畫,那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將大打折扣。先不論畫得好與壞,知其然可以讓學生知道怎么去臨摹別人的作品,但是知其所以然不僅能畫出別人的作品,還能畫出自己的好作品。在這門課程中,透視決定了所畫物體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是否準確,形準是物體最基本的特征,如果形準出了問題,那所畫作品再精美復雜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對零基礎的學生一定要注重基礎中的基礎培養。
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開設《繪畫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后續進行創作或學習其他課程,難免需要進行平面設計草圖繪制、角色設計草圖繪制、分鏡頭設計草圖繪制,學好本門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能為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繪制草圖的目的是為了快速完整地記錄設計的初步構思和更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草圖的繪制不僅清晰完整地表達設計者的構思和想法,草圖的好壞更是決定了溝通能否順暢。利于溝通的草圖需要繪制得干凈利落且準確,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加強對線條的繪制練習,以保證在后續的設計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和交流。對于數字媒體基礎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學習素描前必須對線條的正確練習方法有所掌握,線條的訓練方法可以從工業設計或產品設計專業中產品草圖的繪制方法汲取靈感。只有掌握相應的線條訓練,才能更好地進行后續課程內容的學習,才能更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設計。
設計思維也被稱為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更高級別,是相對于傳統的思維而提出的概念,其要求在已知事物的基礎上,從中找出新的模式與聯系,尋求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的過程[2]。所以教學中光讓學生學習技能是不夠的,學生學習技能的目的是為了后續能更好地進行設計創作而服務的。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在《繪畫基礎》課程中除了要學習透視的知識和掌握正確的線條訓練技巧之外(結構素描和明暗素描屬于本課程必修內容,此處不再展開),還要通過相應的設計訓練來促進學生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光臨摹別人的作品或實物遠遠不夠,教師在教學內外必須要想方設法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設計訓練。比如透視的學習、線條的訓練、素描的畫法等知識的學習,可以在后續的教學內容中加入一些平面構成類的設計練習或簡單的動畫設計來促進學生設計思維的形成。在《繪畫基礎》中加入此類練習的好處不僅為后續的《色彩構成》課程以及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還能幫助學生在后續的設計或創作中提供一些有趣的靈感。靈感不會憑空而來,所謂靈感都是需要在不斷地訓練中去獲取的,也許某些人會一下子獲得靈感而不需要刻意訓練,但那不是百分百可靠的。要想更加穩定可靠地進行設計創作,必須要有強大的訓練作為支撐,所以就需要教師在課上課下竭盡所能去教學生如何獲取“靈感”,而獲取靈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繪畫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一講,二看,三做,四引導”。第一,講課內容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合適的授課方式為學生講好每個畫法技巧的正確表達。第二,講課過程中教師要主動關注學生的狀態,因為學生沒有基礎容易聽不懂,所以要注意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第三,由于學生沒有相應的基礎,情況比較特殊,所以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講授到的畫法技巧要先演示給學生看,光靠PPT和網絡資源視頻教學來進行講授很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采用直觀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學技能的每一步是如何進行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和畫法技巧。第四,講課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如何學,更要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和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這樣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知識的單一講授是匱乏而片面的,在教學的過程中,知識就像是樹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不斷地往“樹干”上添加“枝葉”,才能讓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而學生在添加“枝葉”的過程中才會不斷地進行思考,有所思才能有所得。
對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說,其生源和《繪畫基礎》課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繪畫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結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講授外,更要主動對學生的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技能的學習可以短時間就掌握,但思維的形成卻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這值得每一位教師深入探索和研究。除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提升設計審美能力和促進設計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的資源課程,只有采用線上線下課堂內外結合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以學生為本是每一位高校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所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