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程學院 葉秋清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人人都可以讀書,人人都有上大學的權利,隨著畢業生的增加,導致了市場人才的飽和度提高,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困難,甚至有一句“畢業等于失業”來形容現如今的大學就業狀況。雖然大學的就業率居高不下,但如今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所帶來的價值甚至不如一個有一技之長的技工。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接下來圍繞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隨之而來的工作不好找變成了社會上的難題,現如今有的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甚至比不上一個有技術的工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在這個大學生遍地都是的年代,家長們都希望給孩子找到一個就業率高的大學。學校為了招生都會標榜自己學校的就業率來證明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就導致畢業生能找到工作但是卻都和自己的專業有很大出入,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今因疫情原因各行各業都百廢待興,也使得大學生實習受阻,更難找到和自己專業相對應的行業。甚至有些學校學生沒有就業就無法順利畢業,美其名曰說是為了學生好,其實不過是想提高就業率罷了。逐年下降的就業率將大學的聲譽慢慢變低,將大學從培養人才的地方變成了培養不出有用人才的地方。所以大學應該進行整改,加強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工作。
大學中每年都有校園招聘會,很多學生都會前去,但是到了那里你會發現他們招聘的條件非常嚴苛,只有少數同學符合條件,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沒有機會。有些學校有就業信息平臺,然而在這些平臺中大都是熱門專業,報名的人很多但是很多都和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和自己專業有關的也早早地被其他人占領,確實是“一職難求”。哪怕是工資低也有無數大學生進行爭搶,而且校內的就業信息平臺更新慢,一周甚至一個月都不更新一條。如今的大信息時代幾乎每個同學都可以上網,但是學校內的信息傳播卻很慢,學校并沒有充分利用好如今的信息時代。學校的就業信息平臺消息有些還不準確,甚至不經過篩選就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平臺中真假難辨,無所適從。許多學生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學校平臺信息中還存在廣告,點進去根本和工作毫不相干,大大地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大三大四的學生時間都很重要,有可能一個小小的廣告就失去了一個就業的機會。在學校的就業信息平臺中獲得工作的機會非常少,這也是導致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學生在大四期間,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就會找到學生的輔導員,讓他們提供學生就業信息,輔導員就需要挨個打電話詢問找工作情況。然而如今工作難找的就業危機,導致了學生晚找工作,甚至不主動去找工作的情況。輔導老師為了快點幫助學生解決工作問題,只要沾一點和專業有關的工作輔導老師都會盲目地把學生推過去。學生到了地方才發現自己什么也不會,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學習,一部分學生能認真從頭開始學習,而另一部分卻等到畢業證一發就辭職。然而輔導老師卻不在意,因為他們完成了任務,同時學校的就業率也上升了,只有學生拿著作用不大的一紙文憑回家了。還有的輔導老師不考慮需求,甚至在一個地點放入十多名畢業生,而這個就業點一到試用期結束就會進行裁員,里面的大學生也就所剩無幾了。例如:體育專業當中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其中實習期都安排到了一個健身房當中進行實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教練員的人數都要比來健身的顧客多,到了畢業季,沒有顧客的實習學生直接都開除,只有少數幾個有顧客的教練才會留在健身房。
在很多大學中都沒有設置就業指導課,就算有也只有寥寥幾節。其實這個課程真的非常重要,首先他可以幫助你進行未來的幾點規劃,讓你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考公務員、考研究生、自己創業、找工作等。還會讓你在社會的壓力中正視自己,敢于去面對社會,把思想改變為從“我想干什么”到“我能干什么”,并且對自己進行深度了解,找到自己的競爭優勢的。還能教會你提前準備好面試的發言,讓你做到面對機會時刻準備著的狀態。然而如今的大學很少開展這種課程,而且學生去不去都抱著一個無所謂的態度。所以大學應該重點去抓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們了解到就業的困難,并且從一開始就應該把就業指導的課程對大一學生開啟,讓學生通過不斷地提高改進,時刻準備著進行就業。經過四年的準備和整理,讓學生有著對未來規劃,這是大學應該做到的。
信息化路徑就是建立由全國、各省和高校進行信息同步資源共享,并且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位置、意愿等方面,為同學建立一個更新及時,資源豐富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篩選就可以找到工作,也可以將自己的簡歷發到上面,讓招聘的人員進行查看,主動來聯系學生,當招聘的人覺得符合條件時候可以進行面試,也可以通過手機視頻的方式來進行面試,被戲稱為“神奇面試”。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讀取內容了解到上班時間、上班內容、薪資等問題。信息化路徑不僅僅針對大學生就業,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化路徑擴展了更多的行業,比如租房子、買房子、車輛交易、家政等等行業。由此可見信息化路徑的重要性。
大學生的就業方法有很多種,最傳統的是學校分配,就是在學生畢業之時學校給學生找好了工作。以師范學校為例,最開始的師范類學校,學生可以進行地方分配,畢業直接去當老師。甚至有些教育專業畢業直接發放教師資格證。然而,隨著教師職業素養的提高以及教師數量飽和,導致這種方式減少,現如今已經沒有這種就業方法了。隨著分配方法的消失,也為了學校可以招到有經驗的教師,實行了碩師計劃的方法。就是通過碩師計劃的方法學生考取教師資格證后有資格進行碩師計劃,隨后到學校進行兩年的實習老師,吸取教育經驗,并且熟練地掌握教育方法,在進行轉正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但是名額確實非常的少,其他的學生就需要自己尋找學校,通過考試面試等方法優勝劣汰的選拔。最終沒有考上老師的同學只能有兩種選擇,要么放棄老師的行業,要么繼續考后再選取就業渠道。隨著國家的發展還出現了一個方式,去海外碩博連讀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每年的消費很高,家庭條件一般的這一條路也很難承受經濟壓力。隨著信息化路徑的出現,職業需求增多,帶給學生的機會也就更多。各種工作都可以讓學生進行選擇。學生通過互聯網通過投放自己的簡歷,或者自己在網上篩選尋找工作,企業在審查簡歷后還會有“神奇面試”等其他方式完成面試。這種運用信息化路徑的方法給予了大學生很大的幫助。
信息化路徑就像是給大學生開的一扇窗戶,在其他幾種的就業方式沒有成功的情況下還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并且可以一面進行校園招聘,一面準備網上的面試,通過多種的就業方式學生能從其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學生想得到會計方面的工作,當他在校園招聘時可以看到有許多相關的工作,然而每一個都需要兩年的工作經驗,導致學生無法得到工作。但是當他打開信息化路徑平臺,可以看到很多公司有兩個招聘的信息,第一個招成熟的會計,第二個招聘應屆畢業生。點進第二個里面,可以看到有師傅帶,工作一年后轉正。這大大地縮短了學生就業及轉正的時間,這就是信息化路徑的應用價值。
隨著信息化路徑的發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但還是會有一些學生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這個時候就需要輔導老師的幫助。在信息化路徑的運用中不僅只有學生可以使用,輔導老師同樣可以。例如:某些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信息化路徑,馬上就要畢業卻沒有找到工作,輔導老師就可以運用信息化路徑的方法,幫助同學找到適合自己的意愿并和學生商議想選擇的類型、薪資等問題,最后成功入職。輔導員要盡力幫助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也不是一件簡單事,在信息化路徑沒有發展之前也有很多學生沒有找到工作,對于這些學生學校應該統一進行郵箱發放,將信息化路徑的方式告訴給每一個同學。這些已經畢業卻未找到工作的同學同樣可以在信息化路徑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并且通過幾年的社會經驗,這些學生更具吃苦耐勞的精神,更適合招聘單位的選擇。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遍,學生的就業變得非常容易,手機上就可以點擊找工作。可以通過篩選工作的種類、薪資的要求、工作的地點等方法快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可以一鍵投檔,只需要將自己的簡歷整理清楚,等待著公司人事的面試就可以了。隨著信息化路徑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到這里尋找工作,同時也有各種需要人的企業進行招聘。信息化路徑平臺逐漸的推廣到了大眾視野中,甚至各行各業也加入了進來,例如:二手車、租房子等。在租房子的時候可以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房子的樣子。二手車也是通過平臺的驗證,能讓大家買得放心,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成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平臺。
隨著信息化路徑的發展,更多的人都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尋找工作。然而隨著求職人數和招聘人數的增多,信息化平臺還沒有進行更加深層的管理和審查,導致了虛假信息的增多。例如:在平臺中各行各業中都進行招聘,只要投放檔案都能通過。然而當學生進入公司后卻發現與平臺描述的嚴重不符,招聘的人還不斷的給學生畫大餅,說公司剛建設,以后一定會好的之類的話。如果學生信不過,都只是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如果信了就會簽合約,在經過很久之后還是不變的時候,再想退出就晚了。還有的不法分子進行網絡詐騙,使學生上當受騙甚至付出代價。還有些學生把所有的機會都放在信息化路徑上面,不參加校內的招聘活動,導致學生的擇業經驗和溝通能力降低。這也是信息化路徑的一個弊端。
現如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非常嚴重,但是隨著信息化路徑的誕生,通過全國的招聘信息,解決了部分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隨著信息化路徑的發展,越來越多有工作需求的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信息化路徑,通過信息化路徑的幫助,很多人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只是在找工作的同時也要提防網絡詐騙、虛假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信息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