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希澤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習作教學屬于體現學生語言能力與知識積累量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一種尺度。由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習作教學,除了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習作需求、進度來設定習作方案外,還要不斷引入一些新型的教學手段,把習作教學和生活化教學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習作素材,能夠投入真實情感去習作,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3-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48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需要小學生借助文字展開溝通與表達,這也是提升小學生想象能力、聯想能力、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小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數量的習作材料,這也就要求小學生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去積累更多的習作素材,也才能夠讓習作內容更加真實、感性,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邏輯性思維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記憶力與想象力。
一、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習作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只是把寫作文與講作文作為習作教學的內容。通過具體分析可以發現,這種習作教學模式更為關注習作結果,而缺乏對學生習作過程的重視,無法全面了解小學生的真實想法、感受、生活體驗,也無法對小學生習作效果展開及時的評價與反饋。同時,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習作能力是天生的,不太重視培養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只是在習作課中布置任務,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模板去寫作,導致學生的習作內容千篇一律,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
(二)忽視習作內容的生活化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迅速提升習作教學質量,只是一味灌輸重點習作要素,但是卻忽視了習作內容的生活化體現,導致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缺乏真實的表達與感受,打擊了學生習作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學生的習作學習效率比較低。同時,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是否能夠構建出漂亮的習作框架,卻忽視了對學生習作思維的轉變,缺乏真實情感流露,習作看似文質兼美,實際上卻缺乏實質性的內涵,長久下來學生習作內容更加空洞,無法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習作過程缺乏學生興趣愛好的融入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是習慣于讓自己成為習作課堂中的主體對象,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框架來展開習作訓練,忽視了小學生興趣愛好的融入,導致習作教學活動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對于參與習作活動存在排斥心理,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習作素養。同時,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質量,獲得理想的習作分數,只是把一些優秀文章作為參考例文,讓學生去仿寫、續寫,這種生搬硬套的習作教學模式,完全限制了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
二、生活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理論的學習
要想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理論的學習。教師是小學生習作學習中重要的指導者、引領者,只有自身具備扎實的生活化教學理論,構建出生活化教學思想,才能夠更加科學地指導學生,鼓勵學生融入真實素材、真實情感去進行習作。教師要對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化教學理論有正確的認知,學校要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多參與教學培訓的機會,以此來完善小學生的生活化教學理論體系,并且要把生活化教學理論知識融入習作實踐活動中去,結合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征,有針對性、目的性地設定習作教學方案。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之間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在此過程中各個教師要積極分享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經驗,通過相互借鑒、學習,分析成功、失敗的教學案例,從中總結習作教學經驗和教訓,不斷調整自我習作教學行為與模式,之后再融入本班級學生的個體特征,科學設定生活化習作教學目標、方案、模式,這樣才能夠在習作課堂中真正展現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與作用,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活動中,要想展示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需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小學生才愿意在習作課堂活動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與觀點,融入自己的情感。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習作是一項趣味性較強的活動。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面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習作差異,教師要耐心指導與對待,在溝通與互動過程中了解小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真實的問題和困惑,引導學生借助生活化素材來探究習作的規律與技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習作教學進度。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夠深入挖掘小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鼓勵小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習作中去,這也是積累習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中的權威者與主導者,而是學生的伙伴與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未知的習作領域,一起觀察并積累生活中有趣的現象與素材,這些都能夠成為啟發學生習作思路的重要方式。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多融入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素材,讓小學生在習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這樣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習作欲望,由之前的被動習作轉化為主動習作,提高習作效果。
(三)構建豐富的生活化習作活動
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動性非常強,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構建豐富的生活化習作活動,給小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平臺。教師可以設定課前閱讀活動,增強習作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來描述一件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事件,或者是朗讀讀書筆記、精彩片段、好詞好句等,這樣便于學生在活動中融入真實情感,學生之間相互借鑒與欣賞,積累更多的生活化習作素材。同時,習作屬于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注重在習作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為學生設定一個清晰的習作主題,但是要給學生創造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讓習作教學成為一種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充分展示出“人無定法”的教學規律,讓學生學會創造性、選擇性地習作,擁有布局謀篇的主動權,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啟發習作思維。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習作素材的閱讀化與觀察化,改變以往命題、習作、修改、評價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習作素材,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認知生活,并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會與感悟習作,拓展自身的習作思路,擁有更多的“習作之源”。
(四)保證習作命題的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保證習作命題的生活化。命題新穎、準確是獲得高質量習作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的習作教學中,教師都是拋給學生一個固定的命題,讓學生去聯想與寫作,這樣不僅使習作過程較為枯燥,還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聯想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習作命題的生活化,讓學生看到命題后能夠產生想要表達、傾訴的欲望,并能夠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習作中。很多作品雖然沒有過多的修飾語言,但是得分依然比較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語言質樸,情感真實,能夠打動閱讀者的心。由此,教師一定要結合生活素材來創造習作源泉,讓學生對生活素材進行提煉、凝聚、擴張,以此來生成優質的習作內容,充分展示出寫作者獨特的智采、情采、文采,讓學生感知到創造的快樂,從而提高習作興趣。同時,教師要把習作命題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集思廣益,提出一些具備生活化的習作命題,這樣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習作中去,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拓展習作內容、資源,在習作中體現時代特征,展現出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育人功能。學生在習作命題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情感,培養積極的情感價值觀與文化價值觀,讓習作內容具備亮點、加分點。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重習作指導過程的生活化。教師要鼓勵學生了解社會、走入社會,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常識,這些都能夠豐富學生的習作內容,讓學生內心涌出更多真實的情感,激發自身的創造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在習作教學活動中,把小學生作為習作課堂中的主體對象,結合小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生活化素材開展習作活動,把生活化教學與習作教學融合起來,這樣既能夠增強習作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實踐性,還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習作知識庫,在習作中擁有更多的素材,能夠在習作中投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如此,既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習作素養、習作能力,還能夠鍛煉小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真正寫出高質量的文章,讓小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 婁鑫.生活有源 ?下筆有言——高中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選材及布局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2).
[2] ? 許楓.基于葉圣陶生活化習作教學理論——談小學語文體驗習作的課堂建構[J].華夏教師,2019(3).
[3] ? 卞傳娟.破繭而出的美麗——“生活化習作”項目研究共同體的成長歷程[J].上海教育科研,2012(7).
[4] ? 陳佩紅.讓生活走進習作 ?讓習作走近生活——實施生活化習作教學芻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