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紅
摘要:隨著目前教學不斷改革,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古詩詞作為一項重難點內容,教師應投入更多精力。由于古詩詞短小且精悍,完全理解有一定難度,無疑增加了小學生學習壓力,且容易消減其積極性,導致小學生無法在學習上獲得突破。因此,教師應采用多樣的方法開展教學,幫助小學生學好古詩詞。本文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出幾點策略,僅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凝聚了詩人的無窮智慧。雖然用詞簡短卻獨具特色,其中包含了豐富的知識、深刻的內涵與真摯的情感。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借助多種方法將小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以此推動其自主積極進行高效學習,提高小學生語文各項能力與學習質量,促使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得以穩步提升。
一、借助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中,學生學習的動力通常源自于興趣,但由于古詩詞用詞較為簡短,其中卻蘊藏作者的真摯情感與深刻內涵,這會讓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久而久之就會消磨其學習興趣,導致小學生學習質量及教學效率難以提升。故而,教師應在古詩詞教學開展過程中,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輔助小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可以將古詩詞的大意擴展后轉化成視頻或動畫等形式,播放給小學生。這樣運用多媒體既能滿足小學生的愛好與心理特點,讓課堂變的更富有趣味性,還能極大程度降低小學生學習難度。并能將其學習古詩詞知識的興趣充分激發,促使小學生以高漲的情緒融入到課堂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加深對所學記憶,最終得以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
比如在《望天門山》一課,這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古詩。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天門山位于安徽省當涂縣西南長江兩岸,景色非常優美,但是教師若只是以單純的講解,讓小學生去體會,則無法使其感受詩中的美景。故而,教師此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將本課天門山美麗景色的相關視頻播放給小學生。能極大程度將其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激發,以此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視頻還能讓小學生在感官上受到一定沖擊,猶如置身古詩詞場景中。在大自然美麗景色的熏陶與感染下領悟其中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小學語文古詩詩教學效率也會隨之得到提升。
二、利用教學情境引導自主學習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是重難點內容,教師還需加以重視。但由于受小學生年齡的影響,他們各項能力都相對薄弱,若想完全理解掌握古詩詞內容較為吃力,并且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會導致小學生學習質量得不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師要適時變換教學策略,將教材內容與問題、故事、討論、生活、體驗等多種元素相融合,創設種類多樣且豐富的情境。將小學生參與課堂高效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引導其自主學習,并在探究、分析與思考中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而小學生也能快速被帶入到古詩詞場景中,促使其思維得到發散,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得以深刻領悟古詩詞內涵,感受古詩詞獨有的魅力,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語文鑒賞能力。
比如在《石灰吟》一課,這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材內容與問題相融合,為小學生創設情境。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如:“吟”字是什么意思?含有什么樣的意義?“千錘萬擊”與“烈火焚燒”說明了什么?如何理解“若等閑”?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贊頌石灰嗎?還有什么其他內涵?猜想一下作者是怎樣的人?以上問題能將小學生求知欲望充分激發,引導其自主進行學習,并能在不斷探究中扎實掌握知識。同時也能讓小學生深刻領悟古詩內涵,得以提高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
三、講解創作背景加強意境體會
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小學語文學科中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但由于此階段的小學生學習模式一成不變,同時古詩詞的年代又極為遙遠,致使小學生理解起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若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質量,無法收獲顯著教學效果。故而,語文教師還需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可以從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出發。原因在于每一首古詩詞都有自身獨特的背景,可能是作者一生的經歷,也可能是一些傳說或者典故,還可能是與古詩詞緊密相聯的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部分內容開展教學,為小學生講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以便于快速走入作者內容情感世界,從而加強對意境的體會。既能讓小學生深刻領悟古詩詞內涵,感受作者真摯情感,從而引發共鳴,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得以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比如在《長相思》一課,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創作的一首詞。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小學生講解本首詞的創作背景:因康熙帝平定云南,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至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跋涉行軍途中夾雜頗多無奈情緒,夜來風雪交加,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倍覺惆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換位思考、聯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而小學生通過對創作背景的充分了解,并加以聯想,就能充分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與其產生共鳴,從而加強對創作意境的體會,加深記憶的同時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確保小學語文學科古詩詞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總結:
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古詩詞是重難點內容,其中蘊藏豐富的知識、深刻的情感及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與愛好,借用多媒體、教學情境、創作背景等方法傳授知識。讓小學生能在興趣的推動下,自主積極的進行探究、思考與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加深記憶,促使小學生學習質量、各項能力及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鄧鳳萍.淺談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7):85-86.
[2]任燕燕.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