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釗
摘要:微課是一種以短視頻為依托、向人們展示碎片化學習內容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引入微課技術,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活力,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在學生的新鮮感中,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在生物課教學中,主動地將微課技術與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學生需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生物知識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策略研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資源的不斷發展,微課開始走進初中生物課堂,成為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實際的生物課堂上,卻存在微課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的情況,致使整體生物課程的教育質量也達不到理想的狀態.對此,在利用微課展開生物課程的教育活動時,教師應當在把握生物學科教育特色的基礎上,為微課技術尋找落腳點,讓學生的預習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讓課堂的整體教學形式變得更加靈活.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意義
初中生物課程知識點繁多,傳統教學極其枯燥,兩者相結合之下,學生很難高效率地進行學習,而在這枯燥的學習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微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因為初中生物課程比較枯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課程,而是傳統教學的不變性。用比喻的形式來形容,傳統教學就像是一潭死水,學生對其沒有任何的興趣,但只要往這一潭死水之中注入新的水源或者扔進去一塊石頭還是可以輕松地掀起陣陣漣漪,漣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課程之中,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方法
(一)用微課來預習,豐富預習資源
課前預習環節是一項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往往依靠自身的生物素養,自主理解教材上的生物知識,以便在正式進入生物課堂時,可以快速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但是在以往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預習資源只有生物課本,單一、抽象的預習資源,很難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對此,教師可以主動地利用微課,豐富學生的預習資源,使學生透過形象、靈動的預習資源,提高預習生物課程的質量.例如,在初中生物“地面上的動物”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為學生制作預習資源.首先,教師先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上的內容,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分析,指出“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等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隨后,教師根據未來課堂教學的順序,合理地安排微課中各項知識的出現順序.緊接著,教師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時間進行判斷,并按照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情況,對微課的總體時長進行調整,避免學生在預習中出現走神等情況.在微課做好后,教師將其發送給學生,促使學生在瀏覽微課、翻閱教材中,對“家兔的外形及內部結構”“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樣,當學生未來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時,能夠迅速跟上教師的步伐,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將微課技術應用在預習環節,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預習資源,拓展學生的預習形式,以便學生在高漲的興趣支持下,完成對生物知識的事先理解,從而為優質生物課堂的形成鋪墊良好基礎.
(二)借助微課,做好靈動導入
課堂導入環節是教師講解生物知識的初始環節。有趣的導入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新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快速轉變自身的狀態,將注意力聚焦在課堂上。微課技術具有短小精悍、靈動簡便等多種優勢,將微課技術運用在導入環節,能夠輕而易舉地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生物教師要積極利用微課技術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具象化展示內容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飲食與營養》這一課為例。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等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先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比如,人們吃飯的場景、學生吃零食的場景等,促使學生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場景出發,迅速將目光聚焦在課堂上,增強對本節課進行學習的興趣。緊接著,教師再以一些常見營養食物的圖片為微課的背景,在圖片上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如:(1)了解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2)對鑒定食物主要營養成分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3)了解食物中的主要營養物質等,讓學生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的。
(三)圍繞重點為學生指點迷津融會貫通
在初中生物微課資源設計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選擇一些重點知識,并巧妙設計,幫助學生順利突破不易理解的內容。通過微課解析的方式,幫助學生指點迷津,推動學生高效學習、生動理解、直觀記憶,將所學知識可以更好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以綠色植物與生物圈水循環這部分知識為例,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抓住綠色植物自身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微課資源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可以圍繞水為什么會進入植物頂端而展開。水往低處流,但是為何水又會進入植物頂端?進而引出水分對綠色植物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動畫的方式向學生解析水進入植物體的有效途徑。其中還可以穿插植物根系吸水的特點,根毛吸水原理和吸水途徑等相關知識,結合思維導圖和動畫視頻同步展示的方式,推動學生對植物吸水原理有效理解。接著結合植物形態特點,再延伸到莖的結構,葉片的結構和功能,最后引出重點,以蒸騰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植物體內的水循環。在這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作物種植的過程,思考為什么會有“燒苗”現象出現,引出植物失水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自主思考。圍繞重點知識為學生有效串聯核心知識,并預留一定的思索空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指點迷津,使學生對于新課程學習充滿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微課與初中生物教學的結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教師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靈活運用微課來提高效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對微課有足夠的了解,也需要清楚感受到學生狀態的變化。在課程過半的時候,學生很容易產生疲憊感,而隨著這種感覺的不斷增強,學生想要放棄的念頭也會越來越盛。而教師只要把握好學生產生疲憊感的時機,并通過微課的方式來放松學生的神經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韓艷婷.微課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153-154.
[2]李鴿.微課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1):69+74.
[3]朱小琴.微課資源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案例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6(23):19.
[4]何夏森.微課在初中生物課堂目標教學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2016(22):282-283.
[5]楊婭.微課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教學應用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