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萍 劉虎明
摘要:“雙創”戰略協同發展推動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為更好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需明確“雙創”戰略協同發展的著力點。要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體系建設,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關鍵字:“雙創”戰略 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稱為“雙創”戰略。“雙創”戰略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是充分激發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雙創”戰略協同發展。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一、深刻認識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雙創”戰略的提出,既是立足新科技革命發展和經濟結構變革的戰略應對,也是立足科技資源物盡其用、人力資源人盡其才的現實考量;既有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和競爭愈發激烈等國際外部因素,又有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環境“硬約束”加強的內部實際。同時,它是中華民族創新創業優秀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延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現實選擇。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和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推動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近年來,江西省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持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結合高校實際,推出了多種措施,為江西省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遵循和具體指導。2016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制定《江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督導評估辦法(試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全面動員廣泛宣傳,召開全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討會,研究制定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全省教育系統“兩學一做·創新創業”先進事跡宣講活動,在全省教育系統宣傳創新創業典型,宣傳“雙創”政策。開通全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網絡平臺,平臺開設了創業動態、眾創空間、創業課堂等八大欄目,整合了校政企所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實現創新創業信息的開放融合和互通,為學校、院所、企業、大學生架起雙創“立交橋”。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指導各高校充分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組建了一大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到2021年,全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深入,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雖起步較晚,但“雙創”號召的提出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深化,我國創新創業隊伍迅速拓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創新模式轉變。數字經濟作為新業態和新模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新冠疫情在客觀上也加速了線上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業態的發展。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和開放創新為特點的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轉變。
(二)創業人數持續增加,但創業成功率低。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公布的雙創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群體持續壯大,2019年創業的大學生達到74萬人。2020年大學生創業者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2萬人。大學生創業人數激增,然而成功率卻不足5%。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化“雙創”教育的著力點
(一)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建立緊密、穩定、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關系,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共建實訓中心。堅持企業需求與學院教學要求相結合的原則,保證實訓中心功能多樣性,使其符合企業員工培訓以及社會各類培訓的需求。另一方面,校企共定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了解不同專業對口工作行業情況和崗位的工作內容,從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課程,建立了“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校企合作特色課程+企業生產實習”的課程體系,并組織教師編制各課程方案。
(二)加強實踐體系建設
發揮專業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小微企業創新基地等在創新創業能力實訓中的活動載體作用,深入實施和支持各類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競賽項目,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
(三)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發揮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作用,積極開展各類形式的教師創新創業專項培訓。支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交流訪學,鼓勵教師參與社會行業創新創業實踐。
打造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繼續聘請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優秀校友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持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信息咨詢、管理運營、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把高校“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重點抓好探索產學研用合作創新機制、加強高校橫向聯合技術攻關、推動高校重大科技平臺開放共享等工作。鼓勵高校教學科研人員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與企業共同開展科技創新,并將科研中獲得的最新知識與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搭建平臺,實現信息互通、供需對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兆信.推動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轉型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7,(7).45-47.
[2] 王占仁.中國創業教育的演進歷程與發展趨勢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30-38.
作者簡介:
張蓮萍(1996-),女,江西省九江市,漢族,碩士/助教,江西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金融風險管理
劉虎明(1963-),男,陜西省咸陽市,漢族,碩士/教授,江西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證券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