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娟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其對于枯燥的識字學習較為困難。對此,筆者于本文中就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的策略開展了以下探析。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抽象的識字課文,這會使小學生感到既艱難又枯燥乏味。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分述之。
一、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變抽象為形象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其思維的發展[1]。因此,我在起步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逆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以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如在初學時我就選了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形聲字,如“兔”“鳥”“木”等,利用課件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與眼前所見的資源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游戲調動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孩子喜歡模仿、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謎語等。這樣識字既形象又生動,學生也容易記。除此之外還有找朋友、詞語轉盤、摘蘋果等,將這些孩子學前生活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多種形式出現的文字[2]。如教學“家”,先出示圖片,采用由實物圖像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逐漸演化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想像,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多種感觀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會激起學生生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王國的欲望。
四、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趣味識字
低年級兒童識字是重點,也是難點,應該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水平,讓識字成為學生的興趣和享受的過程。教學時應當多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采用激勵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如教學“冷”字,下面的一點學生容易丟掉,我就引導學生根據右邊的字形想像冬天天天氣冷,人在冷的時候就會流鼻涕下面的一點就是流下來的鼻涕。這樣運用直觀聯系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很容易地記住了字形,而且學生還會感到識字恨有趣。再如學習“扔”字,我讓學生表演扔這個動作,在活動的同時使他們掌握了這個字在課文中的意思。由此可見,教師將識字教學趣味化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起來也倍感輕松。
五、變有意識字為無意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喜歡讀故事是學生的天性,在講故事時練習使用把識字教學寓于有意無意當中,不失為一種好方法[3]。我因勢利導,經常性地組織、引導學生看課外故事書。由于這樣的做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都很樂意做。在學生看書的時候我不忘提醒學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組成了什么新詞,看到后把它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看似無意實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妤的效果,學生在無意中復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了使用這些生字,這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從而取得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六、開展實踐活動識字
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妙資料,并交流收獲,交添之后可采取模擬、創設情景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逛超市”“花園里”“我當小導游”“我當售貨鳳”“編謎”“加減偏旁”等識字活動。另外,還可以利用漢字特點編字謎,這樣學生興趣也很濃,他們編出了許多字謎,如月月相伴一一“朋”;口中有才--“團”,仙人在云端-“會”太陽和月亮手拉手拉爭一“明”,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像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七、充分利用母語環境的優勢識字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可見漢字,學生的識字必須跟豐富的生活緊密聯系。我將識字引向生活、家庭、社會,培養他們自主識字,做識字的有心人,以充分利用母浯環境學習的優勢識字[4]。在教學中當學生說“商”是他在商店招牌上認識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地表揚,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們從生活中識字。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諭決的氣氛中享受到學文識字的快樂,從而為將來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八、自做“收集本”識字
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招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志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兒童識字的最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貼貼、畫畫,就成了圖文并藏的“收集本”。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的能力,而且還是一個學習創造的過程。
總之,小小漢字,奧秘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觀察、想像、實踐。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興趣的沃土。
參考文獻
[1]林巧妮.關于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21(09):48+52.
[2]繆嬌.營造靈動氛圍,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6):71.
[3]趙甜夢,徐東.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中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的策略[J].家長,2021(12):42-43.
[4]廖琳.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提升識字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