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表權為一次用盡權利,商標專用權需要獲準時間地域許可才能使用,專利權期限到期是否可以收到著作權法保護,都是重疊保護中權利內容所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內容;期限;地域
一、不同法律保護商業外觀的內容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4年6月6日向社會發布關于《著作權法》修改的征求意見稿中,相關權制度的完善是其重要內容之一,涉及版式設計權、表演者權、錄音制作者權和廣播電視組織等權利。
從2012年到2015年,《專利法》一直在持續修改直到2020年才定稿。雖然《專利法》的修改的頻率在增加,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解決實務中的問題:例如在中國專利制度包括三種不同的保護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雖然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或實用新型保護的是產品的裝飾性改進,法律為兩者提供的是獨立的保護,但是產品的本身的技術性與裝飾性難以簡單地被割裂開來,在司法實踐中,發明或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疊的保護范圍,除非法院在個案中對之進行了強有力的說理論證進行區分。尤其是合案申請制度上基礎上允許同一產品十項以內的相似外觀設計在一件外觀設計申請中進行保護的制度。在形成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群的同時,也不免陷入重疊保護的嫌疑中。
二、商業外觀獲得保護期限的重疊
《著作權法》保護期是著作權制度的重要內容。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根據作品性質和著作權主體不同,保護規定如下:
(一)作者為公民的期限
當作品為獨創作品時,期限為作者生前加死后50年,具體至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當作品為合作作品時,期限為最后一位作者生前加死后50年,具體至最后一位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二)作者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期限
此時《著作權法》對它的保護為50年,具體截止日期同上;但是無論是獨創還是合作作品,當創作完成之日50年以內未有發表的,此時作品自動進入公有領域。
(三)特殊作品的期限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或攝影作品,保護期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發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后50年內未發表的,著作權法不再保護。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以其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的保護期為作品首次發表后50年。這里的作者“身份不明”,多指作品因以假名、筆名、化名或者未署名發表,難以確定作者身份情況。如在50年內確定了作者,則其著作權的保護期按所述之規定。
由于商業外觀在《著作權法》中的規定狀態為基本空白,且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在《著作權法》中尚未作規定,因此并不存在與其他相關法律重疊的問題,在適當時候反而需要立法加以補充。
根據《專利法》第5章:專利權的期限、終止和無效中第42條的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計算。”43條:“專利權人應當自卑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第44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一)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年費的;(二)專利權人以書面聲明放棄其專利權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
根據《商標法》,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10年,在期滿后12個月內可以續展,并且續展手續還有12個月的寬限期。
以上均為各部法律對相應對象的保護期限,似乎并不存在問題。而且某些商業外觀在本法期限屆滿進入公有領域后,還有可能繼續獲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似乎更是完美的對接。但是當一項商業外觀存在法條競合式的沖突保護時,或者在據中國《專利法》保護期限為20年,而據美國《專利法》第4節第41條(a)項3b項:頒發專利證書,有效期三年六個月每件十元;七年每件二十元;十四年每年三十元這種保護期可由申請人自由選擇的情況下,可以設想一項中美合作的專利應當如何計算保護期限可能都需要詳細分類計算。
三、不同國家、地區間差異招致混亂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世界已經縮小為一個地球村。雖然在國際法上有關于沖突規范和準據法的選擇標準,但是由于法系、法律規定的不同導致各個國家之間在處理糾紛時仍然面臨各種挑戰。大眾所熟知的瑞士軍刀就是一個例子。“瑞士軍刀”以其“紅底十字”標志為國人熟知,但是在軍刀之外的周邊產品中市場潛力巨大。箱包中維氏旗下品牌威戈“Wenger”、”Swissgear”等品牌更是數不勝數。由于歷史原因,過去瑞士十字標志在瑞士并不受商標法的保護,去年瑞士聯邦知識產權局(IGE/IPI)提出今年1月1日起將瑞士十字標志列為可受保護商標。在新的商標法規生效前,威戈“Wenger”和“Swissgear”去年底都向聯邦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商標注冊。而此前,維氏集團只在美國為十字標志注冊了商標。更麻煩的是,“Swissgear”總部在瑞士的巴爾,瑞士《商報》稱該公司實際由中國泉州的一家公公司“控制”,筆者經觀察者網查詢發現,在國內,“Swissgear”的商標持有者是“北京東暉威戈商貿有限公司”,雙方商標及其相似,都是紅底加白十字的組合,外面再加一個框,普通人難以分辨。此外,威戈在北美的分公司曾經開發過一個名叫“Swissgear”的產品系列,該系列產品上注明“SwiggearBy Wenger”的標志,不過Swiggear只是產品系列的名稱,沒有注冊商標。
據了解,維氏和威戈的歷史都十分悠久,用十字做商標分別源于1909年和1893年,2005年威戈被維氏收購。可想而知因瑞士法未做規制前使之作為一種國際性的通用商業外觀,導致該十字標志使用與注冊在全世界范圍內一片混亂,瑞士這場商標大戰之后,不管作出哪方勝利的結果中國企業也會牽涉其中并極具挑戰性;此外其實根據我國《商標法》第10條“不得作為商標”項下第5款: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因此商評委如何認定北京威戈的地位、是否應撤銷這一商標也成為一大難題。這則案例也揭示了實踐中的一個問題:由于經濟文化及歷史背景的差異,各國法律制定情況也各有不同如果遇到商戶類似的跨地域案件時應當如何處理。而“絕對新穎性”的標準也會逐漸產生實質性價值。
四、結語
經濟的發展伴隨著法學領域的進步,同一件商品難免落入不同法律的保護范疇,如何調整并減少法條資源的浪費,是探討商業外觀內容、期限、地域不會褪色的動力。
作者簡介:郝志雯(1992,9-),女,漢族。山西省晉中市,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刑事訴訟法,民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