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現狀、問題與路徑

2022-01-09 06:04:01沈秀
傳播與版權 2022年1期
關鍵詞:模式

[摘要]在全面整理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在線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本文選擇學術期刊編輯為調查對象,對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在線繼續教育的現狀進行調研,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研究顯示:當前,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面臨教學資源和教學質量雙重困境,唯有確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繼續教育模式,搭建開放共享的繼續教育平臺,構建合力共治的發展新格局,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才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

[關鍵詞]學術期刊編輯;在線繼續教育;模式;教育資源;教學平臺

當前,我國的話語體系、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受眾對象、傳播環境與技術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出版新形勢,要確保出版物的質量和影響力,一支堪當新時代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編輯人才隊伍必不可少,而編輯繼續教育是造就一支高素質編輯人才隊伍的有效手段。

20世紀末,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模式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時空限制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地發展。《2019—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61億人,市場規模達4041億元。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領域也在積極探索在線教育模式,特別是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原本的線下培訓都搬到了線上。這不僅解了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線下培訓的“燃眉之急”,而且在客觀上也推動了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發展。但與學前教育、高等教育、外語及會計等領域的在線教育蓬勃發展之勢相比,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發展還比較落后。

實踐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研究的發展階段。雖然學界有關編輯繼續教育主題的相關研究成果非常多[1-3],但有關在線繼續教育的專項研究成果尚不多見,相關討論散見于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主題文獻之中。樊霄鵬肯定了當前整齊劃一的網絡遠程繼續教育培訓方式在編輯繼續教育中起到的高效規范作用,并提出要強化共享與交互功能、由實用性向實效性過渡、充實內容并科學分類、強化遠程教育供給側的軟硬件支持等改進策略[4]。楊懷玫認為,MOOC與出版專業繼續教育的融合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編輯個性化需求,提高編輯參與自主性,加強編輯的良性互動,從而整體提升編輯繼續教育質量[5]。吳曉紅認為,智慧培訓工具擁有搭建網絡與現實之間技術橋梁的優勢,能夠有效促進培訓專家與編輯學員之間的良性互動,極大提升編輯學員參與業務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能動性,提升業務培訓效果[6]。現有研究成果為推進編輯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探索編輯繼續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參考,但學界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還缺乏整體認識。基于此,在全面整理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在線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本文選擇學術期刊編輯為調查對象,對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其發展困境,并為未來在線繼續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建議。

一、研究設計

筆者以“現代遠程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為范圍,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在線教育”相關文獻并逐一查閱,記錄在線資源的名稱,在互聯網上逐一訪問、查證,并將查詢結果記錄在Excel上。2021年4月1日至30日,筆者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微信群、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微信群和東中西部地區各兩個代表性省份的學術期刊編輯微信群中發放“問卷星”調查問卷,最終收回有效問卷483份。問卷一共包括27個題項,內容涵蓋:(1)調研對象的一般資料;(2)學術期刊編輯參與被認定學時的在線培訓的意愿、動因、資源選擇和學習效果;(3)學術期刊編輯參與不被認定學時的在線學習的意愿、動因、資源選擇和學習效果。

二、調研結果

(一)調研對象的一般情況

不同編齡、崗位、職稱以及不同類別的學術期刊編輯廣泛參與了此次調研。其中,學術期刊編輯來自自然科學學報的占34.41%,來自社會科學學報的占30.51%,來自綜合性學報(自科和社科合刊)的占18.36%,來自專業期刊的占16.72%。學術期刊編輯編齡5年及以下的占21.31%,20年以上的占20%,5—20年的占58.69%,可見,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編輯是學術期刊的中堅力量。學術期刊編輯正高級職稱的占31.15%,副高級職稱占37.38%,中級職稱占27.87%,初級職稱占3.61%,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較高。高校學術期刊編輯大多熟悉科研方法,重視學術研究,因此,其職稱相對較高。學術期刊編輯主要承擔的工作任務是學術編輯(73.69%)和文字編輯(55.74%),但其通常身兼數職,平均每位編輯承擔2.26個崗位的工作。

(二)在線繼續教育資源

1.全國宣傳干部網絡培訓平臺

全國宣傳干部網絡培訓平臺(原新聞出版培訓網)是最早的在線繼續教育培訓平臺,學員通過個人計算機和移動通信終端隨買隨學平臺課程或資源,學習時間、地點、學時都不受限制,且與責任編輯注冊系統銜接,學時能直接被認定。平臺提供政策與理論、時事與政治、編校實務、版權貿易、職業發展知識五大板塊的錄播視頻課程575門,每門課程約2個學時。

2.“國字頭”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組織的培訓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全國宣傳干部網絡培訓平臺一家獨大。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人員聚集性的線下培訓受到限制,“國字頭”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紛紛利用“騰訊視頻會議軟件”或者建立網絡培訓平臺,將線下培訓搬到線上。這些培訓平臺都固定學時、規定期限,明顯保留了線下培訓按“期”組織的特點,但其突破了全國宣傳干部網絡培訓平臺只有錄播課程的局限。這些平臺開設了直播課程,并在學習進程控制、考勤/考試管理、面授學時認定、學習平臺建設、課程組織網絡化服務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善(見表1)。

3.省級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組織的培訓

2020年,多數省級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要么停止組織培訓,要么在疫情緩解時仍舊舉辦傳統的線下培訓。只有北京市、上海市等屈指可數的幾個省市舉辦了在線培訓,其培訓形式與“國字頭”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組織的培訓相似。

4.高等院校、出版科研機構、出版機構組織的培訓

高等院校、出版科研機構幾乎很少舉辦利潤較低的在線培訓;出版機構的培訓主要針對自身單位,也幾乎沒有在線培訓。

5.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舉辦的公需課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明確規定,省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的面授、網絡遠程等繼續教育活動均被認定學時。各省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都提供了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的公需課在線學習資源。

6.其他

互聯網上編輯出版行業性在線學習資源眾多,包括業界、學界組織的在線學術會議(含論壇、沙龍等);行業性編輯技能競賽;木鐸書聲、編輯校對、編輯課堂等行業性微信公眾號;編輯出版類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等等。雖然這些行業性在線學習資源適合碎片化學習,且深受廣大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喜愛,但由于內容和學時認證難度大,其很難被納入國家認定學時的教學資源范疇。

(三)在線繼續教育參與情況

1.意愿與動因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5.57%的被調研者更傾向于選擇在線繼續教育培訓;時間靈活(77.70%)、學時要求(57.49%)、費用較低(50.49%)是學術期刊編輯選擇在線培訓的主要原因,僅有27.21%的被調研者因為“網絡培訓內容豐富且有價值”而選擇在線培訓。可見,在線繼續教育內容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吸引力不大。

2.學習資源偏好

表2統計了被調研者利用不同類型學習資源進行繼續教育在線學習的基本情況。統計結果顯示: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和“國字頭”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組織的培訓、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推文、在線學術會議(含論壇、沙龍等)等形式較受被調研者歡迎。進一步分析可知:不論是微博/微信公眾號的推文還是在線學術會議,選擇編輯出版類的被調研者比例都高于選擇學科專業類的比例。這可能是因為,在編輯責任制下,學術質量把關和編校質量把關是編輯面對的兩大工作挑戰,學術質量把關的任務還可以由外聘專家幫助分擔,而編校質量的把關任務卻只能自己承擔。

3.學習效果評價

被調研者從教學內容、教學師資、教學平臺、教學效果等四個方面對所參與的在線繼續教育培訓進行了評價,具體情況見表3。教學內容、教學師資和教學平臺是在線繼續教育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調研結果來看,被調研者對其所參與的在線繼續教育培訓評價的評分很低,這與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培訓的發展階段是相適應的。

與被認定學時的在線培訓相比,不被認定學時的在線學習效果更好。超過80%的被調研者表示會認真學習微博/微信公眾號推送的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只要與工作時間不沖突,超過80%的被調研者愿意參加在線學術會議(含論壇、沙龍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官方認定學時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還存在較大的改動空間。相比較而言,行業性編輯技能競賽的效果沒有達到預計,其參與比例不足50%。這可能是因為學術期刊編輯人均擔任2.26個崗位的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參加這類需要系統復習與準備的編校競賽。

三、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困境

(一)教學資源困境

1.被認定學時的在線繼續教育培訓數量少、規模小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線教育發展呈蓬勃發展之勢,直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更是滲透全國各地各教育領域。然而在2020年之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領域僅有一個全國宣傳干部網絡培訓平臺,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國字頭”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省級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也積極應對疫情,大力舉辦在線繼續教育培訓,但數量不多、規模不大。

2.教學內容同質化嚴重

教學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在線上線下的培訓中都存在。筆者對比了近5年“國字頭”培訓機構和筆者所在省份的培訓內容發現:首先,在線繼續教育培訓幾乎是把線下的培訓內容簡單地搬到線上。其次,時事與政治、出版理論與政策、編校規范及實務、語言文字、選題策劃、辦刊案例、新媒體技術等教學內容幾乎每次培訓都有,授課內容沒有明顯創新。最后,分類教育無法實現,專業知識更新沒有受到重視。出版物種類繁多,不同的出版業務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區別很大,專業知識更新和編輯技能提升同樣重要。而現實中的培訓基本上只是簡單地進行社科和自科的區分,幾乎不限制招生對象,一些培訓班甚至為了擴大規模將圖書編輯和期刊編輯混合在一起進行教學。

3.豐富的行業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一方面,被認定學時的在線繼續教育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第11條、第14條第1款明確規定了省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省級新聞出版主管部門一樣,其組織的面授、網絡遠程等繼續教育活動均被認定學時。責任編輯注冊系統中的學時認定選項里也有這一項。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2.93%的被調研者選擇過這些公需科目課程。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監管與銜接通道,豐富的行業信息資源無法轉化為有效的繼續教育資源。例如,中文編輯校對網、科學網,以及啄木鳥的天空、小張咬文嚼字、木鐸書聲等微信公眾號擁有豐富的行業網絡信息資源,其短小精悍、受眾目標明確、推送方便等特點非常適合碎片化學習,深受廣大編輯的喜歡。但是,這些內容沒有經過專門的管理部門審核或者第三方認證機構審定,其學習成果鑒定和學分認定也是一個難題。

(二)教學質量困境

1.新型教育生態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困境

在線教育營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態環境,不僅師生處于彼此分離狀態,學習者也處于彼此分離的狀態。然而,學習是社會化的,與人交流既是學習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這種彼此分離的狀態使得師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變得十分重要。首先,在線教學中,教師很難管控和監管學習者,學習者是否認真聽課,甚至是否在聽課,皆由學習者的自覺性來進行約束。誠然,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在線繼續教育的動機是完善自身的職業發展,但目前能約束他們的就只有學時這一方式,而學時還不足以成為監督學習者自覺參與深度學習、提升自控能力的手段。其次,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參與者是一個具有高度異質性的群體,他們對學習資源分析、評價與管理的能力存在極大的差異性,也往往在面對海量的在線繼續教育資源時無從下手。最后,在線教育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場景,缺乏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規訓。在這個場景中,學習者能否有效地管理學習資源,能否在沒有他者監管的情況下進行自我監管并真正參與學習,這些都是新型教育生態環境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面臨的困境。

2.師資短缺與“師資”泛濫并存

一方面,由于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等舉辦的培訓以服務會員為目的,是半公益性質,預算有限,其組織的在線培訓以缺乏師生互動的視頻點播模式為主,項目學習、協作學習、虛擬實踐等互動性較強但成本也較高的教學模式相對缺乏;線上線下互通機制不完善,學習者難以獲得置身課堂的真實體驗。另一方面,在線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對授課者的資格進行限制,其準入門檻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教師的身份邊界。在實踐中,一些在線教學平臺在教學內容和師資管理方面比較隨意,既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對教學資源與內容進行審核與監管,也沒有嚴格遵照教育部的規定對從事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進行資質審核。

3.缺乏先進的在線繼續教育技術保障

首先,在線教育對網絡環境和信息化設備的要求較高,但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等主要的培訓機構都是非營利性機構,經濟實力有限,其基礎設施和網絡設備相對落后,網絡卡頓、平臺崩潰等問題嚴重擾亂正常的在線教學秩序,在線教學質量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其次,由于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培訓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無法發揮快速檢索、智能推送等技術優勢,線下教學“滿堂灌”的問題在線上教學中仍然存在,碎片化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最后,不論是網絡視頻課程還是在線直播課程,都僅停留在控制“拖拉視頻”階段,或者僅設置必備的學習流程來達到監控學習任務的目的,缺乏學習行為分析和學習活動數據挖掘等深入的教學質量控制措施。

四、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策略

(一)確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繼續教育模式

盡管在線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但傳統的線下教育仍然擁有互動性強的優勢和情感交流的功能。編輯繼續教育除了能不間斷地更新、補充編輯的基本知識,提升編輯的專業技能,也為編輯提供經驗交流的機會。在線教育的主要優勢在于遠程獲取、信息傳遞、反復回看、內容搜索、感官刺激等;而線下教育的主要優勢在于教師講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交流、小組協作等[5]。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具體而言,通用性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出版理論與法規、編輯規范、語言文字等繼續教育內容適合線上教育;而辦刊經驗,包括選題策劃、編校實務、期刊運營、數字出版等繼續教育內容則適合線下教育。

(二)搭建開放共享的繼續教育平臺

“國字頭”的行業協會/編輯學會可在現有繼續教育培訓資源或技術平臺基礎上,搭建面向全國的開放、共享的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服務平臺,各省行業協會/編輯學會可按照“地域就近”原則,共享現有培訓資源,聯合搭建區域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服務平臺。這樣不僅可以將各自為政的零散的繼續教育資源集中起來發揮規模作用,也可以通過整體策劃實現資源整合,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復建設,解決繼續教育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平臺數量不宜過多,但須具備以下基本功能。

1.教與學雙向支持的技術服務功能

平臺應具備在線教育技術服務功能,不僅能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內容,而且能為其他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或個人提供場所和入口,并將成熟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項目設計、資源開發、課程教學、教學管理、質量評估等環節。另外,平臺應提供智能學習支持服務,滿足不同終端的在線學習和碎片化學習服務需求,為學員提供注冊、選課、學習、考核、資訊、咨詢、證書管理等全方位的助學服務。

2.具備知識鑒定與課程認證功能

從技術上來說,平臺應具有足夠的包容性,但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因此,平臺必須具備知識鑒定和課程認證的功能,并將這種功能固化在平臺上。任何機構或個人在平臺上“出售”的課程都必須通過平臺的鑒定與認證,以確保課程的內容質量。

3.構建互通互認的學分認定機構

當前,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學時認定是通過對培訓主體審批的方式進行批量認定,只要編輯個體參加被認定學時的培訓班并考核合格,即可獲得官方認定的學時。這種認定方式簡化了認定程序,但也將那些內容價值較高、一時間難以獲批的培訓內容排除在外。為了規范學分管理,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應聯手,根據出版物類型制定出版專業繼續教育學分認定標準和具體的操作細則,并成立專門的學分認定機構。一方面,任何經過認證的課程均可與學分認定機構對接,將學分存放在學分認定機構。另一方面,學分認定機構里的學分可以直接被責任編輯注冊系統識別。

(三)構建合力共治的發展新格局

我國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在線繼續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亟須構建主管部門、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出版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監管新格局。

1.主管部門改變教育理念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主管部門應更新教育理念,主動適應在線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并從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的制度性框架、資質認證標準,明確在線培訓平臺的準入門檻、辦學條件、辦學資質等,確保在線教育入口端的良性有序,從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切實支持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等組織開展的在線繼續教育培訓。

2.舉辦主體注重個性化需求

作為出版專業在線繼續教育培訓的主要舉辦主體,出版行業協會/編輯學會要加大在線資源的建設力度,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注重時代性、針對性和系統性,提供全面而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在課程組織上既要關注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普適性需求,也要關注其個性化需求,進行分類教育。

3.出版單位制訂培訓計劃

出版單位應該關注員工的職業發展,切實做好繼續教育培訓計劃,提供資金和時間保障,并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效果評價制度,將培訓計劃和崗位任職考核相結合,全方位提升考核培訓效果,以此促進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發揮在線繼續教育培訓的優勢。

4.個人明確自身發展需求

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不僅要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知識更新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繼續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做到學以致用;而且要積極適應新的教育生態環境,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資源利用能力,切實提高繼續教育的學習效果,做到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王敏,張文紅.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研究綜述[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11):9-13.

[2]彭艷梅.編輯繼續教育問題研究綜述[J].傳媒論壇,2021(02):101-102.

[3]沈秀,趙青,譚小荷.責任編輯繼續教育的發展軌跡與研究展望[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21(03):97-102.

[4]樊霄鵬.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遠程繼續教育問題淺談[J].成人教育,2017(06):42-44.

[5]楊懷玫.MOOC理念對提高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質量的啟示[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117-120.

[6]吳曉紅.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業務混合培訓模式構建[J].宿州學院學報,2020(04):14-17.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數字時代高校學術期刊編輯繼續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1234)。

[作者簡介]沈秀(1977—),女,湖北黃岡人,常州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

猜你喜歡
模式
紅十字騎士的死亡與再生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07:19
淺析應用技術型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探索與實踐
從《后窗》看希區柯克作品的人性懷疑論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48:34
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管理模式轉變分析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06:21
淺議信息化管理對會計的影響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產業新城規劃及公共服務平臺構建
基于產業需求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视频一| 99re精彩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九一九色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色婷婷色丁香|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第八页|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视频a|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综合亚洲色图|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啪啪网|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精品777|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五月综合色婷婷| a级毛片免费看|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丝袜国产一区|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色在线|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入口|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六月|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色|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欧美天天干|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