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妍紅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養成正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本文也將以小學生的成長為切入點,立足于英語課堂的設計,從雙減政策出發,分析小學英語校本作業設計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雙減政策;校本作業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能力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英語作為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交流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小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作業優化的必要性。
一、分析雙減政策的基本內涵
雙減政策直指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對學生過于沉重的作業負擔的問題的解答,不僅僅要求減輕作業的壓力,同時也針對校外培訓的規制做出了全新的探討,能夠進一步展現出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在這其中,課后作業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和質量的核心工具,本身就是雙減政策探討的核心對象。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教學是以學生為被動主體的,教師是掌控者和支配者,設計的作業不僅數量繁多,而且形式單一,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剝奪了學生發展個人興趣的空間和機遇,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即便是家長也要承擔起檢查作業的任務,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喪失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嚴重的打擊。但在雙減政策的支撐下,教師也可以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作業設計上,總結出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不同問題,結合學生的真實訴求和身心發展規律,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發展個人興趣。這也就意味著,雙減政策為初中英語課堂的改革打開了新的窗口。
二、分析雙減政策引導下小學英語校本作業設計的方法
(一)實現資源的延伸和拓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性格大多是活潑好動的,非常喜歡表演和游戲,而且也喜歡展開動手實踐活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性格和年齡上的優勢,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讓呆板的作業變得更加鮮活生動,讓靜態的作業轉向動態。例如,在學習了fly,jump,swim,這些動詞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些動詞代表的肢體語言,會編成一套簡單的體操,讓學生在班內進行展示,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根據單詞想象更為生動的畫面,充分感受到單詞學習的樂趣和價值,并形成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學習是受到形象思維感染的,所以教師需要凸顯出作業的趣味性,滿足寓教于樂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學習完基本的英文字母之后,教師不能直接讓學生進行抄寫和背誦,而是要引導學生用圖畫的方式展示出字母和物品之間的相似性,例如字母S,部分學生會把它畫成媽媽的辮子,部分學生會把它畫成小蚯蚓,部分學生也會把它畫成小蛇,無論是哪一種形狀,學生都會受到意識的指導,發展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提高內容的精準性,既要考慮英語這一門學科,同時也要保證其他學科之間的均衡,控制好數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側重性,既要牽涉到基本的硬件練習,同樣還要發展學生的軟件技能。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數字英文以后,教師不能只是讓學生背誦或者是抄寫這些數字,而是要結合加減算法,設計出不同的考題,讓學生不斷的進行思維的轉化,求得結果,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算思維,也可以鍛煉他們的計算能力。
(二)延伸覆蓋面積和范圍
傳統作業具有一刀切的特點,不僅僅在形式上過于單調,而且也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很容易導致優等生吃不好,中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在這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區別,把基本作業和選擇性作業結合到一起,這樣可以讓學生隨時補充營養,也避免他們忍饑挨餓。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教師要把作業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就基礎類的作業來講,應當盡可能降低起點,由于這類作業涵蓋的就是一些反復性的記憶點,所以教師要讓學困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幫助他們積累自信心,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心理。例如,在詞匯教學告一段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單詞旁邊配備相應的圖片,這樣可以訓練他們的書寫能力。對于反饋性作業的設計來講,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問題的組成與排列,由于反饋性作業檢驗的是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所以教師應當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認知沖突,讓學生閱讀一些短文或者是簡單的繪本故事,并鼓勵他們仿寫句子以及文章,激發出學生的思維活性。對于快節奏作業的設計來講,這類作業的難度相對較高,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力,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編寫手抄報,或者是針對某一個英語字典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改編文章中的對話,進行實際表演[1]。
(三)實現形式的延伸與拓展
教師不能只是讓作業停留在書面形式這一前線的層面上,而是要為學生打造更為寬廣的空間,要讓學生參與到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中,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教訓。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制作類的作業,在遇到特殊節日或者是重大活動的時候,引導學生制作賀卡,并在賀卡上寫上祝福的語句,鼓勵學生用交際用語進行實踐,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力,同時也可以熏陶學生的思想與情感。而且,每當學生學完一個單元的時候,教師也需要讓學生以核心主題為切入點,制作手抄報,可以獨立自主完成,也可以尋求同伴的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就會主動上網查資源,并自主設計繪畫和排版的結構。另外,教師也可以設計采訪型作業,讓學生針對社會話題展開實踐調查[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應有之策,也是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資源的延伸和拓展,層次化的涵蓋與分級,形式的改造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方法,充分結合了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爽.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英語家庭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策略[J]. 讀天下:綜合, 2020(30):1.
[2] 田艷. 淺談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