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滄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們傳授知識點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質疑能力的培養包括對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跳出墨守常規的固定思維,積極自主地思考問題并最終使用科學手段解決問題。本文試總結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質疑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包含了閱讀和寫作兩個重要部分,其形式內容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從古時的文言文、四字駢文,再到如今的白話文,這些不同的文體形式組成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如果新生代的語文學習者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不進行質疑和創新,那么又如何能夠不斷學習進步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大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力度并不意味著課堂制度秩序的混亂和學習效率的下降。恰恰相反,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們對語文課堂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對語文的學習將不僅僅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會以發現問題的視角去思考、探索身邊的語文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意義
小學語文的教學屬于教育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既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意小學生好奇心強、愛好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特點,注重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樹立“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理念,將課堂打造成教師和學生一同其進步的平臺,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或生活實際中的語文問題進行質疑、探討。語文課堂的教學應該是生動,活潑而有趣的,通過建立“質疑課堂”可以營造輕松、平等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們對語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通過打破權威的質疑方式,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平等的交流、分享。教師引領學生們進入語文殿堂后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讓他們能夠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不斷進步。學生們的質疑能力將不僅僅只用于語文課堂上,他們可以將質疑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應用到今后的閱讀寫作以及生活實際中。質疑能力的培養并不意味著對教學內容挑刺或是擾亂課堂秩序,學生們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其實是反映了學生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參與,然后教師可以再鼓勵學生們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等方式解決質疑,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策略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語文課堂中的引領者,當學生們提出質疑時,教師不應該墨守權威,而是應該分析學生們提出質疑的具體情況予以對應處理。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質疑予以理解、鼓勵,在課堂上營造民主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走月亮》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同學們對課文進行全文的通讀,有同學便問道“老師,什么是走月亮啊,月亮還能走嗎”。當教師遇到學生這樣的質疑問題時,切不可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你讀了課文就知道了”、“沒讓你提問不準提問”。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在課前預習環節對課文的導入是否到位,同學們在課前是否基本了解了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同學們,你們說月亮能走嗎,什么情況下我們會發現月亮在走”,有的同學會回答“月亮當然能走啊,白天看不見月亮,晚上月亮才出來呢”,有的同學則說“這取決于不同的參考系,當人在行走時,就感覺月亮也在我們的頭上不斷的運動”。在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之前,通過對月亮能否行走進行一個簡單的質疑討論,可以讓學生們都積極的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分析基礎之上,提出合理的質疑問題并給出自己的解決答案。教材內容中有許多演義故事,同學們經常會對這些內容提出質疑,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有同學便質疑諸葛亮明知三天內造十萬支箭是周瑜的計謀卻為何還要迎難而上,萬一借箭的時候沒有大霧天氣或是霧突然停了怎么辦。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全面學習之后,提出這樣的合理質疑反映了學生飽滿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向學生科普三國演義小說和正史之間的區別,小說中的描寫只是為了刻畫諸葛亮“多智近乎妖”的形象,諸葛亮的真實形象并不是如小說中所謂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其實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們在課后進行《三國志》等相關史料的閱讀,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草船借箭,又是誰去借的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
(2)打造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學習環境
小學語文的學習需要學生們的通力合作,同時教師還應在班級內營造奮勇向前、各爭上游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們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形式進行辯論、游戲、演講來解決問題。在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習小組對教材內容提出問題并互相思考解答來熟悉課文。例如學習《“諾曼底號”遇難記時》,同學們提出“為什么“諾曼底號”會與“瑪麗號”相撞”、“為什么獲救的船員和旅客不救船長”、“我們該如何預防海上的船只相撞”等問題,學生們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過程中便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理解[1]。又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思考田忌的賽馬方法是不是必勝法,有同學便質疑道“田忌如何能提前知道齊威王派出馬的順序呢,要是不知道上、中、下等馬的出場順序又如何能獲得勝利呢”,他提出“田忌賽馬的勝利原因不光是合理安排出場順序,更重要的是要在比賽開始前獲取對手的關鍵情報,正如戰爭中情報能力決定了戰爭的勝利”。有同學又發言道“田忌能夠取得勝利的前提是必須有兩匹馬的體能狀況勝過對方,強大的實力才是獲得勝利的基礎”。通過這樣提出并思考問題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和質疑,學生們在語文課堂的學習將不再局限于語文教材之中,而是適用于廣闊的生活實際。
(3)設置多樣的課后作業和實踐活動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在課后不應該拘泥于讓學生重復枯燥的書面抄寫作業,而是應該設置主觀開放性的課后作業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設想如果自己在荒島上能否生存下來,讓同學們思考生存的必備要素及獲取方法。當學習《爬山虎的腳》時,學生們自然會質疑“爬山虎是植物,怎么會有腳呢”,通過教學之后學生們明白了爬山虎的腳指的是這類植物向建筑物攀附生長的方式,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類似植物并互相交流分享,培養學生們對生活中細微事物進行仔細觀察的意識。學習《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時》,很多同學都對納米技術能否如課文內容中那樣先進產生了質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通過網上查閱資料或是到實地探究,如到工廠、企業以及科技館中去參觀納米技術的實踐應用[2]。讓學生們從提出問題的質疑階段逐步過渡到設法解決問題的實踐階段。通過布置課后作業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自覺觀察身邊事物,再用科學方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驗證解決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科學意識。
結束語: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加強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性和學習效率。質疑能力的培養意味著學生分析及發現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從質疑教材內容到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問題并加以解決。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的質疑積極性,打造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學習環境,設置多樣的課后作業和實踐活動等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正偉.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1(38):176.
[2]林瑞華.淺談培養學生語文質疑能力的方法[J].考試周刊,2021(5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