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摘? 要:目的? 對水中康復操訓練在踝關節損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將2019年4月~2020年5月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接診的68例踝關節損傷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4例,分別采取地面康復操訓練(對照組)和水中康復操訓練(觀察組),干預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踝關節損傷的恢復效果及恢復優良率。結果? 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踝關節損傷恢復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的踝關節評分總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將水中康復操訓練運用于踝關節損傷護理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效果,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踝關節損傷;實施;水中康復操訓練;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106-02
踝關節是人體中的一個主要負重關節,由于踝關節的承受力較大,受損的幾率也就非常大。踝關節損傷大部分是由于外力破壞而導致的關節、關節肌肉、血管、韌帶、筋膜等組織受損,是常見的骨科損傷疾病,可能會引起骨質疏松、運動障礙、關節畸形、疼痛的并發癥。當踝關節因意外發生損傷后,將會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神經、肌肉損傷的狀況,影響其生活和工作質量[1]。因此,本研究針對踝關節損傷患者,采用水中康復操訓練的方法對其進行干預分析,觀察其應用效果,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68例踝關節損傷患者,選取時間為2019年4月~2020年5月。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19~27歲,平均年齡(23.15±1.18)歲,損傷時間4~18 d,平均損傷時間(11.16±2.27)d。觀察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0~27歲,平均年齡(23.86±1.79)歲,損傷時間5~18 d,平均損傷時間(11.78±2.83)d。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方面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彩超檢查確診患者;②未見股骨損壞患者;③無踝關節手術史患者。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②骨骼惡性腫瘤患者;③關節結核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康復操訓練,康復操訓練的內容及方法一致,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康復操訓練在地面上進行,而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操訓練在水中進行,水池溫度控制在33℃左右,水深1.2~1.5 m,訓練內容如下:
①相關醫務人員需對患者進行牽引訓練引導,其目的在于訓練患者的關節和骨骼肌,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患者主要是被動鍛煉?;颊吖伤念^肌靜力收縮,并指導患者進行足趾與踝關節的伸屈活動,8 s/次,50~80次/組,3~5組/d。在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訓練的量不會對患者的肌肉造成過度的勞累。
②減重步行鍛煉。醫務人員應當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并合理安排患者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可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將下肢負重逐漸減少。訓練開始,患者的活動速度為0.5 km/h,同樣,醫務人員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引導其加速,直至患者的下肢運動有顯著改善。訓練過程中必須由2名康復治療師進行監督和引導,每天的訓練均要在半小時以上。
③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5~10 min/次,10次/d,訓練標準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協助患者進行踝部肌肉抗阻訓練和足趾抗阻訓練。為患者制度科學合理的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并通過監督等方法,促使患者的被動接受訓練轉變為主動開展訓練。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6個月的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各項指標。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踝關節損傷患者經過不同的干預措施后的恢復情況。評定標準采用Baird踝關節評分量表[2]對兩組患者的踝關節損傷的恢復效果進行評定,評定內容包括踝關節穩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和工作能力,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越佳。并將兩組患者的總優良率進行對比,判定方式如下:
嚴格按照參考踝關節評分(Kofoed評分標準)[3]對兩組患者踝關節功能優良率進行比較,分值為100分,優:90分及以上;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本篇文章中的相關數據均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恢復優良率比較
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優良率對比,觀察組患者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Baird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踝關節損傷患者經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Baird量表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踝關節屬于人體中較為重要的承重關節,因此對于踝關節損傷的患者來說其生活質量將會受到嚴重影響。而康復訓練是提高踝關節損傷患者康復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水中康復操訓練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關節損傷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其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康復模式,通過水的浮力減輕患者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處所承受的負荷量,同時水中康復操訓練多采用在溫水中進行,在溫水中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同時改善其患肢的活動程度[4]。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水中康復操訓練對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干預,發現干預后,其踝關節損傷恢復效果相較于對照組均明顯更優。究其原因,水中康復操訓練可貫穿在整個療程里,對患者采用水中康復操訓練的方式,加強對其患肢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加強對患者踝關節進行相應的刺激[5],并不斷地重復訓練,能夠使患者患肢的關節得到活動,進而達到改善其肌肉萎縮的情況。此外,這樣還能對踝關節損傷患者的關節運動功能障礙進行矯正,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另外,給患者進行水中康復操訓練,提高水中環境的浮力,還能夠使其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屈肌拉緊進一步提高,達到緩解患者肢體無力的效果,同樣能加快患者肢體功能恢復[6]。
本文中觀察組踝關節損傷患者經過采取水中康復操訓練后,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其干預后的總優良率和Baird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優(P<0.05)。
綜上所述,將水中康復操訓練運用于踝關節損傷護理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踝關節損傷現象,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恢復效果,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曉杰,張宇玲,徐鵬飛,等.繩索牽引式踝關節康復訓練器的設計[J].生物醫學工程研究,2017,36(4):99-102,115.
[2]常領,文培培,劉益兵.踝關節骨折術后應用康復鍛煉聯合推拿按摩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和關節的影響[J].醫學新知雜志,2018, 28(z1):46-48.
[3]于瑞葉.水中康復操訓練治療踝關節損傷34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77-78.
[4]王盈盈,吳玉玲,蔡涵,等.水中步行訓練對治療踝關節損傷的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志,2017,38(1):84.
[5]徐禮才.踝關節扭傷不同階段的康復治療與訓練[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9):20-21,24.
[6]黃彩鳳,黃裕桂,張榮斌.水中平板運動結合常規康復訓練在踝關節骨折內固定術后患者功能恢復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 15(2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