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罡
(祥明大學大學院 韓國首爾03016)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的目標,這是現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詳以及所有學校體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去實現的目標[1]。體育在教育中始終具有重要地位,學校體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關鍵環節,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和質量對推動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以懷化市鶴城區為例,對城市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現狀、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體系進行調查研究,旨在清楚認識城市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現狀,發現其發展中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促進其更好開展的對策[2,3]。
1.1.1 對象
以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為研究對象。
1.1.2 研究樣本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懷化城區抽取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懷化學校(文中稱師大附小)、宏宇小學、河西小學、歐城小學、鐵路總公司第一小學(文中稱鐵一小)5 所學校,調查每校3~6 年級的在校80 名小學生、6 名在職班主任、5名在職體育教師,共400名小學生、30名班主任、25名體育教師。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中國教育網等相關網站進行檢索,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資料,為該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1.2.2 訪談法
通過面談、電話、微信等方式對懷化市從事體育教學和從教多年具備豐富經驗的班主任,就調查問卷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并聽取他們對懷化市城區小學學校大課間現狀、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措施的看法和分析、對面臨問題的見解以及對存在問題所提出的對策、建議等。
1.2.3 實地考察法
對5 所學校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大課間體育活動時的相關路徑安排與安全保障安排。
1.2.4 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設計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遵循調查問卷的設計原則和要求,根據該研究涉及的相關問題,設計了《懷化市鶴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現狀調查問卷》共三類問卷,分別為學生卷、體育教師卷、班主任卷。
(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對每個學校3~6 年級中各年級發放學生問卷20份,共400份,班主任問卷每校6份,共30份,在職體育教師每校5份,共25份,問卷的回收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表(n=455)
(3)問卷的效度檢驗
設計了關于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的調查問卷,通過5位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檢驗,其總體評價結果均為“合格”。并根據教師提出的意見,對問卷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確定了最終的調查問卷。
(4)問卷的信度檢驗
采用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時間間隔15 天,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懷化學校調查對象進行再測,兩次所得數據經相關分析和顯著性檢驗后,測得學生問卷信度系數為α=0.849,班主任問卷信度系數為α=0.836,體育教師問卷信度系數為α=0.855,根據克朗巴哈系數[4,5]證明問卷指標體系可靠。
(5)數理統計法
將有效問卷所得數據運用Excel 2010、SPSS 22.0等軟件進行相關統計。
2.1.1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每天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地點的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有3 所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是30~35min,只有1 所學校響應并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每天1h 運動的標準,1 所學校一天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不足25min。實地考察發現,5 所學校都把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安排在上午第二節課結束后,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地點上,所有學校都集中在校內,如操場、室內體育館、藝術館,但是由于有些學校的場地有限,就把學生分為兩批,周一、周三、周五一批,周二、周四一批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特別是在冬季學期對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需求更多,建議針對各學校的特點,合理地安排各年級、班級的大課間時間,以滿足所有學生對大課間時間、場地、器材的需求。
2.1.2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項目調查分析
目前,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方案應該立足學校實際,選擇一個或多個元素組建核心主題,圍繞核心設計一系列開放的活動內容,集中活動與分散鍛煉相結合,創建學校陽光體育特色品牌[6]。如表2所示,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排在前幾位的分別為跑步、廣播操、自編操、跳繩、足球、足球、踢毽子。操類項目一直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大部分學校都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期間安排了廣播操活動,其中有全國系列廣播操,也有學校自編操;其次就是跑步項目的安排較多,廣播操后進行跑步已經是最常見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安排了,因為跑步與廣播操都不需要大量器械協助就能完成;相比之下,懷化市鶴城區小學大課間球類項目的安排就顯得格外少,并且通過與體育教師、班主任的面談了解到,現階段幾乎沒有學校做特色開發,只有極少數學校編排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球類自編操。大課間的活動項目單調,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是造成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表2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的項目調查表(n=25)
2.2.1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投入資金情況
1999 年,教育部體衛藝司在中小學中大力推廣大課間活動,試圖通過大課間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質量,但是學校有限的體育場地成為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經費投入是決定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否開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想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小學就必須先具備足夠的場地條件和一定的體育器材設施。通過對30名班主任、體育教師和學校領導的調查和訪談后了解到,學校對大課間的資金投入是不足的,與教育部的要求相差甚遠,各學校每年的專項撥款,70%的學校偶爾有,30%的學校根本沒有,沒有專項撥款的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起來就很困難,大課間只能依靠體育教師的熱情即興發揮。
2.2.2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情況
對30 名班主任的調查顯示,班主任對學校安全保障都感到滿意,反映出懷化市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情況比較好。從表3 可以看出,大課間的安全保障措施中,最固定的被選項就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和教師共同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其次就是固定運動區域。同時也反映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沒有根據學校的特色進行安全保障安排,而是延續著大部分學校對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措施。
表3 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安全保障措施調查表(n=30)
通過對30 名班主任的調查和訪談,了解到懷化市鶴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考評方式多數為每學期、每天、每周考評,參與考評監督的人員為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值周教師。因班主任工作屬于考評機制里的一部分,所以不劃分為考評監督人員,其中學校領導、體育教師考評監督的頻次最高,達到70%。進行每學期考評的學校有2 所,每月、每周、每天進行考評的學校各1所,可見考評頻率不算高。
學校體育承擔著增強學生體質、培育體育人才、傳承體育文化等基本任務。當前,學生普遍喜歡和愿意參與各種學校體育活動,但現實中各種因素常常會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不斷減少,如課業負擔重、空間有限、場地不足、無人監督等因素。由表4 可知,影響懷化市鶴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和成效監控開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學校重視程度,其次就是組織形式與活動內容、安全問題,再次就是體育師資力量、學生態度、場地器械、學校投入資金。
表4 影響懷化市鶴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和成效監控開展的因素(n=30)
(1)在大課間體育活動過程中,60%的學校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工作開展較好,但也有40%的學校忽略了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效果不理想。
(2)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所有調查的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都是先安排廣播操活動,其次就是安排跑操,全部都是傳統的常見運動項目。
(3)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由于體育教學理念、體育教學設施、學校的特色體育等因素的不同,近50%的小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校園體育文化氣氛不夠濃厚、活躍,直接制約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氣氛,同時影響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成效、學生體育能力與運動習慣的養成。
(4)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投入了充足的資金,保障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工作,50%的經費來源于懷化市教育局撥款,其余50%是學校自籌;安排了一系列安全保障工作,針對性地進行了安全教育,每班至少1~2名教師帶隊參加大課間活動;針對性地建立了管理評價體系,定期進行考評,由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值周教師來評價監督。
(5)影響懷化市鶴城區城區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和成效監控開展的主要因素是學校重視程度;其次是組織形式與活動內容、安全問題;最后是體育師資力量、學生態度、場地器械、學校投入資金。
(1)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需要政府更多地投入專項資金,教育和體育行政部門要深入指導監督,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學校應加大管理力度,分工明確,落實到位,建立長效機制。
(2)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多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成效的評比,總結經驗,多組織主管領導考察、交流學習,拓寬視野。
(3)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就是把大課間體育活動發展好,再發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保證與成效監控,逐步建立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完整、科學的系統化體系,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