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健光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不僅可以轉變原有的時空界限,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所,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為學生主體性生成有著積極影響。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應當堅持從做好小學立德樹人教育出發,創新教育模式,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提升立德樹人教育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立德樹人;教育
現如今互聯網技術對教育發展產生了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應當堅持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展現互聯網時代優勢,創新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小學作為育人的基礎陣地,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時應當及時轉變傳統教育模式與方法,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加大探索與創新力度,合理利用教育平臺,為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一、互聯網背景下立德樹人教育意義
第一,突出學生主體性。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利用互聯網能夠接觸到豐富多樣化的信息與知識,因此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時應當堅持從創新傳統德育教育方式出發,堅持與時俱進原則。通過以互聯網為教育載體,在整合網絡的基礎上構建高效教育平臺,轉變時空等方面的限制,為學生營造出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提升立德樹人教育效果,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第二,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互聯網背景作為當前比較重要的大環境,在教育中應當做好轉變工作,將立德樹人與互聯網教育進行融合。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通過對學生認知特點、心理發展情況等進行分析,在展現互聯網教育平臺優勢的基礎上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延伸立德樹人教育深度,鍛煉學生全面發展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在日常教育中教師應當學習互聯網背景下的立德樹人教育方法,堅持開拓與創新,不斷提升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在適應時代發展的基礎上掌握教育重點與要求。
二、互聯網時代下立德樹人教育現狀
第一,教育方式不合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小學生接觸互聯網的機會較多,尤其是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下,使得碎片化信息不斷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價值觀、思想產生了不利影響。雖然部分小學中開展立德樹人教育,但是在教育形式上主要以傳統教育模式為主,如在課堂中采取講授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育方法與內容單一化,教師長時間占據課堂主體,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思想直接傳授給學生,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解決,立德樹人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不符,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運用意識不理想。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教育教學開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從德育實踐層面來講,卻表現出了應用普及度不高等問題,許多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并未形成互聯網意識,在德育與互聯網思維結合層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雖然也有部分涉及,但是具體成效并不理想。其次,許多小學對網絡德育重視度不高,部分教師對網絡教育平臺的認識并不準確,對新型教育模式與方法存在抵觸心理,使得立德樹人教育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三、互聯網時代下立德樹人教育措施
第一,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時應當堅持從當前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現狀出發,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模式。通過加大校園互聯網在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做好建設工作的基礎上解決小學立德樹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小學立德樹人教育中應當從完善互聯網教育設施出發,發揮教育平臺優勢,充實立德樹人教育基礎。通過將立德樹人教育平臺與互聯網進行融合,在創建專門教育平臺的基礎上提升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如可以使用MOOC、O20平臺等,進一步充實立德樹人教育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做好教育融合工作。在小學立德樹人教育中應當堅持從校園互聯網出發,找出與立德樹人教育之間的融合點,提升教育的開放性與有效性,轉變傳統封閉靜態化的德育模式。通過使用開放性動態化的教育形勢,能夠進一步延伸小學立德樹人教育范圍,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狀態,展現學生主體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在新時期發展下為小學生立德樹人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在教育中需要從網絡應用、平臺出發,篩選適合的立德樹人教育內容,完善新型教育模式,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端正思想與行為,提升教育效果。
第三,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小學立德樹人教育應當及時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參與網絡、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活動,提升自身思維能力,為立德樹人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支持。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互聯網中雖然存在海量信息,但是資源質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辨別與分析能力,堅持揚長避短原則,展現互聯網優勢,在規避問題的基礎上提升立德樹人教育實效性。
第四,發揮家園共育作用。家長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小學中應當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展現家長在教育指導方面的作用。立德樹人教育并不單純是學校教育責任,同時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育中需要發揮家長教育優勢,找出家長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結合點,真正將立德樹人教育落實到具體中去。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開始階段,并未形成完善的三觀,因此家長應當及時觀察孩子,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借助有效的溝通方式幫助學生學會辨別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合理控制上網時間,發揮互聯網促進作用。
第五,營造良好教學情景。在小學立德樹人教育中應當堅持從展現互聯網優勢出發,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學習環境,落實新課改要求,在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基礎上將互聯網與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保持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可以借助多媒體在網絡中篩選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公益動畫等,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了解社會發展,在參與學習活動中逐漸樹立起正確的道德品質與修養,對相關知識產生出深刻的印象,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在情景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選擇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立德樹人教育要在小學發揮關鍵作用,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及時引入先進教育平臺,創新教育方法,將學生帶入到立德樹人教育活動中去,讓學生受到德育知識的感染,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蕭敏儀.“互聯網+”時代小學立德樹人教育策略的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8(10):67.
[2]姚軍.立足“互聯網+”落實立德樹人——淺談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J].學周刊, 202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