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晶 陳婷
摘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以人為本”的體驗式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內涵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驗式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的助推器。
關鍵詞:體驗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體驗式教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相較于過去強調學習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將教學知識融入模擬情境,強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獲得即時感受,教師將一些晦澀難懂、過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體驗活動設計,為學生提供課堂實踐參與的機會。如“角色扮演”的換位思考,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問題,以“新鮮感”激活學生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的各類社團活動及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載體,從多向維度體驗,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趣味。
(二)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體驗式教學多以情境、角色、探究、實踐等體驗形式展開,強調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應用。如寒暑假學校組織的社會調查等,通過親身實踐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以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應變能力。課堂體驗式教學項目著重情景設定,培養學生學會使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影響深遠,體驗式教學以其主體性、實踐性、動態性等特征,激發高校思想政治的活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實效,保證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體驗,強化教學目標,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1]
二、體驗式教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一)對體驗式教學認識不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在道德觀念、政治素養等方面的水平,并讓學生擁有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高校教學中,往往會出現教育者們對于體驗式教學的運用方式稍有欠缺,一是認識偏差,教師在實際的應用中,偏重體驗的形式,缺乏實踐后的反思總結,未意識到交流與反思是將價值體驗植入內心的重要環節,仍囿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難以做到入腦入心,缺乏實踐體驗,不會應用,教學實效難以達成。二是過于強調個體的情感體驗,教師將體驗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卻忽略了不同學生的個體實踐情況,將體驗活動與教學目的割裂,并未從系統的教學設計出發進行整體把握。教師對體驗式教學的片面認識嚴重阻礙了學生對思政理論的正確理解和認同。
(二)思政教育隊伍建設不完善
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綜合性教育手段,對教師從理論的理解、知識的運用及教學實踐設計等多方面都提出較高的要求,不局限于自己會,還要從學生視角去研究教學方法。而當前教師在教學內容及課程建設等方面面臨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力,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也增大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難度。教師首先需要根據課程要求及學生實際,建立起完善的體驗體系,否則會出現因對體驗式教學認識不全面而設計的情境體驗讓學生難以適應的現象,從而無法達成教育目標。
三、體驗式教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完善體驗式教學模式
從情境設置、體驗學習、引導反思、出境應用四個維度建設教學模式。第一,緊扣教學內容及目標,創新工作思路進行體驗活動情境設置,采用多元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驗中更好地掌握思政課的學習內容。結合教學目的,適當地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更好地學習。第二,體驗學習,在體驗中教師扮演“主導”角色,學生則為體驗“主體”,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師通過不同的體驗形式,把握學生的特征和需求,為學生提供體驗機會。第三,以體驗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在學生融入體驗教學活動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幫助學生從實際角度去理解所學知識,并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加強體驗深度,通過學生自身體驗強化所學,讓其在潛移默化中重構自我的知識體系。第四,出境應用,讓學生將所體驗的內化成果融入生活,實現學以致用,從而提升體驗式教學的育人質量。
(二)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依據學習主體設計課程整體結構,在育人過程中把教育對象作為主體,要求教師不僅具有雄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教學模式及實踐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體驗式教學風格。為此,開展以體驗式教育為依托的專題討論,根據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開展團隊內部的研討會,按照期待的學習成果進行課程結構搭建,設計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保持學生對課程的新鮮感及參與感,在體驗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和記憶所學知識,不斷提升教師體驗式教學的專業運用能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
在參與式教學應用及師資隊伍建設基礎上,還需從多元視角介入搭建體驗參與平臺。一是教師直觀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融入課堂參與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增強學生的體驗獲得感。二是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社團及校外實習等,擴大體驗參與途徑及覆蓋范圍。以現實情境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檢驗,引導學生分享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體驗活動的心得,提升學生的體驗感,調動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自我體驗學習能力。
結語
體驗式教學具有的趣味性、實效性、協調性等特點,有利于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了解高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發展特點,進一步調整教學設計,通過體驗式教學,形成一套新的知識架構,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將內容思考、價值、情感等融入自我道德行為中。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正確參與,通過實踐中的師生平等互動來協助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但體驗式教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面臨較多挑戰,為此,教師應提升對體驗式教學的全面認識,建設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強化知識的掌握,引導實踐作用于學習主體,共同致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核心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陳雯.“體驗式”教學在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品牌研究,2018(6):198,201.
[2] 鄭莉萍.體驗式教學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6):114-115.
項目名稱:安徽新華學院2020年學工研究項目《以體驗式教育為依托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實驗》
項目編號:XGYJ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