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婕
摘要:散文作為我國文學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對兒童的文學素養培養至關重要,為了使其充分發揮促進兒童成長的基礎作用,教師應進行重視兒童散文的教學。基于此,本文立足學前教育視角,以幼兒園小班為對象,開展《彩色的天空》散文欣賞活動課,對其具體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引導兒童欣賞優美的文學作品,通過合理的設計與恰當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使其為兒童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兒童散文;學前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兒童散文強調準確性與凝練性,與其他類型的散文相比,兒童散文更具有生活化與童趣化,所運用的文學語言也簡單易懂,同時蘊含深刻的道理,有助于引導兒童在感知散文的魅力的同時,進而知曉文學的價值。散文《彩色的天空》中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自然景色,輪番上場的小鳥、云朵、月亮、太陽等實物可以高度契合兒童對自然的現有認知,更重要的是,這些事物所呈現的豐富色彩有利于引發兒童對大自然的無限暢想,進而感受到自然景象的和諧美好。
一、明確教學意圖,設計教學內容
一方面,教師應確定兒童散文教學的認知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在認知目標上,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思想對兒童行為的先導作用,以提升兒童學習興趣、強化兒童學習動能為導向,從思想和意識上進行切入,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在無形中向兒童傳達“學習”的重要意識與理念,理解散文《彩色的天空》中的內容;在技能目標上,教師應善于運用與組合聽、說、讀、寫的方式,生動有趣的為兒童描述《彩色的天空》中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留懸念等手段吸引兒童參與其中,并借助學說話、角色扮演、以玩代講等方法達到寓教于樂,以此加深兒童對散文內容的理解;在情感目標上,教師應通過有感情朗讀、說唱結合等方法向幼兒傳遞關于美的景象,利用黑板報、手工卡片、場面重現等手段引起兒童對“彩色的天空”的無限想象,切身體會到畫面的色彩美。
另一方面,教師應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與方法。本次課堂的教學重點是科學合理的指導兒童理解散文的內容,調動兒童想學習、愛學習的欲望。本次課堂的教學難點是保持課堂氛圍的活躍度,保證兒童的課堂參與度,確保兒童絕大部分可以認真聽講。本次課堂的教學方法是通過課前為兒童準備好的卡片、道具、獎品,利用角色扮演、情境創設等方法,讓兒童在交流、運用中達到鍛煉語言能力的目標,并能夠借鑒散文句式說短語[1]。
二、遵循因材施教,運用有效方法
教師與兒童分別作為課堂的主導與主體,教師的教學方式、兒童的學習方法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效率。而學前教育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教育,對兒童成人、成才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應徹頭徹尾堅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則,科學合理的選擇最適合兒童的教學方法。
(一)做好準備活動
教具具有活躍課堂氛圍的有效作用,在準備活動中提供教具有利于提高兒童的注意力,為后續的教學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教師都應注重教具的精心準備,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的為兒童設置活動重點與難點[2]。鑒于《彩色的天空》散文內容,在開展本次欣賞活動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教學一體機、音頻與視頻、課件,以及與散文內容相呼應的小鳥、山川、云朵、風箏等事物的圖片或模型、飾品。同時,教師可以讓兒童事先觀察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四個時間點不同的天空情況和天氣情況,并將其記錄下來,以此讓兒童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太陽、月亮分別出現在什么時候、什么位置,并利用語言指導讓兒童掌握觀察天空的方法,從而調動兒童的散文學習欲望,鍛煉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靈活選擇方法
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好奇心較重,普遍具有愛玩、好動的個性特點,因此,在對兒童開展散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靈活選擇適用于兒童特點的教學方法,比如啟發提問法、直觀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通過多措并舉提升學習趣味性,使兒童在有趣中學習,在寓教于樂中加深兒童對事物的感性認知,從而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應依據兒童的學習特點形成“以玩促學”的理念,使游戲成為教學的有效載體,將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巧妙融合,以此滿足兒童愛玩、好玩的天性,與此同時,游戲活動的開展還能提高教學的實踐性,為兒童的動手能力提供機會,使兒童的智力得到提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得到加強,有利于保障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借助情境教學,優化教學成果
在《彩色的天空》一文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導入的手法來為兒童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促使兒童自由表達,以此加深兒童對內容的體驗和理解,優化整體教學效果。例如,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出示藍色天空對應的背景圖片,以此輔助情境創設,并提出問題加強情境針對性,比如“天空是什么顏色的?天空中有什么?”以此調動兒童的好奇心,促使兒童針對散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兒童播放音頻,讓兒童在傾聽中感受散文韻律;接著,借助問題與背景圖片讓兒童初步理解散文內容,逐步深入的感知散文韻律和天空顏色變化;
然后,教師可以為兒童播放視頻,讓兒童直觀看到并觀察天空中景物顏色的變化,激發兒童表達的欲望;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安排“誰來了”的角色扮演游戲,讓每個兒童聽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名字就在天空背景板前活動一番[3]。如此一來,整個教學活動都呈現較高的情節化與游戲化,有利于提高兒童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散文作品,保證兒童散文教學的有效性,使兒童在散文教學中欣賞到散文的美、感受到散文所傳遞的情感,進而激發兒童對文學作品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鍛煉兒童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兒童之后的文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明海. 為什么說聊讀是兒童散文教學的上乘方式[J]. 考試周刊,2021(54):55-56.
[2]陸平. 跟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學教散文——以《燕子》教學為例[J]. 小學教學(語文版),2020(03):13-15.
[3]馮發柱. 兒童散文的鑒賞與教學——以《一匹出色的馬》為例[J]. 小學語文,2020(Z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