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乾
摘要:“學生會是黨領導下的主要學生組織,是學校聯系廣大同學的橋梁和紐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學生會作為青年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組織,黨中央對青年學生和學生會給予充分重視。2019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再次聯合下發《關于推動高校學生會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明確職能定位、改革運行機制、堅持精簡原則、明確遴選條件、嚴格遴選程序等方面,對學生會深化改革提出進一步要求。
關鍵詞:高校;學生會;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根據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關于推動高校學生會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學生會組織深化改革,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加強自主管理,提升自主功能,加強學生會在高校中的民主治理能力。高校學生會組織是黨領導下的組織,其管理大多遵循教師指導、學生執行的管理模式,呈現行政化、業務性強的特點,缺乏活力,組織吸引力不足,每年的學生干部換屆都是難題。傳統的組織管理更多地是從存在的問題著手,尋找組織管理的弱點或短板,從而修正組織的不足。而欣賞式探詢注重新知識探索和發揮潛能,沒有否定、批評,為當前高校學生會改革提供了一個積極的新視角。
一、高校學生會改革的必要性
為順應共青團發展需要,2019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啟動了新一輪的高校學生會改革,印發了《關于推動高校學生會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強化問題導向,直面現在高校學生會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措施,為高校學生會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時,將高校共青團改革納入“大思政”和“三全育人”的總體格局中,切實推進學校團組織發揮政治功能,不斷增強共青團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全國各大高校團委積極響應,高校學生會改革相繼展開。2020年8月17日,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全國學聯二十七大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發來賀信,并在賀信中提出,學聯工作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青年工作的領導,關心和支持青聯和學聯工作,為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增長才干、施展才華創造良好條件。
二、高校學生會組織管理原則
建構主義原則主張對組織進行成功經驗的建構。建構主義原則認為,組織是成員依靠個人的認知與情感所建立的有生命力的集合體,組織的發展與個人的知識經驗是交織在一起的。學生會組織成員具有個體差異性,在原有經驗建構、加入組織的動機等方面表現不同。在組織建立初期,根據建構主義原則,應積極建構組織認知,增強學生干部的角色認同,使他們進一步融入組織;在組織建立過程中,應主動建構成功經驗,幫助學生干部樹立自信心,調動其積極性,夯實組織隊伍。積極原則認為,積極的提問能夠發揮正面效應,激發個體的積極性,發掘學生干部的個體優勢、價值和潛力,協助個體探索并確定自己的組織愿景,幫助組織探尋變革的核心,這也是組織建設的起點。隨著組織的建構和發展,指導教師應鼓勵學生干部主動報告工作、生活中的成功經驗,進行積極提問,鼓勵他們多思考“我能發展什么”和“如何運用及發揮自己的能力”等,以誘發相應的積極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挖掘潛能、發揮優勢。
三、高校學生會組織改革與組織力提升策略
(一)優化學生會干部監督管理模式
針對學生會組織的規范化建設和學生會干部規范化培養,要制定符合實際、科學合理、逐步健全的學生會和學生會干部的考核評價機制,將亮身份、明責任、踐承諾等納入學生會干部的管理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會干部比學趕幫超的熱情,持續提高學生會建設水平。在學生會建設中,要通過加強學習、完善規則、建設制度、常態管理、嚴格考核、嚴肅執紀等多項舉措讓學生會干部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通過談心談話、密切聯系師生暢通監督渠道,形成監督合力。對于管理監督中發現的錯誤傾向和不良作風及時妥善進行處理,力爭實現學生會干部從被動監督管理向自我約束管理轉變,真正提高學生會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二)強化組織服務功能
《意見》中明確指出,學生會的職能定位是以加強對同學的政治引領為根本,以全心全意服務同學為宗旨,及時向同學傳達黨的聲音和主張,引導廣大同學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到黨和人民的共同奮斗之中。學生會應強化服務意識,立足服務導向,堅持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難和需求,可以借助多種新媒體平臺收集學生意見,向學校相關部門反映集中性問題,為學生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學生會應同時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向廣大學生群體傳達黨的聲音和主張,廣泛宣傳黨的最新政策、方針、決議等。例如通過學生會微信、微博、抖音等常見的大眾媒體,發布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史學習教育等熱點文章和特別推送,讓學生及時了解更多重大事件和時事熱點,在后臺以設置小獎品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交流,理性思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自覺將個人夢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機結合。
結束語
高校學生會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長期性與緊迫性,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尤其是高校學生會改革中的一些常態化工作,需要不斷夯實。高校學生會的深化改革關乎高校共青團工作能否在廣大青年團員中產生影響,作為共青團基層工作的有力抓手,高校學生會改革需要不斷依據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深化,穩固改革成果,更要推陳出新,真正將深化改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盧一瑤.新時代加強高校學生會組織建設的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
[2]王久才,葛茂奎.論中國傳統文化對高校學生會組織文化建設的阻力及對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5):246-248.
[3]王蘇蕾,肖承宇,陳盈西.高校學生會組織改革和轉型發展探索——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學生會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28):184-185.
[4]陳丹,方子侖.基于“95后”大學生群體特征推進高校學生會組織改革的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7):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