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佐友
摘要:“問題驅動教學”是指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問題作為核心來設計學習內容,組織學生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提出問題、設計課程和評估結果的角色。在問題驅動的前提下,學生通過主動積極應用知識,進行互相協作和自主探索的學習,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形成學習實踐活動。“問題驅動”教學強調探索學習過程,它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下被動接受和教學方法單一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驅動;課堂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有限,數學學科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較大的難度,給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問題驅動法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幫助小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章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驅動法”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事業提供參考。
一、教師實現從知識傳授角色向未知知識引領者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老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老師作為知識的儲備者和承載著,在課堂上像“搬運工”一樣將自身的知識儲備運送到學生的大腦中,老師作為知識的權威是不受質疑的,學生的學習精神、思辨意識、認知意識處于不重要的地位。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高效”的學習方式是背誦、記憶老師傳授的“權威的知識”,這種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危害性,有外國教育學者曾經說過“學生灌輸的儲備知識越過,越不利于培養其改造世界的批判意識”。“問題驅動”的教學策略與“說教式”的授課理念不同,注重學生主動地去探究世界、探索知識。因此,老師的角色應該發生改變,由知識的傳遞者向知識的引導者轉變,鼓勵學生探索未知的領域,引導學生啟動思維、自我發現、自我創新,完成對知識學習的升華。例如,在“九九乘法表口訣”的課堂學習中,老師不能一味地簡單要求背過、記住口訣就可以了,更應該要求學生探索乘法表中的規律,對于尋找出規律的學生,老師給他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機會,應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二、問題前置,引發學生思考
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就是要將學生的“學”前置。教師應該提前制定適合學生水平的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方向可循。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自學的重要環節,不僅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導入作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階段奠定基礎。小學時期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水平的語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或者提問的方式將問題拋給學生,引發他們積極的思考。“吸收內化”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教師可以將這一過程安排到課堂上,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探尋答案,觀察過程、感悟現象、表達感受。
問題前置不是指教師做“甩手掌柜”,應該“功夫在詩外”,將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課件或問題的形式提前輸送給學生,確保課堂高效的進行。例如,在“立體圖形”的課堂學習中,由于小學生的閱歷不多,有效地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就變成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此時老師可以將問題前置,在課堂教學前一天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后仔細地觀察自己的鉛筆盒和魔方,要求小學生思考兩者之間的不同,并進行總結,學生對知識點有了一定的思考基礎后在老師授課時往往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
三、在課堂上有效提問,營造和諧氛圍
新時代的小學生擁有很強的好勝心和求知欲,在這個階段中,如果小學數學老師善于有效的提問,將會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這一切都依賴于構建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老師往往比較嚴肅、嚴厲,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小學生可能害怕回答問題不正確被老師批評而沒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是低效的,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成長。所以,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努力地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聲音平和、面帶微笑,鼓勵小學生大膽地站起來回答問題,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
例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采用這樣的語氣表揚學生“你是個聰明、聽話的孩子”“你真棒”等,這樣的教學氛圍里,小學生會始終保持輕松的感覺,有利于他們創新思維的發揮和培養。同時,面對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老師不要斥責和嘲諷,而應該慢慢地進行引導,幫助小學生重拾勇氣和信心,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答案。
四、創造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條件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當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學習的價值也得到了呈現。同時解決問題帶來的經驗也會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當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學生的思考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師應該主動地抓住機會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條件。
例如,在學習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別說出自己的生日,相同月份的同學為一組,開展數學題目比賽;或者學習時分秒的知識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制作一個鐘表,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父母與孩子也交流了情感,有利于構建親密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甚至教師也可以融入傳統的生肖文化,在古代每個生肖代表一個時間點,學生也可以向家長了解自己的出生時間所對應古代的稱呼,通過拓展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人的數學智慧,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無定法,當學生學以致用,才真正地實現了教學的目的。
五、結語
小學時期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數學科目的學習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的訓練十分重要。因此,在“問題驅動策略”的理念下,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案,更加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等素養的培養,幫助小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學習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李華萍.基于問題驅動教學的小學數學概念問題設計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05).
[2]朱小寧.問題驅動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