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芳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及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閱讀,在閱讀中掌握知識,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語文綜合能力。對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現狀提出了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自主性閱讀能力;語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且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對學生學好語文非常重要。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度不高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與家長將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背誦等方面,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課堂閱讀及課外閱讀的時間并不多。且部分家長認為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是在浪費時間,對學習沒有幫助,這樣的觀念使得學生降低了對閱讀的興趣,自主閱讀的能力不高,不能在閱讀中掌握有效的信息,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梳理知識的能力不高,無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1]。
(二)閱讀教學資源缺乏多樣性
目前小學語文在開展閱讀教學以及課堂閱讀環節時,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且閱讀資源缺乏多樣性。首先閱讀教學方式的單一會對學生閱讀的興趣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下降,如果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就不能深入探究課文內容,也就無法內化語文知識。其次,閱讀資源缺乏多樣性是指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并沒有延伸教學內容,只注重講解課文內容,對學生的視野及認知有一定的限制。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語文知識、傳統文化、寫作素材等均需要通過閱讀來積累,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對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與經驗才能夠有效理解課文及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與情感,但目前小學生的閱讀量不高,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及語文核心素養有嚴重的影響。
二、培養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以興趣為主,只有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夠有效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對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根據課文內容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性創設閱讀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自主閱讀課文[2]。
例如:在《松鼠》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分析,提取其中學生感興趣的因素,在針對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創設閱讀情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主要講解了松鼠的相關知識,對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采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導入新課“陸地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體型較小,行走時以蹦跳為主,喜歡吃堅果類食物,如松子、榛子等,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出示松鼠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松鼠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閱讀課文的興趣,使學生自主探究及閱讀課文,從而初步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三)拓展閱讀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延伸教學,拓展閱讀內容,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鑒賞水平以及閱讀能力篩選適合的閱讀材料與資源,利用閱讀材料補充課內知識,使學生在閱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或故事中開闊視野。但教師要注意閱讀內容的拓展應基于教材進行延伸,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及規律,之后讓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或故事,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候,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描寫手法、結構等,使學生學會閱讀文章,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教師可針對文章內容延伸教學,如在講解圓明園被毀滅前的美景時,教師可為學生展示圓明園中幾處名勝景觀,如“武陵春色”所指的張家界的武陵源。同時教師可針對英法聯軍的歷史事件拓展至八國聯軍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學會將歷史事件與已學知識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將課文內容延伸至學生的生活。
(三)豐富閱讀教學活動形式,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就要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閱讀時不再局限于課文的要求,而是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閱讀文章,探究自己好奇的問題或故事。對此教師應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針對小學生的個體性及差異性豐富活動方式,在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后,開展交流會、競賽、辯論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中的缺陷,從而不斷提高自主性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完《珍珠鳥》后,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同一個作者的作品,如《捅馬蜂窩》,也可推薦學生閱讀和《珍珠鳥》寫作主題、情感類似的文章,如《刺猬》、《少年閏土》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閱讀文章后有什么感受或學會了什么。在交流會中教師可知道學生閱讀的技巧,使學生學會有效閱讀。通過提高閱讀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漸形成自主性閱讀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實際的閱讀能力、閱讀自主性開展教學,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并在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及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建定. 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 文淵:小學版, 2019, 000(011):507.
[2]方芳. 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0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