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佛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其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信息接受習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積極應用“互聯網+”整合教學資源,重構教學環境,指導學生正確發音,促使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引入教學新形態,營造智能學習環境,以此打造高品質的英語課堂,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英語;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089-03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互聯網+”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以此打造高品質英語課堂,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互聯網+”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符合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信息接受習慣,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引擎搜索、資料整理等功能,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實現教學前的單詞記憶導學、教學中的MIND-MAP記憶法強化、教學后的離線自主學習過程,解決學生存在的詞匯意思理解不充分、語法運用不正確等問題。
一、“互聯網+”的教學整合概述
“互聯網+”的教學整合即賦予英語課堂更多的知識研究屬性,以擴充教學資料的方法,及人機互動的實踐方式,促使學生通過滾動練習、離線復習等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掌握英語詞匯、英語語法,提升英語交際等更多的能力。相關教育工作者以此為方向,摸索出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打造出體系化的英語教學框架,即在圖文交錯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各種APP,幫助學生進行詞匯記憶、語法學習。而基于“互聯網+”的MIND-MAP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整合“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實現英語知識的系統化輸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
二、“互聯網+”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意義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基于“互聯網+”的“詞根單詞APP”拓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空間,可以促使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尋找更多的學習路徑,并在實踐練習中掌握更多詞匯的用法。可見,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停留在課本上、課堂中,而是從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角度,創設相應的教學平臺,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實踐練習中,豐富學習體驗,進行知識的記憶以及關聯性的思考。以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 2教學為例,“come from”以及“be from”的句式用法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可利用“詞根單詞APP”,為學生動態化展示詞性以及句式變化。具體實踐方法如下。T: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do you come from? S:I am from China./I come from China. T:Where is he from?/Where does he come from? S: He is from China./He comes from China.英語跟讀是提升學生詞匯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詞根單詞APP”可在自動介紹語句的情境下,幫助學生掌握上述短語的用法,以此完成跨學科的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可在多層次、內容豐富且具備實踐意義的綜合性課堂實現英語水平的提升。
2.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
創設相應的教育平臺,上傳更多的學習素材,可極大拓展學生的知識應用空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詞匯拼讀方法、自主學習方法、共同學習方法的同時,可通過網絡平臺完成教學規劃、課程設計、教學文化建設。例如,教師運用“生詞本APP”,整理教學資料,在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的基礎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描述人體貌特征的形容詞用法,這也是本單元的重、難點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借助班級某個學生的體貌特點進行知識導入,以此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具體對話情境如下。T:I have big eyes.She has big eyes. He has small...? S:He has small eyes./ He has a long nose./She has white hair. T: We are in the same school. We have different looks.
可見,教師借助“生詞本APP”列舉短語實例,進行“We look different./We have different looks.”的教學,可使學生掌握“They look the same. They like different things.”等英語句式的用法。另外,教師還可將本單元的難點知識上傳至平臺,讓學生自主復習相應句式、語法,以此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 “互聯網+”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策略
1.整合教學資源,重構教學環境
要想確保學生充分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就要保障所提供的教學資料具備良好的學習框架,并能在實踐中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以“羊駝英語APP”為主要框架的英語教學課堂,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創設出相應的學習情境,其核心與抖音等短視頻軟件類似,能在調動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主題式課堂教學品質,并打破英語單元知識之間的圍墻,極大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以仁愛版的英語發音規則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羊駝英語APP”的錄音、模仿等功能,根據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組合陌生詞匯的讀音規則,并通過圖文展示,強化學生對相似詞匯讀音規則的理解。然后,教師再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難度遞增的學習氛圍中,實現知識、能力的提升。具體教學策略如下。T: 元音字母a,在開音節中讀[ei]。提供例子:name、plane、Jane、baby、cake。T:元音字母a,在閉音節中讀[?]。提供例子:bag、dad、hat、map、black、back。T:元音字母e,在開音節中讀[i:]。展示例子:he、these、me、Chinese。T:元音字母u,在開音節中讀[ju:]。展示例子:student、excuse、duty、Tuesday。
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借助“羊駝英語APP”的讀寫與錄音功能加強學生對不同元音字母讀音規則的理解。此外,“羊駝英語APP”還能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下,提供更多的教育話題,讓學生在探究不同主題知識的過程中,將詞匯以及不同元音字母發音規則的學習整合到口語的實踐練習中,并進一步將語法的學習整合至情境交流中。例如,教師借助“羊駝英語APP”播放有關校園生活的情境對話內容,可使學生在聆聽英語內容的過程中,圍繞校園生活的話題,掌握不同英語句式的應用方法,這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具有積極意義。
2.充分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正確發音
在指導學生正確發音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視頻展示內容的不同,以口型與發音、音標與發音為出發點,促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包括戶外交流、小組交流等形式,以及跟讀、引讀等多種學習形式,可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而視頻等可見內容,同樣深受學生歡迎,契合學生的日常信息接受方式,可引發學生關聯性的英語發音思考。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Review of Units 3-4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具,規范學生的發音。T:I'm sure the sports meet will be exciting. T:激動(excite)形容詞形式(-ing)變形為(exciting)令人激動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強調exciting中e和i的發音,并通過口型模仿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師生問答的形式,結合多媒體工具提升學生對情境對話的聽說能力,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進行口語方面的練習,最后以整個班級為單位進行生詞連線的實踐練習活動。這不僅可使學生準確掌握不同情境下的單詞發音,還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生詞的發音。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相應的情境,通過師生對話、小組對話等方式,引出教學重難點內容,并結合實際情境以及實際對話內容,進行語法講解,不僅可使學生對不同情境下的發音特點形成認知,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
3.巧借網絡平臺,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吧啦吧啦”等網絡平臺的教育整合價值,在于可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增設相關教育話題,引發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終實現強化學生理解、記憶的教育目標。而“每日英語聽力”等小程序可簡化教學結構,使英語教師將注意力集中在師生問答以及問題引導上。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加學生的知識討論頻次,拓寬學生的討論范圍。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的教學為例。T: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video?/ What's in the classroom? S:There are some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T:What's on your desk? S:There are some books on my desk. T: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on your desk? S:There are four (books). T:Is there any water in your bottle? S:Yes, there is. T:How much water is there? S:Only a little.
以此為方向,教師可在單詞、短語的用法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單元重難點內容,并利用網絡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以小組的方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頻次,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還可根據“每日英語聽力”小程序、“吧啦吧啦”網絡平臺中的不同內容,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引入教學新形態,營造智能學習環境
“翻轉課堂”的出現,是對數字技術的一種拓展,也是應用“互聯網+”進行教學的主要體現。教師借助翻轉課堂設計相應的教學問題,營造出討論氛圍,是進行“互聯網+”教學整合的積極實踐。翻轉課堂不僅增加了師生、生生互動的頻率,還能使學生在不同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得到針對性的指導。例如,教師可利用“羊駝雅思APP”的多項功能,豐富學生的實踐方法,讓學生在翻轉課堂中,提升自身的學習參與感,感受到不同英語詞匯的使用方法,繼而改變自身不規范的使用習慣,逐漸養成口語、閱讀、語法記憶為一體的良好學習習慣。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教學為例。T:What's the shape of ...?/ What shape is ...? S: It's a(an) circle/square/triangle/ rectangle/oval. T:How long /wide/tall/heavy ... is it? S: It's ... centimeters(meters) long/wide/tall/heavy. T:What do we use it for?/What do we use it to do? S:We use it to (do sth) .../for (sth/doing sth). 教師可將主要教學內容,以提問的形式引入,并運用翻轉課堂調整教學順序,讓學生在問題探索中重新組織單詞、短語。整個教學過程完全置于相應的APP以及網絡平臺中,可提高學生與各類APP的交互程度。教師通過“羊駝雅思APP”創設智能化學習環境,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特殊句式的用法,可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用法。可見,智能化的學習環境能幫助學生在人機交互之中學到更多詞匯的運用方法,繼而改變自身不科學的學習習慣。
四、結語
“互聯網+”應用于學科教學中,符合信息時代發展的需求,符合學生的信息接收習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基于“互聯網+”對各類網絡平臺以及教學APP上的特色資源進行規范化處理,并將其融入教學框架之中,進行系統化的輸出,實現英語教學內容的全覆蓋。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教育資源,指導學生正確發音,促使學生積極互動、交流。而以貼近實際生活的角度結合各類APP的基礎功能改變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實踐練習中豐富學習體驗,進行知識記憶和知識關聯性思考。
參考文獻:
[1]程慶花.“微課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J].校園英語,2020(50).
[2]宮秀燕.探索“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實踐[J].中學生英語,2020(46).
[3]李文歡.“互聯網+”情景活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0(30).
[4]梁戰玲.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新探[J].吉林教育,2020(12).
[5]王娟.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J].英語廣場,2020(06).
[6]景曉紅.“互聯網+”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2020(02).
[7]高凡.“互聯網+”視域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8]張檢華.“互聯網+”背景下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創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9(06).
[9]金鑫.“互聯網+”環境下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英語教師,2018(06).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Li Fochang
(No. 4 Middle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angting 366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net plus" is widely applied in subject teaching, it meets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meets students' information acceptance habits, changes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expands their learning space.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an actively apply the "Internet plus" integrated teaching resources,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 pronunci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interact and communicate, and introduce new teaching forms to create an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create high-quality English classroom, meet students' diversified learning needs,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ence in English disciplin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environment;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