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專門職業大學的人才培養及啟示

2022-01-19 08:53:34李夢卿陳竹萍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1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李夢卿 陳竹萍

[摘要]專門職業大學是2019年正式招生辦學的日本新型本科職業院校,相較于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等,它的人才培養呈現出不同特征,尤其是在辦學定位、課程設置與開發、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完善與創新。日本專門職業大學與我國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發展時間幾乎同步,都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為適應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進行的主動變革,兩者具有發展的同理性、目標的明確性以及專業與產業的適應性等共性。專門職業大學是基于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創設的,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性課程、結構化師資和科學的評價機制等對我國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建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日本;專門職業大學;本科層次;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李夢卿(1969- ),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院長、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竹萍(1996- ),女,安徽安慶人,湖北大學在讀碩士。(湖北? 武漢? 43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湖北省重大調研課題基金項目“加快構建湖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問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W23-3,項目主持人:李夢卿)

[中圖分類號]G71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2-0052-08

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應用型人才的更高需求,日本政府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經過多次會議探討決定創設專門職業大學(専門職大學),比較典型的有2019年4月建立的高知康復專門職業大學(高知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學)、2020年4月建立的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東京國際工科専門職大學)、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業大學(東京保健醫療専門職大學)和名古屋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名古屋國際工科専門職大學)。這些專門職業大學以培養具有高度實踐力、高度創造力的專門職業人才為目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支撐。

一、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實為創設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提供可能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新興技術的應用加快了產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雇傭環境的技術化、能力化。與此同時,持續已久的少子老齡化問題直接影響經濟、教育的發展,導致日本經濟長期低迷,高職院校生源競爭激烈、人才培養質量良莠不齊。日本職業教育亟須回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與大學同等地位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培養專門職業人才,促進經濟發展邁向新階段。

1.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模式亟須革新。“二戰”后“日本經濟經歷了經濟復興期(1946—1955年)、快速發展期(1955—1957年)、穩定增長期(1973—1987年)、泡沫經濟期(1987—1991年)、失去的20年(1991—2010年)等階段”。“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產業結構也得到了改善,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下降,而第二、第三產業比重有所增加,驗證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即經濟的發展會影響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伴隨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升時,產業結構則出現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發生后,日本經濟陷入連續二十年的停滯狀態,盡管政府采取改變貨幣政策等措施,但仍不能恢復到以往的繁榮局面。與此同時,第三產業的人均收入高于第一、二產業,使得求職者大量涌入第三產業以尋求更高的薪資,勞動力重心轉移至第三產業。當第四次產業革命來臨時,物聯網(IOT)、大數據(BG)、人工智能(AI)、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加速了產業技術更新,推進產業朝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趨勢發展。“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推測,第四次產業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投放使用將會減少735萬低技能勞動崗位,而技術革新又將創造574萬個工作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沖擊與影響,雇傭環境的技術化、能力化要求也越來越普遍。“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與羅伯特·盧卡斯創立的內生經濟發展理論認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是知識與技術,技術革新需要受過嚴格教育和培訓的人力支撐。”日本政府將第四次產業革命視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頒布了《新產業結構藍圖》《教育振興基本計劃》一系列政策文件,針對經濟、教育發展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2.少子老齡化引發社會危機,專科層次高職院校發展陷入困境。人口的數量、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教學質量。少子老齡化問題最直接的社會影響是勞動人口的下降,導致經濟發展缺少足夠的人力支撐,這對與市場經濟最為密切的職業教育提出了較為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為需針對老齡人口的人力資源再開發提供職業教育和培訓,以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的定義,超過7%的老齡化率(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稱為老齡化率)為老齡化社會,超過21%的老齡化率為超老齡化社會。2007年,日本老齡化率達到21.5%,2013年老齡化率達到25.1%,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預測到2060年,平均每2.5個人中有一位65歲的老年人,平均每4個人中有一位75歲的老年人。”日益嚴重的少子老齡化問題使得日本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導致政府養老負擔加劇,制約日本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安倍政府曾于2015年10月提出‘構建一億總活躍社會’的目標,并出臺新‘三支箭’政策,即孕育希望的強勁經濟、成就夢想的育兒支援、安心的社會保障。”少子老齡化問題也直接影響了教育界,入學生源的急劇減少給高職院校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各院校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學生報考以謀求院校的生存與發展,從而導致高職院校之間競爭激烈,培養質量參差不齊。

3.職業教育遭遇發展瓶頸,頂層設計亟須完善。在專門職業大學設立之前,日本高職院校主要有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這些類型學校因時代需求而設立,定位、發展方向各不相同,曾在促進日本經濟發展、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戰’前,日本高等教育院校主要為大學與專門學校兩類院校;‘二戰’后,日本根據《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等法律政策文件建立起‘六三三四’單線學制,進行學制改革,將不具備升格條件的農業、工業、商業等專門學校改為短期大學。20世紀60年代,短期大學作為大學的一種類型被制度化。”在后期發展過程中,短期大學呈現女性化特點,專業設置以家政、保健等專業為主。1961年,日本在“技術立國”“教育立國”的基本國策下,建立高等專門學校制度,以滿足第二產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高等專門學校多為理工科專業,入學生源男性較多,實行五年一貫制,主要接受初中畢業生入學,無法大規模招收高中畢業生及社會人并對其進行職業教育訓練。1976年專修學校制度建立,為靈活適應第三產業發展需求,設置基準較為寬松,辦學形式多樣。“短期大學大多建在地方,修業年限為兩年制,為‘二分之一’大學”,專修學校設置基準寬松,自由度高,呈現更多的多樣性、開放性、多功能性特征,“但其教育質量評估工作落實不到位,缺乏系統完善的適切性、規范化的第三方評價機制”。鑒于此,亟須完善職業教育頂層設計,打破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提高職業教育辦學層次,重新規劃職業教育發展方向。“2014年10月7日,日本文部科學省接受采納了教育再生實行會議提出的第五次建議,召開相關會議并于2017年3月10日頒布了關于創設專門職業大學的法案。”

二、日本專門職業大學的人才培養特點

“專門職業大學于2019年開始招生”,以培養高度的實踐力與創造力為目標。它在人才培養主體、培養過程方面更加凸顯多元化、實踐性特征,突出實踐性的課程設置,強化學生從事某種專門性職業的實踐應用能力,并通過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專門職業大學除接受政府、社會機構的認證評估外,還積極接受領域內企業的專業評估。這種多元、規范的認證評價體系促進了辦學水平的提高。

1.彰顯應用型特色的培養模式。修訂的《學校教育法》于2017年5月24日在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第83條第2項規定,專門職業大學是教授學生研究高深的專門學藝,培養學生從事某種專門性職業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由此可見,專門職業大學雖打破了職教辦學層次,但本質上仍屬于職業教育,堅持應用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其基本原則。第一,注重多元化的人才培養主體。專門職業大學不僅招收職業高中畢業生入學,更要為社會人士提供入學機會。如果延續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能會產生“同質化”辦學、人才培養質量下降等問題。為應對上述問題,專門職業大學與地方政府、企業積極尋求合作,以保證多元主體參與辦學,實現優質資源互補。如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不僅與富士通、雅虎等多個日本國內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還開展海外實習,以便于學生學習前沿技術知識。第二,關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日本高中生希望升學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想學習對將來有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專門職業大學分析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與需求,增加實踐性課程比重,開展超長期的企業內實習,以項目為載體,教授學生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如高知康復專門職業大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中心開展教學工作,校內共開設22個培訓室(約1800平方米),同時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機會。第三,強調復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日本政府曾做過一項調查,“有68.3%的企業認為高校畢業生缺乏創造力,66.4%的企業認為畢業生對于產業技術的理解能力不足,同時有58.1%的企業認為畢業生溝通交流能力不足”。傳統高校的學科設置、專業劃分細致,專業融合程度較低,而專門職業大學打破了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促進跨界領域融合,增強學生的復合應用能力。例如,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業大學的理療專業課程內容不僅包含康復醫學、理療概論等專業內容,還涉及職業倫理、心理學等相關領域內容。

2.突出實踐性的課程設置。“2016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對新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了制度設計,指出‘高度專門化(専門高度化)’‘強化實踐能力(実踐力強化)’‘精通多領域(分野全般の精通)’‘強化綜合能力(総合力強化)’‘培育學士力(學士力育成)’是新教育機構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的職業化水平高低、分類是否精細,對是否能夠培育出社會市場所需要的職業型人才有重要影響。現代社會,高校已不是純粹的“象牙塔”,尤其是職業教育,更承擔著為社會培育各類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專門職業大學從設立時就致力于突出實踐性的課程設置,教授學生研究高深的專門學藝。“專門職業大學主要開設如下四類課程:一是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基礎知識技能,要求學生修得20個以上學分,主要開設數學等基礎科目。二是職業專門課程,培養與專業相關的特定職業所必需的理論性、實踐性的能力,以及該職業的整個領域所必備的能力,要求學生修得60個以上學分。三是延展課程,學習與專業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要求學生修得20個以上學分。四是綜合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求學生修得4個以上學分。”例如,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將數學等基礎科目及編程訓練等實習相結合,開設職業實踐專門課程,同時開設培養應用力的延展課程。職業專門課程的學分占比最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1/3以上的課程是實習實踐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力。此外,專門職業大學還與產業界合作開發課程、出版和使用標準規范的教材,動態更新教材內容,并不斷對課程進行修訂。專門職業大學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復合應用能力,為日本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3.注重科學規范的認證評價機制。日本教育學者寺崎昌男認為,“大學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大學對教育和研究進行自主創新”。從2004年開始,由文部科學大臣認證的評價機構每7年進行一次評估,對高校教育研究、組織運營等綜合狀況進行評價。日本政府導入第三方評價,對高職院校發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目前來看,“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的評價機制存在科學性、規范性不足等問題;專修學校的認證評價機制則存在教育質量評估工作不到位、信息公開工作落實不力等諸多問題”。專門職業大學總結上述三所高職院校進行認證評價的經驗與教訓,積極完善認證評價制度,根據認證評價反饋加強學校管理,針對不足加以改進。第一,多元化主體參與。專門職業大學除接受政府、機構的認證評估,還積極接受領域內企業的專業評估,加強與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合作,重視多元化主體參與院校認證評價過程,強化高校自評意識,探索學生參與認證評價過程的路徑,深化評價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第二,標準化的操作程序。通過嚴謹的規劃設計、細致的調研分析、嚴格的認證評價,對專門職業大學的整體辦學水平進行評估,將高校目標、教員組織、招生政策等多種情況納入考查范圍。第三,及時的認證評價反饋。定期更新修訂認證標準等,回訪評價對象,保證評價結果的實效性,推動認證評價機制改進與發展,為專門職業大學發展提供精準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反饋結果。例如,高知康復專門職業大學準備通過機構評估與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對課程教學、教師隊伍、教學設施等情況進行評估打分。

三、日本專門職業大學人才培養的實踐策略

專門職業大學通過設立“教育課程協議會”,加強企業內實習,完善教師聘任與培訓機制,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同時,它還十分重視社會人再教育問題,建立了公正性與靈活性并存的生涯職業教育體系。

1.以應用能力為核心,引領專業理論素養培養。理論與實踐并重是專門職業大學的最大特色,它融合了大學、短期大學與專修學校的優勢,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教授,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構起橋梁。在師資方面,聘請精通理論的研究者和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實踐者共同教授課程。“其中實務家教師(実務家教員)占總體教師的40%,一半以上的實務家教師需要有研究能力,研究員教師占總體教師的60%,開展小班教學的班級人數不超過40人”,從而能動態跟蹤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課程教學進度與策略,保證了授課的高質量。例如,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業大學的實務家教師占比達40%以上,原則上開展不超過40人的班級教學,班主任針對學生情況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并提出學習建議。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開設基礎課程、職業專門課程、延展課程、綜合課程四個層面的課程,確保課程設置的均衡化、合理化,其中1/3以上的課程是實習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力。“在開展實習方面,創設與職業直接相聯系的實踐的教育環境,實施超長期的企業內實習,4年制學生畢業要求學生總計必須修得124學分以上,實習實訓學分必須修到40個,占總學分的1/3。”以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為例,尤其重視實習實訓,不僅開展超過600小時的超長期企業內實習,還為學生提供海外實習的機會。實習流程嚴格按照《專門職業大學現場實務實習手冊》進行,制訂詳細完備的實習計劃,一位實習指導教師僅教授指導一名或幾名學生。專門職業大學通過師資、課程設置、實習教學等方面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以協同育人為抓手,推進校企合作方式升級。日本經濟學家高橋龜吉認為,“二戰”后“日本多數企業和經營者所選擇的根本方向,都不在于利潤第一,而在于擴大發展事業。經營者的傳統信念就是求取事業的擴大和發展,同時也是為國家和社會服務”。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為開展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3年文部科學省在《邁向產學官合作的新時代》文件中提出今后需加強產學官合作,加強人才培養、活用。”專門職業大學除采取開展合作研究、委托研究、技術咨詢和技術轉讓等合作方式之外,還強化產學合作,推進校企合作方式升級。第一,與產業界合作,更新開發教育課程。專門職業大學設立“教育課程協議會”,保障與產業界在教材編制與課程實施方面的合作。例如,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業大學與日本最大的化妝品、美容綜合網站cosme開展合作,聯合開發與美容護理相關課程。第二,實施超長期企業內實習。在企業或其他類似場所進行現場實務實習,開展項目式學習(PBL),著力提高學生自覺發現課題的能力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與行業企業共同制訂教育計劃,配備實習指導教師,規范實施流程,分析評價實習過程中的缺陷與不足,并采取措施完善實習制度。例如,名古屋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不僅開展16周以上的企業內實習,還配備實習指導教師,通過了解工作流程、實際操作等過程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聘任實務家教師。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認為“只有真正參與到科學研究中的人才有教育好學生的能力的”“一般的教書匠只能傳授僵硬的知識”。專門職業大學不僅對教師的學歷、知識、經驗等做出要求,更注重教師的實踐能力。“確保實務家教師數量比例需占專任教師的4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實務家教師需具備研究能力,要求有高校教師經歷,擁有碩士以上學歷,或者有相關研究業績。”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名古屋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的教師都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與較強的研究能力,有利于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門職業人才。

3.以師資隊伍為支撐,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2017年日本政府根據《學校教育法》設置了《專門職業大學設置基準》,對教師聘任標準做出明確規定,為專門職業大學選聘教師提供了參考標準。專門職業大學教師隊伍建設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合理的教師組合結構。“專門職業大學共有實務家教師、研究員教師、有研究能力的實務家教師及專任教師四種類型的教師,實務家教師占總體教師的40%,一半以上的實務家教師需要有研究能力,研究員教師占總體教師的60%。”第二,嚴格的教師聘任標準。“《專門職業大學設置基準》對各職稱教師的學歷、知識、工作經驗、實踐技能做出嚴格規定。如教授聘任標準為:(1)獲得博士學位,有研究業績;(2)具有與博士學位獲得者同等的研究業績;(3)獲得專業碩士學位,有實際業績;(4)有在大學擔任教授、副教授或專任教師的經歷;(5)在藝術、體育等領域有優秀的特殊技能與卓越的實踐經驗、技術;(6)在專業領域有特別出色的知識、經驗。”第三,全面細致的教師審查制度。主要從教師的學歷、實務業績等方面進行審查,判斷該教師是否符合崗位要求。審查應聘教師的業務實績時,主要審查該教師是否有專業領域資格證書等獲獎證明,是否參與過現場指導等。第四,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新教師入職后,通過校內、校外研修提高教學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如觀摩教學活動等形式培養新教師的進修興趣,提高實踐技能。在職教師則定期參與組織進修活動,更新教學知識、技能、觀念。專門職業大學通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推進課程教學模式革新,保障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知康復專門職業大學、東京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東京保健醫療專門職業大學和名古屋國際工科專門職業大學四所大學實務家教師的比例都達到40%以上,教師的學歷、工作經歷等詳細信息公布在學校官網以便接受公眾監督,學校為教師提供研究經費支持等,以保證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四、借鑒與啟示

專門職業大學的創立是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明確院校辦學定位,設立適切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精準有效的人才培養策略,培育符合勞動崗位需求的專門職業人才,為日本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增效”。日本專門職業大學的辦學經驗對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具有較好的借鑒和參考價值。我國本科層次教育亟須厘清自身屬性,明確辦學定位,遵循教育規律開展教學工作,以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明確辦學定位,建立系統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日本為促進專門職業大學規范運行,多次召開會議,修訂《學校教育法》并頒布《專門職業大學設置基準》《專門職業大學現場實務實習手冊》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法律層面對專門職業大學辦學目標、課程設置、招生規模、教師隊伍、學位授予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了專門職業大學的辦學定位。2014年我國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在政策推動下,教育部自2019年以來分三批批準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不是職業教育的加長版,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復制版,而需明確自身辦學定位,在厘清其教育屬性、職業屬性、本科屬性的基礎上,遵循教育規律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本科層次職業院校要堅持職業教育類型辦學,以培養國家戰略需要、產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借鑒國外辦學經驗的同時,也要總結我國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還要根據產業發展要求科學設置學科專業,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雖然教育部辦公廳于2021年1月印發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辦學有基本的政策引導,但教育行政部門仍需盡快出臺關于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標準、認證評估指標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文件,使我國本科職業院校辦學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2.深化產教融合,培養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926年黃炎培先生提出‘大職業教育主義’辦學方針,主張辦好職業教育須聯結職業界與教育界,從而衍生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思想主張。”日本專門職業大學重視校企合作,在課程、教學等方面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設置“教育課程協議會”以保證企業參與課程編制過程,實施企業內實習,開展實踐性職業教育。近年來,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合作流于形式、校熱企冷等問題,校企合作常態化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2021年1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指出“應與相關領域產教融合型企業等優質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亟須突破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堅持職業教育辦學特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產學一體化辦學格局。同時,政府應積極統籌協調,完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的體制機制,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社會環境,推動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形成;企業也應積極與本科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共育共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院校更應主動與企業合作,與企業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共建共享課程資源、教學資源等,積極主動推進校企合作常態化,為培養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服務。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突出打造高水平結構化的“雙師型”特色。日本專門職業大學打造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師隊伍,為專門職業大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探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學校任何規章和大綱、任何組織都不可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的鉆石理論模型認為,“要通過生產要素建立起強大而又持久的競爭優勢,必須發展高級生產要素”。“雙師型”教師隊伍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提升競爭優勢的過程中屬于一種重要的高級生產要素。我國職業教育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近年來加大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2021年1月22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明確指出“本專業的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50%。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占一定比例并有實質性專業教學任務”。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需通過職前嚴格選聘、職后系統培訓雙重措施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使教師做到“明師德、善育人;講理論、能科研;精教學、強技能;通市場、懂行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需完善教師選聘制度,暢通人才選聘渠道,積極引進和培育高水平教師教學(科研)創新團隊、教學名師、高層次人才,完善教師隊伍的供給結構、專業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同時,還需以“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為依托,定期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定期選派優秀教師赴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交流學習,以期提高“雙師”素質,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

日本專門職業大學在面對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應用型人才的更高需求的情況下,肩負起提升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培育社會所需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幾乎與此同時,我國也提出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需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辦學定位,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打造高水平結構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堅持職教特色,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注釋]

①李夢卿,安培.雇傭環境變化背景下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3):103.

②崔健,肖美伊.戰后勞動力短缺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日本學刊,2017(5):93.

③日経ビジネス.成長戦略に盛り込む「第4次産業革命」の破壊度[EB/OL].(2016-05-27)[2021-03-31].https://business.nikkei.com/atcl/report/15/238117/052600024/.

④沈衛.解讀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的依存共生關系[J].職教論壇,2006(7):23.

⑤內閣府.平成26年版高齢社會白書(全體版)—第1章 高齢化の狀況[EB/OL].(2018-11-20)[2021-04-02].https://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14/zenbun/s1_1_1.html.

⑥劉瑞.后安倍時代日本經濟政策舉措與展望[J].人民論壇,2020(30):138.

⑦⑧(日)天野郁夫,陳武元.日本短期大學的危機[J].大學教育科學,2013(6):30,31.

⑨18教育再生実行會議.今後の學制等の在り方について(第五次提言)[EB/OL].(2014-07-03)[2020-12-25].http://www.kantei.go.jp/jp/singi/kyouikusaisei/pdf/dai5_1.pdf.

⑩稲毛文恵.専門職大學及び専門職短期大學の創設[EB/OL].(2017-09-08)[2020-12-25].https://www.sangiin.go.jp/japanese/annai/chousa/rippou_chousa/backnumber/2017pdf/2017090802

1.pdf.

11131619202425文部科學省.専門職大學等の設置構想のポイント[EB/OL].(2019-01-11)[2020-12-25].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9/

01/11/1410450.001.pdf.

12e-Gov法令検索.學校教育法(昭和二十二年法律第二十六號)[EB/OL].(2020-04-01)[2021-04-01].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2AC0000000026.

14日本経済団體連合會.産業界の求める人材像と大學教育への期待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結果[EB/OL].(2011-01-18)[2021-04-01].http://www.keidanren.or.jp/policy/2011/005honbun.pdf.

15文部科學省.個人の能力と可能性を開花させ、全員參加による課題解決社會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教育の多様化と質保証在り方について関連資料[EB/OL].(2016-06-13)[2020-

12-25].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shingi/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6/13/1371833_2_1.pdf.

17(日)寺崎昌男.大學自らの総合力——理念とFDそしてSD[M].東京:東信堂,2010:1.

21(日)高橋龜吉.戰后日本經濟躍進的根本原因[M].宋紹英,伊文成,董璠輿,等,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176.

22文部科學省.新時代の産學官連攜の構築に向けて(審議のまとめ).(2003-04-28)[2020-12-25].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8/toushin/03042801.htm.

23(德)卡爾·雅斯貝爾斯.大學之理念[M].邱立波,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

26文部科學省.専門職大學設置基準[EB/OL].(2019-08-13)[2020-12-25].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29M60

000080033.

27教育部.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EB/OL].(2020-12-09)[2021-01-07].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35/mtbd/202012/t20201209_504300.html.

28孫善學.產教融合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91.

29(前蘇)巴拉諾夫,沃莉科娃,斯拉斯捷寧,等.教育學[M].李子卓,趙瑋,韓玉梅,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3.

30(美)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7.

31謝永華.本科職業教育亟須教師素質能力提升[N].中國教育報,2020-05-19(9).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高職院校“三個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8:45:16
淺論我國高等專科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一区高清|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福利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日日拍夜夜操|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全裸无码专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精品3p视频|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天堂进入|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一区二区午夜|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在线色综合|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久黄色片|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操美女免费网站|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a|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视频二| 任我操在线视频| a欧美在线|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99在线小视频| AV在线天堂进入|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色亚洲成人|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久久综合成人| 国产你懂得|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αv毛片| 精品1区2区3区|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丝袜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