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多元化視域;課堂評價語;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053-03
【本文著錄格式】李萍 .芻議多元化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的優化[J].課外語文,2022,21(01):53-55.
課堂評價是評價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優化課堂評價,對學生進行啟發,促使他們激發學習潛能。教師評價語常常出現缺乏科學性、針對性、藝術性和時效性等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要從評價內容、評價時機和評價技術等方面入手,展開多元優化,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指向評價內容,評價語要風格多樣
(一)關于文本主題的,詩意浪漫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教學評價的內容,設計風格多樣的評語,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有新意,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可以圍繞文本主題設計詩意浪漫的教學評價語,讓學生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進而自主思考問題,快樂地學習。
《找春天》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教師在評價時也要把握住文本的主題特點,用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促使學生進入相應的情境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說說作者用哪些事物比喻春天,然后結合他們的回答進行評價?!霸诖蠹业幕卮鹬?,我們看到春天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花草樹木都是春天的一部分,溪水潺潺,是春天在和我們對話。那么,大家能否再深入下去,總結一下用什么方法能更好地表現春天的美呢?”這樣的評價首先用富有詩意的語言總結了學生的回答,而后再次提出追問,引導他們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寫作方法,促使其思維更進一步。
在小學課本中有不少古詩詞或精美的散文、童話,它們本身內容多樣,具有詩情畫意。教師可以圍繞這些作品的主題設計教學評價用語,展現出鮮明的形象和典雅的書卷氣,從而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環境。
(二)針對課堂尷尬的,詼諧幽默
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較弱,在回答問題時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此外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上也常常出現尷尬的事情。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幽默詼諧的話語進行引導,起到化解尷尬、活躍氣氛、委婉批評等各種不同的作用。同時,這樣豐富多彩的評語內容也能讓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在學習《三衢道中》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詩歌的畫面,并說說作品展現了怎樣的場景。有學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作者想要吃梅子,所以來到了山中,他很饞?!睂W生雖然想象力豐富,但是他的理解和原詩的意思相去甚遠,引起了其他同學大笑。面對這樣的尷尬場景,教師在評價中展現出了詼諧:“如果‘梅子黃時日日晴’是說作者想吃梅子,那么‘添得黃鸝四五聲’是不是說黃鸝也想偷吃梅子呢?美好的食物讓人印象深刻,但是美好的景物更讓人流連忘返,大家說說作者一路上看到了怎樣的景物吧。”這樣的評價化解了學生的尷尬,而且將提問引到了閱讀的焦點上,促使他們關注景物描寫。
教師要避免直接批評學生,而要展現出教學智慧,若能結合課堂尷尬問題,說出隨機應變、巧妙多樣的評語,則能給學生耐人尋味的感受,也能讓枯燥呆板的課堂氛圍變得更活潑多樣。
(三)試圖調動氣氛的,激情澎湃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一些難度較大的文章,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缺乏閱讀興趣。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一些能調動課堂氣氛的評價語言,這樣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營造課堂氣氛,進而讓他們聚精會神地投入到后續學習中。
《學弈》是一篇小古文,由于文言文和學生的生活距離較大,因此他們的閱讀興趣不夠濃厚。此時教師利用課堂評價激發他們的興趣:“剛剛大家總結認為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到知識,那么,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過三心二意時呢,能否說說自己的故事呢?”在這樣的評語中,教師首先總結了學生此前的學習,歸納了作品的主題思想,然后引入了新話題,促使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討論。這樣立刻就調動了課堂氣氛,讓他們投入到激烈的討論中。如有學生提出自己玩游戲時從不會三心二意,但是在做作業時卻總是想著玩。教師再次評價,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教師若要調動課堂氣氛,則可以設計一些充滿情感的評價用語,又或者融入一些具有鼓舞性的話語,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此外教師還要做到有層次地控制課堂氣氛,既要讓學生情緒澎湃,又要讓他們有冷靜思考的時間。
二、指向評價時機,評價語要有的放矢
(一)評判問題時嚴謹客觀
在展開教學評價時教師還要把握好評價時機,合理運用評價性語言、啟發性語言和賞識性語言進行評價。診斷是評價語言的重要功能,教師要客觀地分析學生的問題,結合他們的學情特點給予客觀嚴謹的評價,既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又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在學習《石灰吟》時,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歌展現了怎樣的精神。有學生在回答時沒有結合作者的生平進行解釋,而是直接抄襲了網絡上搜索到的答案。教師在發現了這一點后,進行了客觀而嚴謹的評價,首先肯定了該學生善于搜索答案,但是也指出不能簡單地記錄他人的說法,而應該將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見解結合在一起。最后教師再次重申了回答該問題的關鍵,讓該學生搜索作者的生活經歷,結合文本進行分析。這樣的評價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學生的問題所在,并給予了他再次努力、改正錯誤的機會,顯得嚴謹而客觀。
學者馬卡連柯認為教師要盡量尊重一個人,盡可能地提出堅定明確和公開的要求。在展開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錯誤,采用診斷性語言進行評價,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產生困惑時循循善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產生種種困惑,此時教師要采用順水推舟、旁敲側擊、梯度提升等方法對其進行引導,在循循善誘中促使學生解決困難。
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周瑜和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有學生在回答時提出了困惑:“諸葛亮和周瑜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嗎,為什么周瑜要暗害諸葛亮呢?”面對學生的困惑,教師采用順水推舟的方法提出評價:“有哪些方法能幫我們了解人物形象呢?直接從文本中尋找答案是最簡單的方法?!边@段評價促使學生注意到“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等詞句,認識到周瑜的心理問題造成了他們的不合。此后教師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了解時代背景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人物。”這樣的評語起到了梯度提升的作用,能讓學生一步步深入下去探究。
教師在展開教學評價時要充分分析學生遇到了哪些問題,并適當降低問題難度,運用啟發性語言進行引導。這樣能起到降低難度、激活思維的作用,學生能帶著問題深入課文,嘗試尋找答案,進而消除困惑。
(三)發生錯誤時給予賞識
學者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當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運用贊賞、表揚類的語言,并輔以動作和表情,給他們一定的鼓勵,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就能帶著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分析自己為何會出現錯誤,并加以改正。教師要適當運用激勵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肯定。對發生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既要指出他們的問題,又要肯定他們的進步。這樣就能給予學生適當的心理暗示,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自我改進。
三、指向評價技術,評價語要富有智慧
(一)有效傾聽,關注細微之處
在展開教學評價時教師還要關注評價技術,讓評語變得更有智慧性。教師首先要善于觀察,展開有效傾聽,看看學生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等表現出了怎樣的觀點,然后圍繞這些細微之處展開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學生關注要點。
在教授《月是故鄉明》時,教師引導學生誦讀這篇文章,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教師發現他們的面部表情并不投入,語氣中也缺乏深情,結合這些細微處可以得知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并不深刻。教師在評價時可嘗試用富有智慧的語言喚醒學生的情感:“大家有沒有和父母、同伴長期分開的經歷呢?分開之后你們的想法是怎樣的呢,內心的感受怎樣呢?再次見到他們后,你心中又是怎樣想的呢?”這樣的評語喚醒了學生的內心情感,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思考,再次誦讀時就能讀出情感,展現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教師要體現出敏銳的洞察力,關注學生的細微之處,并進行啟發式評價。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中。
(二)合理分析,抓住意外信息
教師要通過察言觀色分析學生表達的意思,并進行合理評價,還要整合各種信息,并把握住其中的意外信息,挖掘出創新資源。由于不同的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常常會有超出教師預設的想法,因此課堂中會出現意外。教師要把握住課堂教學的轉折點,運用巧妙的評價促進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
在教授《守株待兔》時,教師安排學生在黑板上寫出文章題目,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整個故事。此時該學生將標題寫成了“守‘豬’待兔”,引發了同學大笑,該學生也很快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顯得十分尷尬。結合這個意外,教師敏銳地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還學過哪些和“豬、株”同音的漢字。在教師的鼓勵下,寫錯字的學生連續說出了“朱、珠、諸”等同音字,并用它們進行組詞造句。教師則引導其思考漢語形聲字的特點,說出哪些部分是形旁,哪些是聲旁。該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教師給予其表揚,而其他同學也發現該學生知識廣博,不再糾結于他偶然出現的錯誤。
課堂意外信息有很多,如學生突然出現的創新想法,又如他們的錯誤觀點,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等,教師都可以把握住,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三)巧妙表達,傳遞明確態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Z言表達的意義在于用“情”說話,教師在評價時也要注意坦誠相待,用巧妙的語言傳遞出明確的態度。教師首先要態度真誠,讓學生感覺師生平等,此外要用語規范流暢,要準確地表達觀點,此外還要注意內容集中簡要,避免無關的話語過多。
在教授《荷花》時,教師讓學生說說這篇作品的結構特點,找出有哪些地方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某學生因為準備不充分,且比較膽小,所以說話支支吾吾,表達也缺乏系統性。此時教師沒有用粗暴的話語批評該學生,而是用真誠的語言和和藹的態度傳遞信息:“其實你說得很好,基本上抓住了要點。但是你說得比較輕柔,大家都沒有聽見,而且,如果能整理一下思路再回答,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你表達的內容了。”教師用“輕柔”來形容該學生的聲音,而且明確表達態度,要求其整理思路后再回答。這樣不僅和藹親切,而且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教師要避免在評價時用粗暴低俗的話語和諷刺挖苦的話語,還要避免絕對片面的話語。若能巧妙而明確地表達態度,則能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師評價語言指在小學語文課堂情境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即時、即興的評價時使用的語言,它一般以口頭評價為主,體態語言為輔。教師評價語言要具有一定的互動性,要架設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橋梁,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評價,進而提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完善教學評價語,從多種角度思考如何優化,進而促使學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娟.還原學科特性突破言語慣性——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語言藝術[J]. 語文課內外,2019(21).
[2]張蓉.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5(11).
[3]李延敏.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J].甘肅教育,2020(5).
作者簡介:李萍,女,1990年生,江蘇洪澤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課堂評價語的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