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
(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山東泰安 271499)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耳鼻喉科常見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造成患者多個鼻竇同時受累,表現為流鼻涕、鼻塞與鼻癢等癥狀,嚴重可引發患者顱、眼、肺并發癥,繼而造成視力變化,甚至使感染加重而導致死亡,對患者生命有嚴重威脅[1]。臨床針對該疾病治療常以藥物、手術等方法進行控制,雖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局限性較大。而臨床有實驗研究證實[2],功能性鼻內鏡手術(FESS)九步法標準化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臨床關于該治療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以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FESS九步法標準化治療的應用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12月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16~61歲,平均年齡(40.52±3.21)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43±1.03)年;文化水平:小學2例,初中7例,高中11例,大專10例,大專以上6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40.25±3.26)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36±1.06)年;文化水平:小學1例,初中9例,高中12例,大專11例,大專以上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與文化水平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國慢性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3]中慢性鼻竇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CT與鼻內窺鏡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癥者,如免疫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②患有嚴重惡性腫瘤或臟器功能不全者;③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④有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⑤近期接受耳鼻喉手術治療者;⑥有傳染性或遺傳疾病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FESS九步法標準化治療,經術前檢查,給予圍術期治療,進行全身麻醉,在鼻內鏡下實施手術治療。分為:①使用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棉片收斂鼻腔黏膜,0°鼻內鏡下檢查患者鼻腔情況,取部分鼻息肉組織留送病理標本,電動切割器或黏膜切鉗下鼻腔內息肉切除及修整;②以球頭剝離子鉤患者突體部的中段,然后刺入半月裂并將上下分離,鉤突體段切除,黏膜下分離鉤突尾段骨質并切除,充分暴露篩漏斗與上頜竇口區;③從后向前、由內向外的將泡氣房切除,促使篩泡后隱窩與上隱窩暴露;④以甲基板開窗患者靠內、靠下中鼻,并將中鼻甲基板部分切除,促使上鼻道與上鼻甲顯露;⑤由外向上逐步切除篩上頜竇氣房、篩頂氣房與蝶篩氣房,使上鼻道引流通道充分開放;⑥將上鼻甲尾端切除,仔細辨認蝶竇自然口并擴大,對其辨認擴大并開發蝶竇;⑦將0°鼻內鏡更換為70°鼻內鏡,可見篩泡基板顱底附著處前方的額隱窩內與外側通道顯露,然后切除額隱窩氣房,開放額竇;⑧對上頜竇口周圍與上頜竇內的病變進行處理;⑨對殘余骨片進行處理,修整黏膜,確認基板附著緣、術腔填塞。術后常規抗生素治療,2 d后取出鼻腔填塞物,清理鼻腔后出院。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行局部麻醉,保持患者體位為仰臥位,進行鼻腔內手術摘除息肉;調整體位為上頜竇手術,開放患者篩竇與上頜竇。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有效率。治療后患者流鼻涕、鼻癢等癥狀均改善或完全消失,經鼻內鏡檢查顯示鼻竇口的開口良好,且無膿性分泌物為顯效;經治療患者流鼻涕、鼻癢等癥狀好轉,經鼻內鏡檢查顯示鼻腔黏膜有輕微的水腫、肥厚、少量膿性分泌物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病情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清指標。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進行自動分析儀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指標水平,包含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應蛋白(CRP)、γ-干擾素(IFN-γ)。③生活質量。通過生活質量量表(SF-36)[4]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狀態、社會功能4項,每項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各項血清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CRP:C反應蛋白;IFN-γ:γ干擾素。
組別 例數 IL-6(pg/mL) IL-10(μg/mL) CRP(mg/L) IFN-γ(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169.52±11.1572.65±4.25* 23.56±3.4413.26±2.14* 7.66±1.42 2.88±0.74* 8.46±3.22 3.63±1.32*對照組 36 168.36±11.2196.65±4.21* 23.25±3.4116.35±2.13* 7.65±1.23 4.26±0.74* 8.62±3.21 5.62±1.23*t值 0.440 -24.071 0.384 -6.140 0.032 -7.912 -0.211 -6.618 P值 0.661 0.000 0.702 0.000 0.975 0.000 0.833 0.000
2.3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精神狀態 社會功能觀察組 36 82.65±4.16 81.56±3.55 82.59±3.56 84.56±3.62對照組 36 76.25±4.25 76.59±3.65 74.95±3.52 73.56±3.55 t值 6.457 5.857 9.156 13.01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疾病,發病機制主要與炎癥有關,常表現為流涕、鼻塞與頭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自然環境的污染較重,鼻竇炎的病發率顯著上升[5-6]。大部分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而傳統手術治療雖可改善患者病情,切除息肉,但對患者的鼻黏膜與篩竇區組織的損傷較大,且手術很難徹底切除病灶,同時術中視野較狹窄、術后并發癥較多,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7]。
FESS九步法標準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可借助鼻內鏡的廣闊視角清晰顯示患者鼻腔內部情況,可有效切除患者竇內隱蔽處病灶,且不影響患者鼻腔與鼻竇的生理功能,可有效發揮其創傷小、術野清晰、操作便攜等優勢[8]。與傳統手術相比,其手術視野廣闊,可清晰顯示鼻腔情況;且有助于徹底切除鼻竇與鼻腔病灶,保留其生理解剖功能,且可顯著改善患者鼻腔通氣功能與炎癥反應,對促使患者預后歸轉有積極作用[9]。IL-6與IL-10屬于多效性細胞因子,可調節多種細胞的生長與分化,參與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在機體抗感染的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CRP是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產生的一些急劇上升的急性蛋白,對患者炎癥診斷有重要意義,在健康人群中的表達水平較低,但若其機體組織受到損傷或發生感染時,其表達水平在6~8 h內會快速升高,并在24~48 h內達到峰值,待機體炎癥消失后,該指標的表達水平會迅速降低;IFN-γ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控的作用,可調控多個基因的表達水平,若出現急劇上升,則表明患者免疫功能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較低(P<0.05),表明經FESS九步法標準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反應。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與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FESS九步法標準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使其康復,其應用效果顯著。與高翔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經FESS九步法標準化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反應,提高治療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