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美 華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商貿與經濟管理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此后,課程思政的理念開始成為高校教書育人的新導向,課程思政的研究和建設也逐步走向深入。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高校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2]目前,高職新商科專業正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在課程、課堂教學和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普遍存在思政元素標簽化、碎片化,未能把專業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未能把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實踐教學,未能有效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等等一些現象。高職新商科是一門融合現代新技術的跨界融合式綜合學科,它采用中國案例,用中國理論解釋中國現象、解決中國問題、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踐,突出中國理論與方法的商學教育,著力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3]。新商科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新商業模式,目前迫切需要加強高職新商科課程思政融入實踐教學的探索。
課程思政的理念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的,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一種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讓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最終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新商科人才培養除了強調教育內容的“綜合性”與“跨學科”之外,更強調受教育者“素養”的培養和提升[4]。新商科人才培養必須體現中國特色,新商科人才應該具有愛國主義、遵紀守法、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勇于擔責、敢于創新、敢于批判等精神品質。
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商科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要求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養成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成為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研究根據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以培養德才兼備的新商科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以專業實踐技能項目為載體的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其基本思路如圖所示(參見圖1)。

圖1 融入思政教育的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基本思路圖示
高職新商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商科人才。本研究根據高職專業教學標準提出的素養、知識、能力要求,以及新商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深度挖掘新商科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內涵,把課程思政元素概括為“商德、商道、商情、商慧”四個方面。
1.商德 商德是商業道德的簡稱,屬于商業倫理學范疇,意指商家在從事經營,賺取利潤的同時,要兼顧消費者、上下游合作者、生態環境等多個利益關聯方的利益,強化自律意識,這是從事商務活動的個體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新商科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新商業模式,其思政元素首先應考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元素,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同時還應考慮傳統倫理文化中的個體道德元素,如盡責盡職、勤儉節約、勤勞實干、開拓創新等職業品質,更要強調自律約束。
2.商道 商道即經商之道。“商”指共創價值,“道”指方向、方法、道理、規則等。商道指經商的原則、方法、規律、經驗和藝術等,強調經營主體在經商過程中應遵守的社會、國家、行業層面的規則、法律、法規等。新商科是體現中國特色經濟的學科,其思政元素首先要考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社會、國家層面的元素,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時要考慮我國傳統商道文化中所蘊含的溝通合作、以和為貴、誠信經商、據義求利、崇儉黜奢等價值要素,更要強調經營主體對社會、國家的責任心[5]184-185。
3.商情 商情是指總體環境中一切影響商業的因素,包括財政經貿法規、商品行情、供應商及采購商的資料等,體現的是一種商術。人在獲取商情信息時必須要有一種超越功利的修為、兼容并包的氣度、救世濟民的遠大抱負和達則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新商科是跨界學科,其思政元素不僅要考慮自尊、自強、自信的健全人格,還要考慮樂觀豁達、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良好個性和情商,更要考慮甘于奉獻、兼濟天下的責任擔當。
4.商慧 “慧”本意是聰明,有才智。慧字上面的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的“彐”字代表家事。所以,從字面上看,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稱之為慧。商慧即商業頭腦睿智聰慧,主要表現為一種對市場行情精細、高超的判斷力和敏銳的洞察力,體現了一種商術。新商科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新商業模式,其思政元素不僅要考慮對市場的敏感性、前瞻性、全球性,還需要考慮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經濟政策,更要考慮通過社會實踐,去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根據高職新商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本研究將“商德、商道、商情、商慧”這些綜合思政元素養成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整體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子目標,并將子目標落實到實踐教學中,固化于實踐教學計劃和課程實踐教學大綱。例如將思政元素融入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項目,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后的實踐教學設計具體如表所示(參見表1)。

表1 電子商務模式實踐教學項目設計表
根據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所涉及的思政、知識、技能等目標要求,組建由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企業教師組成的多元化背景支撐的良性互動的實踐教學團隊,并明確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企業教師的具體工作任務與職責。由專業教師根據教育部關于高職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標準要求,主導制定課程實踐教學標準,并負責課堂實踐教學;由企業教師負責企業真實項目設計、企業文化梳理和實戰項目指導;由思政教師審核課程思政元素的正確性、實效性,并對專業教師與企業教師進行思政教學輔導,以彌補專業教師、企業教師思政教育知識和能力的不足,開闊專業教師、企業教師的思政教學思路,提升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師團隊課程思政教學水平。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團隊教師應該定期開展協同備課活動,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共同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滲透式的隱性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最普遍方式,有助于學生思想品德及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高職新商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在技能項目中設置思政問題來進行,即采用“技能訓練+問題鏈”的互融式教學方法。具體來講,以高職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項目中需要解決或操作的問題為起點,在設置項目技能任務的過程中,隱性設置一些思政素養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并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下是電子商務基礎課程中B2B電商模式項目中的一個任務----“店鋪”裝修的實踐教學項目設計(參見圖2)。

圖2 實踐教學項目設計----“店鋪”裝修圖示
采用“技能訓練+問題鏈”的互融式教學方法,具體要做到以下兩點:(1)所設置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要圍繞課程實踐教學項目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選擇一些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關注的問題。(2)所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可探究性,可以讓學生自主參與,以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及價值觀。
環境是人才成長必備的客觀條件,其作用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高職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環境設計,既要強調知識、技能,也要重視“商德、商道、商情、商慧”等思政元素。
實踐教學的文化氛圍既要適應當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形勢,又要能引領社會的進步;既要體現育才,更要體現育人。實踐教學的文化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愛國、誠信、創新、友善活力。高職新商科專業實踐教學文化環境的設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營造愛國頌黨的氛圍。應該在教學場地懸掛國旗,展示黨史、經濟發展史等圖片資料;(2)營造誠實守信的氛圍。要能引導學生培養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意識,與他人共同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3)營造開放互動的氛圍。要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拓展研究視野。(4)營造良性競爭的氛圍。要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競爭,在競爭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不斷追求進步[6]426-429。總之,只有通過思想政治、知識技能和環境文化的交叉滲透,才能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技能的深度融合。
高職新商科專業的課程考核標準對教和學雙方都起著關鍵的導引作用。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必須共同設置考核指標,共同制定課程考核標準,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考核應該由校內教師、企業教師協同開展,實施學生個人成績與團隊實踐項目成效相融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應該參考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標準,并融入“商德、商道、商情、商慧”元素,其中思政元素比例占40%~50%。要實現課程考核評價從重技能、輕素養向技能、素養并重轉變。下表為電子商務基礎課程中的“網上開店準備”實訓項目的考核設計(參見表2)。

表2 “網上開店準備”實訓項目考核設計表 (單位:%)
總之,課程思政是高職育人工作的一項系統工程。要發揮新商科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思政育人功能,必須不斷挖掘新商科的育人思政元素,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嘗試與創新,并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實踐和教育教學實踐不斷進行完善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