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的更新與進步下,“互聯網+”的巨大沖擊,傳統的教學理念也順應時代發展而有了新的變化,通過不斷與時俱進完善教學手段,創新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智慧和潛能,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當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途徑。故而,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旨在能夠為高職教育提供科學策略,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高職教育;互聯網+;教育改革
互聯網技術被不斷的普及且也在進步提升,它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們生活生產的節奏方式,而且它也提升了教育的質量水平。深受時代的影響,學生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創新,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階段學生對知的需要,“互聯網+”可以讓教育與時俱進,教育內容深化革新,順應時代發展,就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及質量。
從當前實際情況來講,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無法離開網絡。大多數的學生都有通過網絡平臺與他人進行溝通的習慣,借此獲得更多的信息,而且使用網絡已經成為青年群體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的發展中,開發者與用戶之間能夠實現扁平化的互動交流,使使用者的體驗得到改善,將用戶作為重點。在互聯網的思維下,非常重視知識與信息的共享,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使互動更加高效,例如人與人之間或者是人機之間,互聯網思維就是通過互聯網的價值技術等實現創新工作。
互聯網+教育會遵循開放教育、個性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念,與社會化教育為基礎將學生作為重點,突破時空等方面的限制,通過社會力量和科學成果,幫助學生能夠獲得其更滿意的教育,利用自由的思想與教育方式,提高整體教育效果?;ヂ摼W+教育中,會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的行為進行分析,借助互聯網思維和相關技術,在學生的基礎上,制定出個性化的教育方式與教育手段,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高職教育,它除了能為教育工作提供幫助之外,在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也可以發揮出整體性、基礎性及先導性的作用,它更是推動國家技能發展的催化劑。自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變革以來,我國一直在順應時代的變化展開各項創新工作,而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雖然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卻依然存在一定得進步空間。其中最讓人為之困擾的就是高職教育,其發展不平衡、教育不夠充分?!盎ヂ摼W+”的沖擊下,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思路。因為互聯網本身的特質可以讓各行各業可以實現跨地區的合作融合,為高職教育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極其有力的技術支撐。據有關資料顯示,借助互聯網技術改善高職教育水平,利用先進技術優化教育效果,已經成為解決教育工作缺陷的有效方式。所以需要從互聯網+的背景下,針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使教育行業能夠獲得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解互聯網技術在高職教育中能夠發揮出的效果,對于高職教學優化的作用,實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市場競爭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導致社會對于先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在實際發展中,主要是培養高素質與高技能的人才,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所以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其需要從市場發展方面出發,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擁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際性。然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可知,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需要遵循國家提出的要求,也需要按照高職教育的基本規律展開教學工作。高職教育人才需要為當地的發展提供幫助,實現行業的建設,還需要制定出與自身和學生實際情況更相符的教育機制,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課程教育體系,在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提高整體教育效果。除此外,還需要進行素質教育工作,保證課程設置滿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為其職業道德培養提供更大程度的幫助。
高職院校在實際展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從具體情況出發,針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在滿足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崗位變化和服務模式發展,其需要保持和市場之間的溝通效果,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落實,調整整體結構,將重點專業作為自身發展主流,從其它專業的角度出發,形成統一的前進方向,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目標,保證人才培養機制能夠發揮出實際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教育改革的效果。
(一)基于“互聯網+”的分層教學與個性化教學
在當前時代,深受“互聯網+”的巨大沖擊,進而對整個高職院校的教育起了很大的助力推動作用。由于當前時代,國家大力倡導職業教育,進而高職院校降低了門檻,擴大了招生,導致高職生源也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其中包括了普通高中應屆生,也有技能高考生,同時也新增了“3+2”生源,這些學生由于個體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進而其思維模式,智力發展、認知水平等等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故而,針對學生之間這樣的不同的現狀,教師的分層教學是當前時代較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以“互聯網+”為契機進而利用智能化教育平臺,將班級同學都放置在平臺上,進行分組分層的設置,再通過智能平臺系統針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及時推送給相應的學生,讓學生能夠具有針對性的進步提升。若是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小組分層合作的學習模式,教師就可以利用智能平臺,對于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清晰掌握并予以針對精準的指導。利用智能平臺的分層功能,能夠更有助于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予以更加精準的掌握,教師在指導教學中也會有所注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知識收獲的樂趣,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分層教學的長期發展下去就會衍生為個性化教學,這同時也是當下時代教學改革的必然方向,教師在注重分層教學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的提高自身教學質量,進而打造出更加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改
在當前“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及時的打破,并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對教學模式相應的做出改革創新,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的線上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教學模式更加的不受時間地點的局限性,同時也讓教師更加的平近化,讓學生能夠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與教師暢談。若是學生在課下做作業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向學生指點迷津,并且也能對課后作業及時的判斷,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從而大大節省課上的時間。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對遠在千里的學生進行授課。例如在2019年的歲末2020年初學校就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功能,讓學生在家中通過手機電腦進行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在互聯網終端上進行,隨時隨地同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進而豐富自身的教學認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互聯網+”模式下衍生了各種的學習平臺,像學習通、釘釘等都能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予以檢測同時也能通過平臺對學生實現全面的評價考核,進而不僅教師的課堂轉變更加的輕松自如,應用的手段也更加的豐富[1]。
(三)基于“互聯網+”的開發新型教育模式
“互聯網+”模式下,衍生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平臺,類似于雨課堂這樣的教學軟件,高職院校可以以此為契機來創新教育方式。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想要利用這一模式,教師需要提前進行課堂準備工作,因為這一教學模式中,會涉及到非常多種類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師更好的利用多媒體進行各種教學工作,而且也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和圖片等方式呈現出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由教師進行多媒體播放,學生利用手機或者是電腦等都可以觀看有關內容。在實際展開教學工作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方向對知識點進行規劃,安排學生展開預習工作,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相關知識。在設計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利用這一方式也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例如在進行通知文鍛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其他教學課堂的優秀案例,分析不同教師的教育方式,從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保證課堂設計的有效性。在實際進行教育工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閱讀一些案例通知,像《長春市教育局最新通知》,課前布置問題來引入學生的思考,案例中的寫作內容和格式上有哪些要求,并且該寫作結構一共有幾部分,借助提前預習,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容易遇到更大的難題。學生可以提前對通知文的寫作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學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討論,掌握各個知識點的利用方式和寫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實際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在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或者是展開資料分析的過程中,能夠對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實際利用雨課堂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中設置不同的內容,并將其應用到整個課堂講解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有關知識點。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通知文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在有關主題的背景下,發揮出自身的帶動性,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氛圍之中,而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習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工作,找到學習中的重點,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加深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在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基礎知識環節是報告和請示,其使用范圍和結構寫法都要在教學目的中明確[2]。此外,重點在于讓學生能夠熟練處理各種的通知要文。雨課堂就可以讓學生模擬發通知文章的環節,學生可以在互動交流區發布通知,讓其他同學學習指導。雨課堂在作文課程的實際利用,能夠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獲得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傳輸知識點的講解課件或者是視頻,讓學生繼續進行學習。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也會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分析有關內容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參與情況和課后測驗成績等。教師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出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作業。學生在利用有關課件的過程中,各項數據都能夠反饋給教師,例如觀看時長、習題完成情況和觀看進度等,教師在掌握有關內容之后,可以對所有學生做出準確的判斷,使教師能夠更好的改善自身的教學設計,借此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四)基于“互聯網+”的專業體系動態調整優化
當前,“互聯網+”元素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工作崗位的發展必須要應用到“互聯網+”技術,一些傳統崗位也已經被賦予新的工作內容,這樣的轉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當下社會進步的必然方向。為了能夠更好的在“互聯網+”模式下提升高職教育,就要對當前的就業市場予以更加全面清晰的調研,對于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變化緊密的跟蹤調查。對于一些不適合當前時代發展的專業,或是已經沒有發展空間趨于飽和,沒有專業優勢的專業要及時的整治。對于一些有專業優勢,但是自身專業結構不夠科學合理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要進行優化。同時也要具有發展性的目光來看專業,注意審時度勢,高職院校針對性的開設“互聯網+”時代模式專業??偠灾?,高職院校要積極迎合時代發展,不忘辦學初心,對于人才培養要緊密結合“互聯網+”時代元素,同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相互適應相互促進,保障人才培養的全面性[3]。
(五)基于“互聯網+”的課程體系重構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通過同一課程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配列,是教學內容于教學進程的總和。所以對于課程體系的重構,主要從課程目標、課程觀、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活動方式等方向來入手,其中課程觀是起導向作用。在當前“互聯網+”模式的指引下,課程要結合時代元素重新開設,這樣就需要高職院校要結合課程體系,將課程內容課程素養漸漸的系統化,促進學生的全面整體的發展,進而保障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時代模式下,若是想要讓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好的提升,就要積極的與時俱進,做出改革創新。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要積極結合“互聯網+”的時代元素,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實教師技能,讓學生能夠不斷的進步提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將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予以創新,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李玄.?“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學習,?2020,?276(31):175-176.
[2]?余靖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00(005):38-39.
[3]?孫豐.“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未來英才,?2017,?000(017):161-162.
[4]?王靜.?互聯網環境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好家長,?2018,?000(008):82.
作者簡介:張曉鵬(1983—??),男,內蒙古烏蘭察布人,講師,研究方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