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娜 倪驍驊 熊新 鄭竹安 孫婷婷
摘 要: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在《汽車理論》授課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將其有機融入到汽車各大使用性能的授課內容中,從而激發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奮發進取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并提出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計劃,如在導論中引入思政元素、安排專題研討及采用案例教學等,以期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關鍵詞:汽車理論 課程思政 課程改革
Abstract: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education cont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ar Theory", and they a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major automobile performance, thereby inspiring students national pride, and historical mission, then students will forge ahead with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such as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introduction, arranging special seminars and adopting case teaching,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automobile theory, curriculum ideology, curriculum reform
自教育部制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我校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在我校《汽車理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課程授課過程,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不僅讓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情懷,成為新時代的具有愛國奮斗精神的汽車類專業人才。
1 課程思政的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3],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自該綱要出臺以來,全國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根據本校特點來制定相應的課程思政建設規劃,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高質量發展。
大學思政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及其重要的體現,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授課過程中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教育工作中具有及其重要的緊迫性。通過思政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還能轉變大學生的思想,尤其是針對思想覺悟不高的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 思政元素融入《汽車理論》課程
《汽車理論》課程是汽車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我校《汽車理論》課程自2002年開設,至今已有19年,主要面向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能源動力工程的學生開設,平均每年選課人數達二三百人。為了迎合國際合作辦學,將《汽車理論》進行雙語教學,重新設置課程《Vehicle Dynamics》。該課程講述了汽車的六大使用性能,旨在使學生能夠設計針對汽車零部件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汽車零部件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并能綜合考慮到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在《汽車理論》課程教學中,結合每一章節和內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主要融入點如下:
2.1 汽車的動力性
汽車的動力性是汽車六大使用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其它的幾項性能都是在保證動力性良好的基礎上才有研究意義。汽車是一種高速、高效的運輸工具,汽車動力性能好壞直接決定運輸效率,故在汽車設計階段要足夠的重視。在這一章授課時,通過思政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自主創新意識。與汽車動力性直接相關的是發動機,而我國的傳統燃油發動機一直受到國外的技術打壓,導致我國發動機技術遠比國外落后。如今面對新的機遇、相同的起點-新能源汽車,國內專家學者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作為汽車人的同學們,應努力做好專業知識儲備,畢業后積極投身于國家的汽車事業發展,為我國的汽車事業添磚加瓦。
2.2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
汽車的燃油經濟性直接關乎能源問題和環保問題。燃油經濟性好,可以降低汽車的使用費用、節省石油資源,同時也能降低發動機產生的CO2的排放量,起到防止地球變暖的作用。在這一章的授課中,思政教育為倡導節能減排。“十四五”期間是我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國家提出在“十四五”期間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碳中和。我國是碳排放總量第一大國,汽車作為高能耗、高排放的交通工具,其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直接影響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面對能源危機和環保問題的巨大挑戰,作為汽車專業的學生應該能夠勇挑重擔,積極朝著傳統燃油車低碳環保方向努力,降低其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同時又要積極投身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具有專業使命感并肩負起社會責任感。
2.3 汽車動力裝置參數的選定
汽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是相互矛盾的兩種性能,本章主要介紹如何綜合考慮這兩種性能來確定動力裝置參數(發動機的功率、傳動系統的結構形式及傳動比等)。汽車動力裝置參數對動力性、燃油經濟性、駕駛性等有著很大的影響。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為創新意識和愛國情懷的培養。面對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讓使用清潔能源的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的燃油汽車是非常有效的解決途徑。作為汽車專業的學生要理解科技進步,同時激發自身的創新熱情和堅定中國夢自信,為汽車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4 汽車的制動性
汽車的制動性包括行車制動和駐車制動,制動性是汽車主動安全的重要方面,其性能好壞直接關系到行車安全,據統計,有相當多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制動性能差導致的。汽車的制動性也是汽車動力性的重要保障,因為汽車追求高速高效,如果沒有制動性做保障,汽車的動力性就無從實現。本章的思政教育切入點為安全生產教育。從制動性能角度來考慮,影響行車安全的原因主要是制動效能低、制動效能的恒定性差、制動時發生方向不穩定。作為汽車專業的學生,應該從汽車設計階段來保證汽車的制動性能符合要求,避免發生因為制動性能差導致的交通事故,減少人員傷亡和降低財產損失,為汽車安全行駛保駕護航。作為未來的汽車工程師,每位學生都應樹立安全意識和踐行安全生產觀,成為安全生產的模范。
2.5 汽車的操縱穩定性
汽車的操縱穩定性包括汽車的操縱性和汽車的穩定性兩個方面,操縱性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車合一,穩定性主要是汽車穩定行駛的能力。操縱穩定性是一種高速行駛時的性能,它的性能好壞直接關系著高速行駛的安全性,因為汽車的操縱穩定性涉及的問題較為廣泛,需要采用較多的物理參量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其評價方法主要有主觀評價法和客觀評價法。本章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近些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成為研究熱點,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智能網聯汽車對操縱穩定性的要求更高。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與其他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領路人,是每一個汽車人需要肩負起的責任和使命。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當中,中國所擁有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基礎。作為汽車人的我們要具有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智慧和精神,堅定中國夢自信。
2.6 汽車的平順性
汽車行駛時,由于路面激勵(路面不平)及發動機、車輪等激發起汽車的振動,經過懸架及其它彈性元件和阻尼元件進行緩沖減振后,衰減振動、改善乘坐舒適性。汽車的平順性是與汽車乘坐舒適性有關的一項性能,平順性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汽車產品的品質和用戶體驗,平順性是現代汽車的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車輛的平順性也會影響汽車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學生們作為未來的汽車設計人員,如何利用好專業知識去提高平順性能,進而提高汽車產品的質量,是學生們應該主動擔負起的重要責任。如考慮如何改進平順性的評價方法;如何更合理地簡化汽車的振動系統以便更好地分析振動系統對路面隨機輸入的響應,等等。作為未來的汽車設計師,同學們應該扎實學好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意識,研究更多的新技術以提高汽車的行駛平順性。
3 結語
《汽車理論》課程是汽車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它也是相關專業研究生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思政教育改革,結合課程內容和特點,從各章節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做好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塑造科學、嚴謹的職業素養及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及工匠精神,從而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
基金:鹽城工學院2021年《汽車理論》“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KCSZ202134);鹽城工學院重點資助課題 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汽車類專業賽練促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YKT2019A031);鹽城工學院重點資助課題 新工科背景下汽車類專業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研究(JYKT2019A032);鹽城工學院教改項目 “分層培養,賽練促學”應用型本科汽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XCC-2020B17)。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胡大柱,彭亞萍,朱柳娟.建筑結構抗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2):158-160.
[3]程世昆,李子富,張玲玲,鄭蕾,周曉琴,王雪梅.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思政建設[J].中國冶金教育,2021(03):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