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歆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我國深化教育轉型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因尚未建立一個完善的合作參與方都比較滿意的運行機制,往往在合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局面。通過構建基于利益共享理念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考慮合作參與方在合作中的利益追求,建構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利益共同體,在頂崗實習安全保障、教育資源共享、技術交流、評價體系建構等方面密切合作,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助力新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進而為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保障和支持。
關鍵詞:校企合作 利益共享 運行機制
Abstract: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deepe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a 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satisfactory to the cooperation participants, it is often prone to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hot schools and cold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skill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enefit sharing, the study hopes to consider the interest pursuit of cooperative participants in cooperation, build a community of interests fo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skill talent training, and cooperate closely in the aspects of post practice security,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technical exchange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elp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n provide strong skilled talents guarantee and support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nefit sharing, operation mechanism
1 開展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提質的重要抓手
為適應新時期技能崗位的人才需求,職業教育的發展亟需“提質培優”,在此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以確保培養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傳統培養模式下教育出的高職院校學生,因理論知識不扎實、動手實踐能力不足、相關設備獨立操作能力差、知識更新速度慢等,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從而造成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針對該社會現象,政府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創新高校與企業、行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的人才機制”。在此現實背景下,探索如何開展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建構基于利益共享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通過機制的合理設置,照顧參與方的利益關切,充分調動參與方的合作積極性,在良性的合作互動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校企合作這一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天然優勢,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校企聯動、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深度促進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任務、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無縫對接,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實踐、緊跟崗位需求、職業特色明顯的特色與優勢,為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機制保障。用此新型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為合作參與雙方創建“共贏”局面,確保參與合作的雙方能形成長期且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合作中充分激發雙方的合作意愿,進而破解“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局面。
2 現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過步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發展階段,各行各業的職業崗位對相應的技能人才有了更高的門檻。然而高等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學校“所教”非企業“所需”,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等尷尬局面。為了滿足新形勢下的職業崗位需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做出相應的調整,進而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為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緊跟行業發展的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破解該尷尬局面提供了良好的藥方,對企業技術創新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目前國內尚未建構合理均衡照顧合作雙方利益關切的可以復制推廣的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致使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合作的水準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校企合作擁有的巨大人才培養的天然優勢。在技能人才培養的實施和運行過程中,仍普遍存在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不完善、育人模式單一、課程體系陳舊、技能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不科學等內部問題,以及政府職能部門職能缺位、行業與學校缺少良好的協調溝通、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等外部問題。
因此,如何理順學校、企業、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系,充分調動各參與方的積極性,進而建立起良性互動、協調一致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以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實施,是我們必須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3 基于利益共享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實施策略
3.1 構建利益共享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構想
3.1.1 構建利益共享模式的總體思路
校企合作是一種必須學校和企業雙方開展良性互動的行為,學校和企業需在合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在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形成優勢互補,“合作”才能實現,才能實現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賦予給校企合作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時代使命。而然,由于學校和企業兩者的有著不同的社會職責,新時期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培養適應新的職業崗位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而企業的行為很多時候是以利潤為第一導向的,因此,企業在合作中,最關心的便是合作能給自身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價值,合作中獲利的大小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合作意愿與積極性,要想讓企業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來,在建構新型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到參與企業方的這一關鍵利益考量。
基于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出發點在于著眼平衡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的利益訴求,以期通過滿足合作參與方的利益追求來調動各方的合作意愿和積極性。作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的核心利益參與方,學校追求辦學利益最大化,而企業則追求利潤最大,因此通過合理的機制建構,盡最大可能兼顧校企雙方的利益關切,將學校辦學效益追求與企業的利潤追求有效的聯結起來,形成合作的利益共享的命運共同體。使該新型的校企合作運行模式,成為高職院校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又成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模式。利益共同體的建構,使得參與合作的學校和企業真正實現合作關系的可持續維系與發展,才能很好的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長期困擾我們的校企合作中“剃頭挑子一頭熱”的難題,建構基于利益共享理念的校企合作“雙贏”模式的出發點正在于此。
3.1.2 運行利益共享機制的具體做法
瞄準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職業崗位需求變化,深入用人企業調研,借鑒學習國外的有效經驗,從合作利益共享的視角,提出以下六個方面的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模式構想。
3.2 建立學生頂崗實習的安全保障體系,清除校企合作的第一顧慮
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校企合作雙方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缺乏完善的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將嚴重制約相關合作的開展。人才培養,安全先行,建立并完善相應的安全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障。高職院校和企業作為校企合作中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首先要根據學生實習的崗位特點健全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制定《高職學生企業頂崗實習安全管理制度》和《學生企業頂崗實習保險管理辦法》等制度。
其次,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應該加強安全教育,讓學生了解各崗位的安全隱患,通過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學習,以及典型安全事故的宣傳講解,強化學生安全生產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另外,為全方位保障學生頂崗實習過程各環節的安全,做到有效監管各環節的安全,學校與學生、企業與學生之間均需簽訂實踐教學活動安全教育登記表,做到頂崗實習的全過程、各環節都有詳細的安全注意事項記錄。
此外,還需要建構學生赴企業頂崗的安全責任機制,通過在安全責任機制的的指導下,合作參與方在學生赴企業頂崗實習前簽署相應的合作協議,以明確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安全保障責任,明晰學校和企業在保障學生頂崗實習安全方面的各項義務和責任。
3.3 建構校企合作的雙導師育人機制,為技能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在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中,高職院校與相應的合作企業要建立校企“人員互聘,職務互兼”的雙導師制管理辦法,組建雙導師教學團隊,構建以“專業教學”和“企業實踐”為重點的互培共用長效機制。在此機制的指導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制定中,應該邀請企業專家、技術骨干等參與到其中,讓人才培養從源頭上就準確對標實際崗位能力需求。在學生赴企業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企業一線專家作為他們的技能導師,負責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分享其在實踐工作中的技能經驗和崗位知識。學校給校企合作中的企業導師予以一定的薪酬,從而激勵企業導師的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學校定期選派專任教師赴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踐經驗,提升技能水平,更好的服務與實際教學。
3.4 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學校與企業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
學校和企業因社會角色的不同,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有著不同的優勢,如何通過合作機制的建立,充分調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形成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優勢互補,對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的提升影響重大。在利益共享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機制中,應該對此特別重視。合作雙方應該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搭建校企合作信息溝通和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基于此平臺,學校和企業可以在技能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等方面及時的互動交流。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的走向讓學生“所學”緊跟對應職業崗位能力“所需”,實現教學與人才市場的無縫對接,使得教學更加有針對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提升學生的職場崗位的適應能力。
3.5 創新校企合作共同考核和評價機制,使實習的考核評價更科學
新時期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各職業的崗位能力要求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傳統的技能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此,人才培養的方式需要在各方面做出積極地調整和改革。而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的改革,對技能人才的培養起著引領和規范的作用,決定這人才培養的最終成效。為適應職業崗位新的發展要求,校企合作雙方應該變革傳統的人才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建立“四位一體”的多元評價體系,打破傳統人才培養評價單一的局面。
讓企業人事部門、企業導師、高職院校教師、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讓技能人才培養的評價更加全面更加科學合理。
適應新時期產業結構升級的崗位能力訴求,高職技能人才的培養多元評價體系,應從技能水平、職業操守、崗位適應能力、學習態度、團隊意識、工匠精神等多方面考核評價學生。考核的場景既包課堂表現,也包含在崗表現,以及社會表現等多方面。因此,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的多元評價體系,既包含評價主體的多元,也包含考核場景的多元。
除此之外,新型評價體系的構建還應借助信息技術,用新科技提升評價的激勵作用。建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可視化評價體系,建立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評機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實現高職學生顯性和隱性職業素養的定量分析;并借助智慧教學科技手段,形成伴隨式的可視化評價,實現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實施動態監測,從而科學指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助推高職院校“三教”改革,助力職業教育人才培養。
3.6 建立柔性化教學管理機制,激勵學生的實習熱情
以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施的學分制,缺少彈性,太過死板,不適用校企合作這種多方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實施。為有效發揮出校企合作在培養技能人才的天然優勢,需改革現有的學分制度,需針對性的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合理的易操作的彈性學分制。學校和企業應合作構建學分互任機制,制定好適用于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生的學分轉化辦法,
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等,根據規定可以折算成學分進行獎勵。在崗位上因出色表現,突出貢獻而獲得的表彰,也可以折算成學分,通過緊扣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職業崗位表現的彈性學分制的實施,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工作積極性,能更好地激勵學生提升崗位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
3.7 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予以相應的政策支持,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
高水準的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僅依靠學校和企業兩者是難以實現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除核心利益相關方外,還需要政府從中予以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協調,從而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但目前國內尚未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支持和規范該舉措的實施,導致政府部門在現有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中的角色非常微弱,從某種程度上致使校企合作的運行效果欠佳。
因此,發揮政府相關部門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對參與校企合作的學校和企業,進行相應約束的同時,予以一定的激勵,從行政層面,建構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監管激勵機制,將對我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此,應先理清學校和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的合作中的利益關切和社會職責,針對合作參與方包括學校、企業、政府等制定具有一定法律約束力的制度,使參與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成為成為企業應盡的社會職責。在剛性約束的同時,政府應制定好相應的激勵政策,給參與合作的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勵,用政策引領校企合作的建構。
4 結語
構建基于利益共享理念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均衡考量合作參與方的利益訴求,用利益驅動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從而充分發揮出合作方各自的技能人才培養優勢,形成1+1>2的效應,在高水平的合作中,使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企業破解社會招工難,難以招聘到具有企業歸屬感的合格優秀員工的困境,進而實現校企合作共贏,打造校企利益共同體,確保合作關系的健康長久,助力高職教育的提質培優。
基金項目:2020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共生視閾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研究”(課題編號:XSP20YBC077)。
參考文獻:
[1]任宏.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4).
[2]王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雙主體合作機制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21.
[3]段明.高職產業學院協同創新機制內涵及建設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6).
[4]張宏.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發揮主體作用的機制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6).
[5]邱任義.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命運共同體建構研究[J].木工機床.2020,(04).
[6]王生.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33).
[7]劉金鳳,李燕,張晶.高職教育中校企合作動力機制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21,(47).
[8]周小琢,肖化柱.轉型發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校企合作機制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41).
[9]王文順,尚可,羋凌云,李樂.如何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基于社會交換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04 17:47:43.
[10]王欣.職教集團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全人培育”的探索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