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珍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0)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數據處理模式,對于此項技術來說,往往具有極強的決策力以及洞察力,并且可以隨著信息量的增長對搜索模式進行轉變,使其可以從龐大的數據流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很多時候在進行大數據信息搜集以及整理工作時,往往無法應用單臺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而是需要依托云計算的數據處理技術、分布式數據庫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信息體系的有效管控。對于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需要有科學的管理模式對其進行支持,對圖書館進行內化管理可以使圖書文獻的價值得到有效體現,從而促使圖書館可以更好的為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服務,并且通過這種方式來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整體管理質量。
對于我國的圖書館信息化管理來說,其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也越來越趨向于完善。一開始,只能進行單機自動化管理操作,進入到80年代中期便可以實現采編、流通以及檢索等多種操作體系的有效結合,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整體效果得到了保證。到90年代中期時,其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并且開始朝向著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向前進,這是圖書館業務的協調共享機制逐漸完善。而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其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往往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之下,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思想正從重藏輕用向藏用并重的方向發展,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的封閉性與開放性之間達到了某種協調效果[1]。此外,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對象也由以往的單一媒體轉變為了多媒體工作模式,這也使得其工作形式更為豐富,在實際展開文獻信息管理工作時,更加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情況確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也使得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獲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此同時,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硬件設施不足。目前來看,經費不足以及圖書信息化系統較為落后的現象還是會經常出現,并且沒有在短期內對其進行及時調換維修,這也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并沒有發揮出理想效果。硬件設施不足是制約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開展的關鍵,同時也使得網絡電子通訊的運用優勢沒有得到體現[2]。
其次,圖書館庫存文獻呈現出日益老化狀態。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雖然其在管理形式上有較為明顯的創新,但是其實際購書量卻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歸根結底,主要是由于經費有限,這也導致了圖書館文獻庫現有文獻資源種類逐漸遞減,這也是影響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進度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后,應用軟件系統不完善。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軟件往往是由本館工作人員編制的,而很多編制人員都會受到人員自身水平的限制,這也使得軟件系統不完善以及內部各組成部分不協調的情況經常出現,不利于實現網絡數據的有效共享。
充分發揮出了高校圖書館館藏作用以及價值。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對大數據技術進行應用實現了對高校現有館藏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創建的根本目的是為教師以及學生進行服務,由于高校方面的專業課程類別較為豐富,因此,高校應該有多個領域的資源供給,這樣才能給教師以及學生的強化學習帶來必要幫助。在展開圖書館管理工作時,應該注意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從科研層面對圖書館內部資源進行整理,可以利用虛擬化技術、云計算分布式處理技術以及云儲存技術等等來確定完善的數據體系,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對學生以及教師圖書利用情況的有效分析,這也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是發揮圖書館館藏資源價值的關鍵[3]。
提升了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使其整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實現了對大量圖書文獻資源的收集以及整理,這也使得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整體便捷性得到了保證。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可以實現對多種圖書的統計以及匯編,并且可以通過數字化儲存的方式對圖書進行妥善保存。此外,高校在展開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時,還會運用到圖書簡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等理念,這也使得各個管理環節的資源整合工作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發揮出了較為理想的效果[4]。數據識別技術是當前大數據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識別技術的應用使得圖書文獻的獲取效率以及準確性明顯提升,提升了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整體便捷性。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展,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普及,這也為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高校方面越來越重視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創新,新的管理理念在圖書館信息管理中的落實應用發揮出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提升了圖書館文獻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對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與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可以實現對以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效更新,并且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應用使得圖書館內部館藏資源篩選工作可以更為順利的開展[5]。今后,在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時,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優化高校圖書館使用空間。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往往由于管理方式不當、創新理念缺失以及相關責任人自身責任意識較差等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而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文獻信息化管理中時,應該注意對現有圖書館空間進行整合,為讀者營造更為良好、舒適的借閱以及閱讀氛圍,優化圖書館內部環境,盡量避免圖書被損壞、外界因素干擾閱讀環境等情況出現[6]。并且,對于大數據技術來說,其自身具有較為理想的信息數據篩選、統計作用,高校圖書館部門應該注意對大數據技術優勢進行充分發掘,可以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建立起完善的門禁系統,對圖書館每天進出的人數情況以及人員身份情況進行統計,當確定圖書館每天人流高峰期以及低谷期之后,便可以使圖書館內部信息管理工作以及人員調度工作的開展獲得有力支持,更加有利于圖書館方面合理安排時間對現有文獻資源進行整理,從而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圖書閱讀以及借閱服務。通過對使用空間的有效優化,可以實現對圖書館信息化管理人力成本以及物力成本浪費的有效遏制,從而在整體上提高了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水平[7]。
注意提供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文獻服務。圖書館方面在展開信息化管理工作時,想要使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發揮理想效果,應該對今后發展趨勢進行明確規劃,要注意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想要實現對個性化信息服務管理環境的有效構建,應該注意開展集成化以及自助化圖書服務工作,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可能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獻服務針對性;其次,在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時,應該保證服務內容專業性、知識性,使得用戶在借閱以及閱讀文獻資料時可以獲取目標信息[8];最后,要注意提供智能化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方面向用戶進一步普及新的信息化技術,對以往的文獻信息檢索途徑以及方法進行優化,并且將這一理念傳遞給用戶群體,從而進一步提高用戶群體信息檢索能力及信息檢索質量,這樣才能實現對以人為本個性化文獻服務理念的有效落實。
構建起圖書館信息資源數據挖掘體系。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其主要職責是為高校廣大學生以及教師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因此,今后在利用數據技術開展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時,應該注意對當前已有文獻信息資源進行高效利用,這就需要高校方面建立起專門的信息管理平臺,對當前信息數據資源體系進行挖掘。例如,高校方面在展開圖書館信息管理工作時,應該構建起數字化信息處理平臺,以此來實現對文獻信息的挖掘、分類以及歸納,這樣可以使閱讀者的實際檢索需求得到滿足。同時,高校方面還應該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當前讀者群體的閱讀特點、個性喜好、閱讀時間分布等等進行整理,根據其所獲得的信息來開展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工作,在進行圖書文獻選取時,應該充分結合上述數據基礎,對當前館藏文獻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優化傳統的圖書館文獻發掘環境以及發掘渠道,構建起信息評價工具模型,從而確定當前不同讀者群體的圖書類型需求,將圖書館現有文獻資源與讀者需求進行科學對接,為讀者推送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圖書文獻。通過對讀者所喜好圖書類型的長期性分析,可以更為精準的確定當前不同讀者群體的實際閱讀需求,按照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來采購可以有效降低資金成本浪費,同時也提高了不同讀者群體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滿意程度,是提升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質量以及圖書價值的關鍵。
總而言之,隨著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校圖書館方面在展開文獻信息化管理工作時,也開始對信息化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目前來看,大數據處理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也與當前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更為貼合。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圖書館原有文獻管理模式的有效創新,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多元化特點,同時也給高校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多機遇以及挑戰。對于高校圖書館方面來說,應該積極把握大數據技術所帶來的機遇,為教師以及學生讀者群體提供更為個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系統化的閱讀服務。今后,高校圖書館方面還應該注意發掘現有文獻資源的價值,避免資源浪費情況出現,要利用大數據技術總結當前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情況,從而使得圖書資源的引進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這也是促進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