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雯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對于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多樣、多層以及優質化的要求。為了加強高職學生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培養,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這也是時代發展賦予高等職業教育的責任也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同時也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的重要體現。在新時代下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教育當中,那么學校掌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探究培養新途徑以及了解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等多個角度出發,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培養出適合市場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是屬于一種職業精神,它是一種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質的體現,從而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秉持工匠精神的職業操守,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是一個從業者的職業價值體現。
愛崗敬業。對于從業者而言,愛崗敬業是對于職業的一種熱愛和敬畏之情,也是一種職業態度,對于所有的從業者,在崗位上的最為基本的要求,這也是做好職業工作的前提。正所謂只有干一行就愛一行,才是忠于職守的表現,才能為此不斷的進行鉆研和學習,這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同時也是體現了一個人的工匠精神[1]。
精益求精。精益求精體現出從業者對于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套產品的一種重視程度。在工作過程當中,只有對卓越執著和堅持的立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還可以技術的不斷進步,“精益求精”不再局限于工匠精神的體現,而是對于某種學術或者是某種技能的追求沒有止境,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只有追求更好的沒有追求最好的[2]。
執著專注。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從業者的執著和專注,主要表現在細節方面的執著、耐心與堅持的精神。在職場上,應該嚴格地遵循工作相關的標準,要摒棄見異思遷、杜絕粗心大意,只有認真做好每一個工作細節,這才是從業者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只有專注于專業,不斷的探索,才能成為這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始終建立在堅韌和堅持的立場上,體現出從業者的專心,專一和專注性,這是愛崗敬業和精益求精的力量源泉。
勇于創新。在工作崗位上,對于從業者要勇于創新、勇于奮斗地做好本職工作,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創新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創新意識是一個重要的特征,也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是社會不斷發展的靈魂。在工作當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要進行反復的修正和改進,從而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有不斷的創新,讓工匠精神體現出專注,堅持和執著的特點,強調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個環節之中,這是對職業的敬畏心理,同時,有時不斷地追求突破,尋求革新的創新活力[3]。
責任擔當。在工作過程當中,責任擔當是體現一個從業者的職業操守重要體現方式。只有塑造出發揚工匠精神,不斷地強化責任意識,在面對問題和困難的過程當中,真正做到盡職盡責,敢于擔當,迎難而上,從古代的魯班雕木成凰、諸葛亮木牛流馬,到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大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在責任意識中得到升華[4]。
培育工匠精神從思想政治課程入手。高職學生培養工匠精神,主要是從思想政治課角度出發,這是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從而承擔著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任務,而工匠精神包含著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方式,只有充分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引領作用,才能培養出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真正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同時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形式,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認識到,研究工匠精神和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只有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工匠精神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具體方式為:其一、通過將工匠精神做核心價值觀的方式融入到思想教育的價值觀的內容之中;其二、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當中,結合教學案例的方式,將工匠精神融入在一起,比如《基礎》課程愛崗敬業,可以和中國時代精神與工匠精神完全契合在一起,并且運用工匠精神和典型案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其三、通過運用勞模訪談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觀博物館,充分感受到課內外人物以及案例,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建設[5]。
培育工匠精神從課程設計角度出發。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以設置專業課程教學的方式,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專業能力和知識培養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在講授相關的專業課程之前,專業教師可以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認識進行摸底排查,從而了解學生的現狀,專業課程的教師可以根據前期調查的結果,融入工匠精神到課堂之中,時刻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培養學生嚴肅的工作和認真的學習態度、鍛煉學生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提高學生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引導學生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理解工匠精神,內化工匠精神。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覺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標準,培養學生正確的工匠精神,時刻要求自己遵守操作流程,做好帶頭人的工作,通過將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工匠精神的榜樣[5]。
設置專業實訓和實習課程打磨工匠精神。根據專業實訓精神,打磨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于單純的理論知識不足以讓學生理解工匠精神,在實際工作當中,只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精神實質,才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教學當中,實訓教學和實習是極重要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學校更加重視實訓與實習。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展綜合性的專業課程實訓,這種實踐工作往往比較復雜,對于學生而言相對難理解,時間的時間相對長,因此,可以將實訓的課程進行分類,將相同類型的實訓工作放在一起,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這種性工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訓效率,同時,嚴格地要求學生遵守工作流程,在實踐過程當中,充分體會到工匠精神,并且不斷的打磨工匠精神[6]。
開展創業型課程淬煉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在課程開設過程當中,一般是以就業、創業等課程為主,因此,應該充分的發揮創業課程,就業課程雷淬煉學生的工匠精神。通過就業形的課程,讓學生意識到用人單位對于人家的要求,從模擬應聘案例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當時領導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過就業模擬面試的方式鍛煉學生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工匠精神。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情況,創業條件,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積極的尋求適合學生發展的目標,給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方式[7]。
學校日常管理中浸潤工匠精神。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管理和育人是互相作用的,同時也是改進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學校日常管理過程當中可以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時的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當中接受教育。其一、通過構建高職院校管理文化,提升管理人員的人文素質,向學生提供周到、細致、便利的管理服務。其二、中國創新學生的管理方式,真正體現學生工匠精神的管理方法,其二、卻不斷的創新管理方式,真正體現工匠精神的管理方法。比如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借鑒企業精益管理經驗,在學校全面推行“6S”管理(模式,“6S”主要是指:整理、整頓、素養、清掃、清潔、安全,由于羅馬字主要羅馬字主要以“S”開頭,因此被稱為“6S”,因此,在管理過程當中所涉及的內容繁多,時刻要學生遵循“6S”管理,并將“6S”管理方式作為學生課程學習和個人的操行評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年的管理,時刻糾正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隨意習慣,培養學生規范嚴謹科學的生活方式和和學習習慣[8]。
校園文化涵養工匠精神。對于工匠精神的行程是建立在良好的文化氛圍當中,因此,學校可以塑造校園文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首先,學校可以通過宣傳欄的方式宣傳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重要性;其二、通過與勞模精神作為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勞模是勞動者當中的佼佼者和領先者,從他們身上,我們充分感受到: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艱苦奮斗、敢于創新、勇往直前等工匠精神。最后,也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工匠人員到學校進行課程講座和交流,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從而內化為自己的一種行為習慣[9]。
總之,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方面,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能懈怠的重要任務。雖然面對的困難,但是高主席應該始終堅持為國服務的理念,砥礪前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培養出“工匠精神”的探究者,并且將工匠精神時刻的刻在學生的內心,從而培養出大批高質量“中國工匠”,使學生在將來能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從而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當中的綜合實力。